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扎根中国50载的收获之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5日 03:27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禹刚 发自北京

  2005年的中国市场对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下称“瑞信一波”)而言,用“喜获丰收”形容一点不为过。

  对于柯磊洛(Paul Calello)本人而言,今年则是个值得骄傲的一年。身兼瑞信一波
亚太区主席和CEO的柯磊洛,明年1月1日起,将升任瑞士信贷集团的企业及零售银行分支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的全球CEO 。

  瑞信一波今年在中国的股票业务方面,是所有投行中表现最抢眼的:IPO融资额、IPO交易笔数以及IPO后市表现都排榜首;股本融资总额和股本融资总交易笔数均列榜眼;同时也是唯一一家在各项排名中均进入前两名的国际大投行。

  谈及这些成绩,柯磊洛却一如中国式的谦逊:“这与我们整个集团对中国的重视分不开,要知道,今年已是我们来到中国的第50个年头。”

  《第一财经日报》对柯磊洛的专访放在了国际俱乐部的意大利餐厅,因为他在北京的时间都用来拜访政府官员和客户,工作早餐是他唯一的空闲。

  《第一财经日报》:先问一个最想知道的问题,瑞信一波一直和工行保持不错的关系,有消息称,入股工行成为战略投资者和作为承销商存在两难?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柯磊洛:是的,我们第一个不良贷款处置项目就是和工行宁波分行完成的,今年我们和工行又成立了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长期以来,我们彼此互相信任。

  我们为建行IPO的成功感到骄傲,这也说明,建行在关键时刻选择三家承销商以分散风险的决定,非常明智。

  对于其他国有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我们都在积极争取主承销商的地位。同时,我们也在努力成为或为工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对瑞信一波而言,我们希望能利用我们全球的承销渠道、能力等,保证工行这个更大规模的IPO交易再次成功。

  对于同时成为战略投资者和承销商是否冲突的问题,我们认为目前没有一个正确说法,这是一个监管当局和交易所应该探讨的问题。从交行上市来看,汇丰银行也是同时身兼这两职,最后也在联交所成功上市。到目前为止,我们不排除作为投资者进入工行的计划。

  《第一财经日报》:几个主要竞争对手都暗自加快入主中国证券公司的步伐,也有传言湘财证券与瑞信一波正就此事谈判。对取得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牌照,瑞信一波的选择是什么?

  柯磊洛:(笑)我不能对传言进行评论。但我可以说的是,在未来几年的时间内,我们将在中国市场有巨大的投入。

  在未来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值将位居全球前三位,作为国际资本市场重要参与者的瑞信一波,我们认为在中国市场的参与程度至关重要。从未来着眼,我们现在正考虑、选择、评估各种方式,以尽快获得进入中国市场的通行证。

  我们注意到媒体报道的高盛模式和瑞银模式。对瑞信一波而言,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取得绝对控制权,以便我们能提供顶级的研究、承销和销售服务。

  我们正在考虑多种模式,其中有些方案是管理层控股,但这并不是必要条件。截至目前,我们也未排除取得较少控制权的模式。如果这样,就要求我们和合作伙伴有更紧密的关系,而合作伙伴必须能有这方面的能力。因为这将是我们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承诺,一旦找到合作伙伴,我们会百分百地投入。

  简单地说,我们宁愿等,直到找到合适的伙伴和合适的模式。

  《第一财经日报》:瑞信一波今年IPO业务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未来投行业务还会有哪些重点?

  柯磊洛:今年头10个月,中国企业海外IPO高达146亿美元,全球而言融资额仅次于美国,相对于去年的70亿美元,增长超过了110%。明年还会有中行、工行以及招商和民生等银行的境外上市,这个市场今后将会有更大规模的增长。我们相信,当中国企业正在寻求拓展国际业务时,国际债券和股票市场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资金来源。

  此外,在并购方面我们致力于为中国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策略顾问服务,并购也是我们擅长的专业领域,中国已经成为我们在亚太区并购业务最活跃的市场之一。今年涉及中国的跨境并购已经达到300亿美元,这一领域未来还将有巨大增长空间。

  《第一财经日报》:你也是瑞士信贷集团的执行董事会成员,同时即将担任瑞士信贷的全球CEO,对中国市场,集团下一步会有何计划?

  柯磊洛:瑞士信贷1955年便与中国银行建立了伙伴银行关系,已经在中国扎根了50年,1985年更是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瑞士银行,中国市场在瑞士信贷的全球总体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

  今年我们成立了崇德基金,开展对华直接投资;我们和工行设立了合资

资产管理公司;瑞信一波上海获准可以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瑞士信贷私人银行今年也设立了广州代表处。

  这些都表明,我们对中国的期望,不是集中在某一个领域,而是在全方位的。我们希望为高速成长的

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