详解工行引资 完整构建混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9日 15:19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李利明 北京报道 上周,中国工商银行和美国运通公司在北京庆祝了牡丹运通卡成功发行一周年。但与一年前相比,庆祝的背后是两家公司关系的变化。随着1月27日工商银行与高盛投资团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的签署,运通公司成为了工行的股东。
事实上,工行很满意其在春节前尘埃落定的引资工作。 37.8亿美元,近10%的股份,一家投资银行(高盛集团)、一家保险集团(安联集团)、一家信用卡公司(美国运通公司)组成的投资团,内容众多的全面合作协议。 对于一家志在混业的商业银行,一切看起来都很完美。 期望的结果 当然,这是工行一年零三个月努力的结果。 银行股权收购通常以净资产为基础,同时考虑资源稀缺情况等市场供求关系,最终价格表现为经审计净资产值的一定倍数。高盛投资团以37.8亿美元的价格购买工行近10%的新股,其中,高盛出资25.8亿美元;安联出资10亿美元;运通出资2亿美元。这一价格比去年8月30日签署谅解备忘录时确定的价格高了5%,在每股净资产的基础上溢价22%,这一溢价水平超过了美国银行参股建行的15%和苏格兰皇家银行参股中行的17%。 据了解,从2004年10月开始,在与潜在战略投资者进行接触之时,工行就确定了三点定价谈判原则:一是由于工行在财务重组后将具有良好的业绩表现和资本实力,战略投资者进入应采取溢价政策;二是先不谈具体价格,只就定价政策和方法进行谈判;三是引进战略投资者谈判初期尽量多地接触潜在投资者,提高竞争性。 这些原则有助于工行能够获得一个高于净资产的投资溢价。 按照姜建清的说法,这个结果一方面与工行自身的特点和在中国银行业的地位有关,另一方面与中行和建行先于工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工行的投资价值被境外战略投资者逐步发现和发掘有关。 在投资团中,高盛集团将协助工行搭建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工行在资金交易、资产管理、公司与投资银行业务、产品创新、不良资产处置等领域的金融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安联集团将重点与工行在银行保险业务领域开展合作;运通公司将继续深化与工行在联合发行信用卡方面的业务合作。 据了解,高盛将为工行提供一系列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包括无偿向工行提供信息技术系统,至少派驻50名专家入驻工行;邀请不少于50名工行高层人员参加由高盛高层组织的培训;邀请不少于50名工行普通员工到高盛参加培训;高盛的专家在工行进行不少于50次培训,等等。 保护的利益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为了防止境外投资者在短期内套现获利,在引资协议中,该项交易的锁定期被确定为:在交易完成后的3年之内不得转让,或者在IPO之后2年之内不得转让,两者取时间较长者,这就意味着战略投资者至少有3到5年的投资锁定期。 可以看到,工行并没有引进国际上的大型商业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 “我们在确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类型时,对于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进行了利弊权衡”,工行有关人士说。 商业银行业务合作伙伴虽然从公众角度来看可以帮助工行改善经营业绩,但是,纵观国际上的商业银行,像工行如此巨大规模(2005年末总资产超过6.4万亿元)的并不多,并且可能不愿以少数股东身份投资自身的核心业务领域。此外,随着2006年末中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这些商业银行将在国内开展大规模的扩张,这将与工行在战略意图上有利益冲突。 而保险业务合作伙伴将可协助工行开发银行保险业务的潜力,有助于拓展工行的业务组合和减少利益冲突。在有多个投资者的引资结构中,具有更大吸引力。并且,这类投资者可能较愿意进行少数股权投资。 其他业务合作伙伴,其优缺点与保险业务合作伙伴类似,有些业务目前中国内地银行还不能涉足。 这背后,是工行的混业目标。 事实上,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方向,中国监管机构也在进行实现这方面突破的准备和探索。同时,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形态已经产生了很大变化——信贷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不断下降,这一点在工行身上尤其明显。 工行行长杨凯生在2月14日召开的工行全国分行长会议上透露,2005年,在工行6.4万亿总资产中,贷款的比重仅仅占到了50.8%,非信贷资产已接近半壁江山;今年工行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将低于50%,同时,工行也将出现资产投资交易收入加上中间业务收入大于存贷款收入的情形,正在面临着业务结构和盈利结构的多元化转型。 工行最终选择了高盛、安联和运通。在一系列的战略安排中,包括了与安联的战略合作不以设立合资保险公司为前提;为了保护核心个人客户,工行与运通也不会建立合资信用卡公司,等等。这些都在最大限度上保护了工行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