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数据 > 正文
 

十年后世界十大银行望中国拥三四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 03:24 第一财经日报

  专访麦肯锡亚太区董事长鲍达民

  本报记者 蔡臻欣 发自上海

  “如果要问我对于中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梦想,我希望十年后世界十大银行按照其市值或者说价值来计算,其中应该有三四家是中国的银行,可能还有一两家是来自印度的银行
,另外的五家则可能来自北美或欧洲,因为这与全球的经济力量和经济发展相称。”麦肯锡咨询公司亚太区董事长鲍达民(Dominic Barton)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丝毫不掩饰其对于中国金融业前景的乐观姿态。

  “当然这并不是自然而然就会发生的。以荷兰为例,荷兰是一个欧洲小国,但是它却有两个世界级的大银行,一个是荷兰银行,一个是ING。当初荷兰政府说国家要培养出两个世界级的大银行,很多荷兰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政府有这个愿景并着力推动,最后果真实现了这个目标。中国的金融体系在加快改革的同时,我认为也完全可以着力培养出三到四家世界级的大银行。”

  鲍达民在麦肯锡供职19年,是麦肯锡金融机构咨询业务的主要领导人,曾任麦肯锡韩国分公司的领导人,向韩国金融监管委员会就银行系统重组提供咨询,亦曾为新加坡金管局提供过战略咨询,近日他撰写的《危险的市场——金融危机中的管理之道》一书中文版刚刚付梓。

  《第一财经日报》:你认为目前中国金融体制的发展程度在国际上大致处于怎样一个水平?

  鲍达民:应该说,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依旧任重而道远。我们曾经做过专项研究,如果把世界上金融体制的发展程度从最低的、最不发达的1分到最发达的10分来进行评判,那么1998年的印尼是1分,最发达的英国伦敦的金融体制是10分,而中国目前大约是3~4分的位置。我认为中国的金融体制不断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依旧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第一财经日报》:具体而言表现在哪些方面?

  鲍达民:比如,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以银行业为主导,但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是银行业对市场的反应比较慢,而资本市场的反应就相对快得多。因此,目前中国需要更快速地发展资本市场,如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此外,中国银行业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信贷风险管理技能总体缺乏,而且即使有一些银行在总部、在高层的决策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决策在分行乃至支行这个层面上的贯彻却缺乏很多技能上的支持而失效。我们注意到中国银行业已经开始注重技能培养,新增贷款中的不良贷款率和以往相比已有大幅度下降。但在一些零售银行领域,比如说信用卡、中小企业放贷等,中国的银行明显还缺乏大量有效的信贷、信用数据,这方面风险管理的技能相当欠缺。我们不希望中国发生像韩国两年前发生的情况,在两年前韩国个人信用贷款大幅度发展,然后突然崩溃,中国应当预防出现这样的情况。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银行体系目前的基础设施还非常薄弱。比如征信机构,中国的征信机构的规模不够大,不足以覆盖大部分人口,没有很好起到收集消费者信贷行为的功能。同时市场上也缺乏非常出色的评级机构,对公司尤其是本地公司进行评级。此外中国的支付体系也非常薄弱,偿还信用卡欠款,还需要取现去偿还,支付手段非常落后。总体来说基础设施这一块特别是征信机构、评级机构和支付体系三个方面亟待加强。

  《第一财经日报》:刚才你从市场角度阐述了你的观点,那么你又是如何看待中国金融业监管现状的?

  鲍达民:根据过去20年的经验来看,我认为中国金融业的监管机构获得的支持仍远远不够。市场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监管者也需要足够的资金和培训来帮助他们做好工作。很多的国家包括像韩国到1998年为止,监管部门的运作依旧非常低效,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风险管理,不理解银行的经济,以至于出现很大的问题。我们看到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在这些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我相信对于监管机构每1元钱的投入产生的回报可以达到10倍以上,尤其在预防金融风险等方面。

  《第一财经日报》:你在《危险的市场——金融危机中的管理之道》一书中详细分析了金融危机到来前的十个预警信号。中国的金融界需要注意什么?

  鲍达民:这正是我期望补充的。我认为中国金融体系当前尤需关注几方面的征兆。首先一个信号就是如果把中国的企业作为一个总体来看的话,目前企业获得的回报甚至无法抵消它的资本成本,这里面上市公司尤为明显,这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其次,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2004年中国整个银行业的平均资产回报率只有0.4%,这是一个很低的数值。对于银行业来说,正常情况下资产回报率应该在1%以上。我曾经提到“国民经济过度依赖无法盈利和经营低效的银行,且银行无法维持现有增长速度”是一个危机到来的预警信号,中国在这方面亦须谨慎应对。

  此外,我们应当高度关注储蓄转移的可能性。比如我们看到在阿根廷爆发金融危机之前的6个月,阿根廷很多的存款都被从当地的银行提取出来,放到西班牙的银行,甚至于放在床底下,这是一个很大的信任危机问题。在中国,少数的存款者拥有很大比例的存款,一旦都觉得这个银行不好,要把钱转移到另外一个银行去,形成共振发生大规模储蓄转移的话,会对整个银行业带来很大的冲击,引起流动性方面的严重问题。银行依赖于一个非常脆弱的机制,钱都是别人的,存款转移甚至会牵涉到一大片银行。所以一定要关注存款的转移和流动性的情况。

  还有一个来自

不良资产方面的信号。不良资产现在碰到了很大的问题,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但事实上这些不良资产没有被真正的重组和消化掉。比如
墨西哥
在1997年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他们的不良资产就被拿到某一个地方让它自然损失掉,这当中有一些资产还是不错的。不去处理的转移,我称之为假重组,拿来放到某一个地方,到最后就真正的坏掉了。所以我认为,在中国要做好破产程序等防范工作,一些表现不佳的小银行所带来的不良资产的增长量往往会很大,不关闭的话后患无穷。总而言之,不良资产该清理就得清理,不是说简单地转一个手就可以置之不理。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