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雨珊
天津报道
11月11日,天津市商业银行(下称“天津商行”)的3家新支行加入到原有的6家特色支行行列,专司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这些特色支行拥有100万元的授信权力,实行与众
不同的“双控双责”贷款程序,把中小企业贷款的天数从一个月减少到了3天到一周。
借助各种创新手法,天津商行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在三季度末达到了215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的75%,而客户数则占到了全行1.4万贷款客户的80%。
天津商行依靠中小企业贷款这个“主业”,近年来每年盈利4亿-5亿元。面对中小企业这块硬骨头,他们究竟用什么办法来控制风险、获取利润?11月14日,天津商行行长王金龙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
《21世纪》: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成本高,大多数银行积极性都不太高,天津商行为什么这么热衷于做中小企业贷款?
王金龙:客观地讲,我们也有过反复,毕竟中小企业贷款相对成本比较高,信用环境很不完善,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弱。但我们毕竟是一家城市商业银行,规模有限,我们的资本金是15.5亿元,不可能跟国有大银行去竞争大客户、大项目。
其实银行放贷不是以企业的大小来分,而是以风险来分,我相信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银行都是真心想给中小企业贷款,但我最担心的就是风险。所以不是银行惜贷,而是一些信用环境、企业信誉等环节缺失,影响了银行的积极性。
《21世纪》:做中小企业贷款最难的可能还是风险控制。
王金龙:是的。如果风险控制搞不好,不从防范上下功夫,我们选择服务中小企业的战略就会失败。
我们没有办法立刻改善整个信用环境,所以只能尽量健全自己的风险控制体系,减少风险的发生。中小企业有它自身的特点,用对待一般企业的风险控制方式恐怕不行,必须针对它财务报表不健全,企业变化很大的特点设计一套新的办法。
《21世纪》:天津商行防范风险的办法是什么?
王金龙:一个是项目选择要准一点,多选择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如高新技术,少选择夕阳产业的企业;二是比较注重企业的信誉和领导人的道德,凡是这两方面有劣迹的,不管多好的项目也不上;三是在风险控制上,主要靠小额信贷人员的控制,靠他们去了解和跟踪企业的状况。
《21世纪》: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问题在于,银行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实行统一的贷款标准和风险管理,小企业多半不符合这些标准,也就很难获取贷款。银行是否应当加以区分?
王金龙:中小企业有它自身的特点,用款急,数量少,而且比较频繁。有时贷款金额只有10万元或者20万元,如果手续太麻烦,有可能他就不贷了。所以必须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效率。产品设计太机械也不行,要针对他的特点量体裁衣。
今年,我们成立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专门制定了《天津市商业银行小型企业小额贷款管理办法》,还推出了主要服务中小企业的产品——易贷通,实行由责任信贷员审查、支行贷审委主任(通常是支行行长)审批、总行出账的“双控双责”审贷程序。也就是说,贷款的发放由支行行长和责任信贷员“双人定贷”,贷款的管理和收息还本也由这两个人“双人负责”。做一笔大客户的贷款要5个环节,时间要一个月,易贷通只要2个半环节,最快三天就可以。
为了配套“双控双责”的办法,我们今年先后选定了9家特色支行,把它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然后通过报名、考试,筛选出业务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信贷员为责任信贷员,并且下放了部分贷款审批权限和审批额度。
《21世纪》: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取得贷款最难的可能是缺少担保物,担保方式的单一掣肘了很多企业的融资需求。在这方面,你们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王金龙:担保载体的欠缺是中小企业融资不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个瓶颈,我们在担保方面做了不少文章,用多种担保方式来增加资金的安全性。
比如,跟政府出面成立的担保公司合作,借助他们的力量发放贷款。除此以外,我们发现跟集中性的市场、园区合作是比较好的办法。去年,我们跟天津市环渤海建材市场合作,市场内好几百家建材商户,资金需求频繁,但量不大,就由市场出面担保,综合授信2000万元,出了问题市场用租金来赔付。一年内已向38户批发零售企业发放了近400万元的小额短期贷款。
还有一种办法是依托大的企业集团,借助它的担保实力,延伸解决与它配套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另外,还可以与各类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合作,由他们推荐和担保来发放贷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