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外资融化在中国的银行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4日 16:27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刘兆琼 程志云/文

  2005年,一个后外资入股时代开始——这一年,外资金融机构对中资银行的野心不再遮遮掩掩,他们或者开始积极寻求政策的边缘突破,或者要求在参股银行中更大权益,甚至暗自打算更富有野心的全面控制计划——不过,这个时代其实才刚刚开始。

  1月,新桥全面控股深发展,中国第一次把一家商业银行的控制权卖给了外资。或者我们很难想象一位蓝眼睛的董事长是如何习惯一家中国的企业客户,因为税务部门的查账而希望把贷款提前打到账上的请求,只是新桥激发了想象力,对于那些所有想大胆而强悍的进入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新桥是楷模。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步伐密集加速。12月5日,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认可了外资推动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业绩”——截至2005年10月末,已有22家境外投资者入股17家中资银行,外资投资金额已超过165亿美元,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15%左右。

  而临近年底,花旗集团、法国兴业银行以及荷兰银行对广发行80%股权的争夺也显得相当热闹,一度成为广东省政府心病的广发行,竟一时成为外资的新宠,被外资控盘的结果,几成定局。

  通过参股并进而达到控盘,是外资对一些尚未成熟的中资商业银行的策略,而通过在二级市场上购买上市银行的股份,外资控制上市银行其实也易如反掌。

  交行已经在香港成功上市,根据招股说明书,未来汇丰完全有可能在获得财政部同意的前提下,完全掌控交行;招商银行完成股改之后,香港上市融资100亿已经纳入招商银行的明年计划;浦发在资本充足率的压迫下,海外融资已经纳入计划之中;民生银行的H股上市已经进入最关键阶段;兴业、中信银行、光大都开始积极准备补充资本金,最终上市。

  毕博管理咨询的金融业分析师高达飞表示:“上市虽然不是银行惟一的选择,但是从国际经验来看,大部分金融机构都是上市的。因为上市可以将风险分散,把风险推广到其他地区;可以获取资本,并且提高银行的透明度。”

  分散风险确实是中国银行业匆忙上市的初衷,但是这只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是,因为上市,这些银行的股权将大大分散,而外资也将更加容易通过资本市场来获取银行的控制权。尽管马蔚华一直坚持做好民族银行业,曾经拒绝了很多希望参股招商银行的国际战略投资者,但是进入资本市场的商业银行的命运将可能使这位银行家始料未及。

  目前,中国的10多家股份制银行的股权实际上都相对分散,招商局完成股改之后,持股比例将刚刚达到20%,而如果加上债转股摊薄,20%的控股地位将不保;浦发银行的第一大股东上国投,只持有7%左右的股份;兴业银行随着上市,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也将低于20%。

  如果要保持中资银行的身份,20%是单个外资金融机构参股国内银行的持股上限。银监会对新桥的特批实际上显示了高层对于外资提高参股商业银行的股权比例的认可,而外资对中资银行的浓厚兴趣,在广发行身上可见一斑。所以,外资对中资银行的控制权的争夺几乎在未来的几年内在所难免。

  与对股份制银行的控制权和话语权相比,外资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兴趣更加浓厚。在建行和中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中,都分别有多家外资机构竞选。“与股份制银行相比,投资国有商业银行,外资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因为国有银行是有国家信用做抵押的,而且如果能够和外资本身的战略相匹配的话,外资对国有银行的出手会毫不吝啬。”上海一家资深银行界人士称。

  “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改变主要是在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和客户关系的管理上,而这也是改变中资银行面貌的最重要的三块。”高达飞称。

  的确,习惯了“行政指令性文件”的商业银行终于开始了市场化之路。每天在电视、广播、杂志上的金融类广告将可能成为今年广告行业增长的亮点;各家银行的信用卡也开始纷纷走上街头;交行的高端客户

理财中心也将于明年开业;银行的免费客服电话,也变成了银行推销代理基金保险产品的广告;甚至如果你是一家银行理财客户,你将不定时的收到来自银行的问候。

  外资银行功不可没——是他们已经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了整个中国银行业的水平,也提升了他们的竞争对手,尽管他们也从中国赚取了相当的利润。

  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地理布局、本地化经营的适应以及合作伙伴的选择,在培育了更成熟、更有秩序的市场环境,建立起市场化竞争规则后,随着2006年12月中国加入WTO保护期的结束,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竞争渐入白热化。至少在业务层面,按照穆迪的预测,外资银行仍然嗜好低风险、高回报的领域,比如消费者业务包括信用卡、财富管理以及其他收费业务,并在那些需要人民币和外币服务的国有企业、贸易公司业务开始与中资银行短兵相接。

  而更关键的是,银行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竞争,更多的是价格和服务的竞争。

  “你们同事又有谁跳槽了?”而这也许将成为银行业人士每天上班最热议的焦点,而越来越多的香港、台湾口音出现在了各家中外资银行的办公室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