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2005年银行业改革大提速 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 03:27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申林英

  面对开放的最后时刻,资本市场的博弈牵动着大国的博弈和兴衰,而中国银行业积极参与变革与维新已别无选择。用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话说,央行不得不在2005年未雨绸缪,“加快金融改革步伐”。与资本市场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相比,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也将为后WTO时代金融版图的重构献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引资之辩

  2005年,银行业在感受同门兄弟上市的快意,也不得不经历着资本约束下转型的痛苦之旅,甚至不得不接受“谈婚论嫁”的命运。

  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并以国际理念引导改革,被证实是解决上述改革难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也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路径。按照剥离和核销

不良资产、财务重组、财政或外汇注资之后,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成功引入美洲银行等战略投资者,并在香港上市,自此,国有商业
银行改革
路线图浮出水面。

  可以欣喜地发现,外资的进入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亟需的资本金,并为国有银行寻求海外上市增添了筹码。到2005年10月末,共有19家境外金融机构入股16家中资银行,外资投资入股国内银行的金额已超过165亿美元,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15%左右。其中有100余亿美元的股权交易发生在2005年,近60%来自国有银行中行和建行的战略投资者。目前,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引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显然,展望2006年,除了农业银行外,其他三大国有银行和各自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联盟将成为新格局下的“寡头”,推动中国银行业竞争全面升级。

  而一度被视为开放后中资银行竞争“死敌”的外资银行,也在2005年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新意——将有助中资银行“脱胎换骨”的风险管理技术、产品创新能力,以及冲击传统“官商文化”的理念,并可以利用国际伙伴走向世界舞台。

  但是,围绕国有银行是否“贱卖”和外资入股是否危及国家金融安全的问题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初试建行成功上市的啼声,担纲金融重组之责的中央汇金公司再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如果“花钱买机制”,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能够为形成一个良好的银行体系带来积极因素,从而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效率,则堪称中国金融之幸。但这仍确实要依赖于更多的制度保证和改革的后续推进。

  创新之举

  从2005年7月21日至今,央行已推出了远期、掉期、不涉及利率的掉期和远期结售汇等多种产品和安排,随着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推出,即期交易中的询价制度也将在2006年元月推出。随着汇率机制改革的继续深化,可以期待2006年汇率改革的主要的方向还是集中于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和为管理汇率风险提供新的市场、新的产品和新的交易机制,从而逐渐完善我国外汇市场的结构。

  而随着2005年央行汇率制度改革,中国银行业开始承担汇率风险的课题。如引入外汇做市商制度,则要求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将分散和承担原来央行因持有大量外汇储备所承受的压力和风险;部分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资产会因为人民币升值而缩水。如交通银行最近的季报披露,人民币升值造成该行数亿元的税前亏损;同时,银行间外汇市场的迅速发展,使得银行在操作外汇衍生品时面临定价、对冲等多重风险。

  此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也将成为2006年银行间市场的热点。但在整个“十一五”期间,存款利率的“天花板”上限和贷款利率的“地板”下限可能还不会完全取消。管制利率和市场化利率同时存在,既可能增加经营的风险,也可能带来各金融机构很多理财产品创新,与此相联系,针对我国金融“脱媒”现象,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将有大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创造就是推出各种可交易的利率产品,以及继续加快短期融资券和企业债券的发行,改变间接融资比例过大的格局。

  2005年底,最为值得庆贺的是,“开元”“建元”两只资产证券化产品获准招标发行,专家预测,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工具,将催生诸多金融业务创新。而资产证券化试点将有望扩大,未来股份制商业银行也会加入试点行列。

  混业可期

  2005年,随着《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出台,三只银行系基金也相继推出,合起来发行规模突破了150亿,无疑为2005年的基金发行添了一把火。

  银行系基金的出现,其意义远不在基金本身,而是我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一个重要标志。银行设立基金公司有利于提高银行手续费收入,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对于组建自己的基金仍乐此不疲,目前光大银行等正积极申报设立银行系基金。

  与此同时,“保险系”、“证券系”的金融控股公司也将显形。来自各方的信息表明,平安集团入主广发行已成定势,而人保集团也正在酝酿收购一家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其他几家保险公司的意图也相当明显。

  在加速开放的同时,混业经营将成为国内金融业的主流倾向,由此引发的对金融监管的挑战。时变而法移,随着《破产法》三审在即,有关金融企业破产制度也将破茧而出,加之《存款保险制度》等配套措施出台,金融改革的法制化和制度化也将走向纵深。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24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