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银行投资 央行铺垫企业债扩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8日 18:25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袁则 来源:中国经营报 企业债市场向银行敞开了大门。2005年末,央行发布《公司债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有关事项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其中,最令人期许的是,公司债券可以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业内人士推测,央行此举可能是为2006年企业债的大扩容提前布局。
“大门敞开不见得银行立马入市,商业银行投资企业债不仅需要《商业银行法》相关法规的修改为依据,而且需要银监会的许可以及银行的认可,这都需要时间。”知情人士透露说。 另据记者了解,部分商业银行对此表现平淡,远不如央行推出短期融资债券时反应热烈。 风险权重过高 我国一直明文禁止商业银行将储蓄存款用于企业债的投资,对于商业银行投资企业债的方式和模式仍然没有明确的说法。当前,企业债市场的最大投资者为保险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 据统计,商业银行的企业债券托管量仅占相当小的比例。近年来,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提法不绝于耳,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此次正式确定商业银行可投资于企业债券也是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顺势而为的做法。 但是,投资企业债对银行而言稍显陌生。中国银行债券分析师董德志表示:“以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几乎是不存在信用风险的,但是向企业债开放以后,银行就必须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了。” 据介绍,银行投资国债的风险权重为零,投资金融债的风险权重也比较低,但是投资企业债的风险权重可能高达100%,这对于资本充足率勉强达标的国内银行而言,存在一定的顾虑。 银行谨慎观望 光大银行资金运营部表示,目前各家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渠道主要是持有国债和发放贷款,企业债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将有利于优化银行资产配置,这是一个缓解风险、维持稳定的利好消息。 但是,由于受到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控制等约束,银行投资企业债仍然比较谨慎。联合证券的张晶指出:“随着商业银行的正式进入,市场上企业债券供不应求的局面可能将更为紧张。因此,从短期看,企业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曲线有可能进一步下降。” 政策配套的迟缓也是商业银行观望的重要原因,而且,具体操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多家银行人士也强调,投资企业债肯定是要占信用额度。也就是说,如果银行对某一家发行企业债的企业本身有一个总授信额度的话,那么投资该企业债的数量就要与相关贷款、票据贴现等一并计算,原则上,总体金额不能超过全部授信额度。 规模较小也是银行对此并不热心的原因之一。2005年,企业债的发行规模大约在500亿元左右。“银行只能购买企业债,不能够承销。”招商银行一位人士认为,如果银行能够承销企业债,那么吸引力就比较大了。不过,目前企业债券发行制度还没有调整的迹象。 央行意在长远 虽然商业银行并不买账,但央行的良苦用心却殷殷可见。 “长期以来,由于企业债的规模远小于国债和金融债,流动性相对不足。而商业银行作为债券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投资企业债存在种种障碍,导致企业债的流动性更加缺失。允许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买卖企业债,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债流动性不足的状况。同时,企业债与同期限的金融债的利差有望缩小,企业债收益率曲线有望下移。”国信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黄飙介绍说。 2006年,企业债和短期融资券有望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发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创新品种将进一步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