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农信社改革成绩是依靠国家政策扶持取得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 02:27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冉学东 发自北京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于日前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农村金融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指出,农村信用社改革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

  唐双宁总结了2002年以来我国启动的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绩:截至11月末,全国农
村合作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108亿元,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10.8%,比年初增加4267亿元,增长15.5%,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加额的10.1%;各项贷款余额22362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0.9%,比年初增加3625亿元,增长19.4%,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加额的15.6%。全行业实现了整体账面盈利,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实现了“双下降”。通过改革,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职责比较顺利地移交给了省级政府。25个省(区、市)的省级联社,北京、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天津农村合作银行等机构相继成立。

  唐双宁表示,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11月末,已组建银行类机构59家(其中农村

商业银行11家,农村合作银行48家),另有10家银行类机构批准筹建;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机构334家,另有384家批准筹建。

  另外,增资扩股的增速也呈现出比较快的局面。截至9月末,农村信用社股本金余额为1694亿元,比年初增加446亿元,增幅为35.8%。

  但是,唐双宁在肯定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提醒相关方面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成效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国家政策扶持取得的。事实上,农村信用社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风险状况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今后改革发展的困难仍然不少。

  唐双宁认为,这些问题表现在:农村信用社新的管理框架虽已形成,但机制建设刚刚起步,大部分治理结构“有其形而无其神”;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十分突出,剔除票据置换因素,不良贷款“双降”的实际成效还不明显,四级分类的不良贷款总量仍然很大,而且还有许多潜在

不良资产没有反映出来;账面利润主要是靠贷款利率的提高和大量新投放贷款的利息收入形成的,拨备严重不足,经营能力没有明显增强;农村信用社股金虽然增加很多,但基础很不稳固;由于资本充足率计算标准不同,农村信用社实际资本充足率仍然很低;加之人才素质参差不齐,内控制度很不健全,案件频频发生等等,潜在风险不容乐观等多个方面。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