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定调2006:改制创新旧曲新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 01:2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韩瑞芸 北京报道 1月16日,北京国谊宾馆。来自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人士和部分商业银行代表,出席了银监会2006年工作会议。
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推动金融创新、切实防范风险,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银行业监管全局》的主题报告。报告的标题昭示着银监会新一年度的工作重点——改革、创新、风险防范。 定调2006年银行改革 与会人士透露,“稳定政策、巩固成果”已被确定为2006年银行业改革的大方向。 这一改革路径两年前即已开始。2004年和2005年,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都经历着变革:中、建、工三家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部分股份制银行的重组;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联合甚至兼并;农信社掀起全国范围内的深化改制等等。 超常规速度的改革下,部分人士开始担心:三家国有银行能否维持注资和剥离后的资产质量?农信社全行业扭亏为盈能否持久?银行公司治理是否是镜花水月? 如此环境下,银监会明确表态银行改革要“稳定政策、巩固成果”,如同给所有银行机构吃了一粒“定心丸”。 刘明康指出,国有银行改革攻坚已进入关键阶段,深入到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这一核心层面。银监会即将出台《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对参与股改的国有银行进行统一考核与比较评价,并以此指导工、中、建、交等银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同时督促农业银行参照指引要求加紧内部改革。 他还表示,今年,银监会将督促工、中两行充分做好上市准备,加强对这些银行股权转让、上市时机与节奏等方面工作的引导;同时跟踪建、交两行上市后期表现,提出相应的监管政策。 金融创新路径之变 2006年的金融创新,银监会重在管理、技术和人才引进等银行内部层面。 而在此前,银监会所倡导的金融创新多停留在改革银行机构、机制和体制上。比如,银监会在2005年初提出银行业要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其中包括国有银行整体改革进程的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的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问题的解决;中央对资产管理公司的改革和监管要求的落实等等。 刘明康在工作会上明确指出,2006年的金融创新必须做好四件事:进一步指导小企业贷款创新;引导发展有利于扩大消费的零售业务,比如,完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支持住房信贷领域开展还本付息灵活安排的服务;发展中间业务,并以此为契机逐步调整银行资产结构,转变盈利模式;抓紧研究商业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的总体思路,适当时机选择有条件的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试点。 部分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也厘定了时间表。刘明康承诺将推进高风险机构风险处置,以解决第六类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状况较差、各项监测指标不符合监管要求)高风险行为突破口,带动全面的风险处置工作;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停业整顿城信社的市场退出工作。 与之配套的是,就在银监会工作会议召开的前日晚,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它覆盖了我国银行业最为重要的信用、市场、操作和流动性四种风险,囊括了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的三大类指标及指标值。对商业银行而言,这一指标体系的提出,无疑是一场新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