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伏安上海调研 银监会规范之上引导创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 03:35 第一财经日报 | |||||||||
上海、深圳将设业务创新监管协作处室 李伏安称:“创新监管协作部的建立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银监会既定监管思维的全面推进,创立初期,银监会就提出要促进金融稳定与金融创新共同发展,前一阶段更急更多的任务放在了规范和监管商业银行。现在推动金融创新的时机成熟了。”
本报记者 韩圣海 发自上海 “明年,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将是银监会支持和监管重点,来上海是想听听中国金融市场最前沿的声音。” 就在中国银行体系大举进行重组、引资、上市和管理流程扁平化等制度创新时,银监会又将目光投向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6日,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在上海进行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调研时对《第一财经日报》如是表示。 规范基础上引导创新 李伏安的行程很紧,早上7点,李伏安已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裁谢多就金融业务创新进行交流;9点,李伏安和沪上中资商业银行就业务创新进行座谈;14点,李伏安就金融创新监管协作向到沪的各地银监局相关人员布置任务…… 与此同时,中国银监会新近从市场招聘的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副主任级主管张光平昨日也随另一调研小组就金融业务创新在深圳展开深入调研。 李伏安称:“创新监管协作部的建立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银监会既定监管思维的全面推进,创立初期,银监会就提出要促进金融稳定与金融创新共同发展,前一阶段更急更多的任务放在了规范和监管商业银行。如今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银行业的风险状况也有所改观,监管思维自然也因时而变。现在推动金融创新的时机成熟了。” 银监会成立于两年前,和两年前相比,银行业整体风险意识已明显增强。同时,中国金融环境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参与度越来越深,明年底将全面和中资银行展开竞争;以企业债为主的直接融资渠道得到了极大发展,优质企业对银行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渠道的依赖性越来越低;此外,人民币汇改等金融改革也给金融市场各参与主体带来了很大影响。 李伏安说:“未来,银监会在推动、引领银行加快创新方面将投入更多资源。” 外资银行已经咄咄逼人 对于向来视业务创新和监管为冲突关系的商业银行来说,银监会对业务创新的支持显然是个利好。 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管理信息部的郭新发称,无论是从竞争对手、市场需求、信贷环境还是自身发展角度考量,业务创新已是大势所趋。 郭新发称,中资银行已经出现了存款增量大幅高于贷款增量的迹象,存款不断上升,贷款却由于慎贷和直接融资渠道拓宽等原因而持续下降,加之货币市场利率连续走低,因此,增量存款的成本急需用新产品去对冲,否则存款亏本的情况也可能会出现。与此同时,市场也在发生变化,银行固有客户的需求却在不断变化,考验着银行的业务创新能力,外资银行在产品创新方面则咄咄逼人,中资银行若不能适应要求,会被市场摒弃。 郭新发同时表示:“希望银监会能够提供宽松的环境,允许商业银行在适当范围内试错,并建立一个有利于进行金融创新的孵化环境,保证中外资银行在业务创新方面进行公平竞争,成本和市场方面的风险商业银行自会考虑……” 金融创新状况不容乐观 事实上,中资银行也并未漠视金融业务的创新:工行上海分行去年就已成立产品管理中心,人事部也已经成立了产品经理体系,将产品创新作为一个管理流程来加以整合;中信银行则成立了创新工作委员会;其他的一些中资银行也成立了相关工作小组。但由于种种原因,中资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的状况却不容乐观。 一位中资银行人士在6日的座谈会上称:“国内银行产品设计方面还很单调,多有雷同,推出产品的动机多为拉动存款,产品推出并没有从经济资本角度仔细考量,有些产品甚至已经亏本却依然在做。创新方面的实力和外资银行更是相去甚远,如衍生品领域,经验、技术、全球支持平台等都有欠缺。” 该人士坦率地表示:“很多业务创新不是我们不想做,而是我们做不到。” 上海银监局一位与会人士则指出:“中资银行总分行架构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金融创新,中资银行分行要完成业务创新,通常要经过从分行—总行—银监会—总行—分行—当地银监局—分行的步骤,这样一来,时间周期较长,即使最后获批,也可能已经不适应市场需求。此外,由于地域差别,总行也未必能够把握分行的市场需求。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一位人士则认为:“目前对国内银行业务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还不够,银行花了很多成本开发一个产品,马上就有很多同质产品出来,这也导致了银行没有太多积极性去创新。” 李伏安称,创新监管协作部的运作模式和其他部门有所不同。未来主要在上海和深圳设立相对应的业务创新监管协作处室,将按专题和技术支持方式的模式来运作。近期,综合经营、衍生产品,电子银行、资产证券化几大专题将成为创新监管协作部的工作重点。 “在WTO后过渡期,业务创新已是国内银行生存发展的客观需求,中资银行必须跟进。创新是对现行业务制度的调整,会产生风险,但也是从更高程度对风险进行控制,银行要把创新纳入经营策略,而在这一过程中,银监会也会适应商业银行业务创新,鼓励和支持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并对金融创新中产生的风险进行跟踪和控制。”李伏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