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行业动态 > 正文
 

VISA万事达蓄势渗透 中国银联防守反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5日 13:27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袁满 北京上海报道

  巨大的银行卡产业利润取决于银行卡BIN码的头一个数字。而中国银联正在试图通过这个数字守住利润。

  以4开头的BIN号就属于VISA,以5开头的属于万事达标准,而6开头的BIN号是中国银联
标准卡。过去的三年中,中国银联发行的卡有很大一部分是借助VISA和万事达的代码。但现在,中国银联无法再安心借用银行卡跨国公司的代码。

  截至2004年底,中国7.6亿多张银行卡中,一半以上属于VISA或万事达两大国际银行卡跨国公司的标识卡。成立仅三年的银联,只获得3.5亿张的发卡总量,而即便是这一部分银行卡,仍有60%以上是借用VISA或万事达的技术标准。

  “谁的卡,谁转接。”银行卡国际巨头对国内转接市场的迅速渗透,令国内惟一的银行卡支付品牌——银联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几年后银联品牌是否还立得住?国内银行是否还愿意发银联卡?” 银联总裁万建华感到由衷的忧虑。

  外资力量

  “今年6字头的银联标准卡至少发行5000万张,”中国银联总裁万建华的表述,预示着中国银联已开始“另起炉灶”,大力推行BIN码为6字头的银联标准卡。

  这意味着:以往被银行卡跨国公司技术标准封闭在国内的银联,借助自有知识产权的标准技术,开始走出国门。同时,早在此前就已经几乎掌握中国100%贷记卡(即信用卡)技术标准和60%借记卡标准的银行卡跨国公司,也在伺机迅速渗透国内转接市场,希望从银联的杯子中分一杯羹。

  银联卡要走出去,银行卡跨国公司要走进来。银联主导国内系统转接,银行卡跨国公司垄断国际系统转接——两条原本互不竞争的转接通道因新的市场机遇而发生交集。在新的竞争中银行卡市场格局正经历新的转变。

  为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利润,VISA、万事达两大国际银行卡巨头已经在中国等待了十几年,并早已为获得可观的利润做好了铺垫。万事达早在1987年就进入中国,六年后,VISA到来。两大巨头抢在中国银联成立之前,把国内主要的银行发卡机构纳为自己的会员。

  由此形成的局面是,国内银行发行的贷记卡已几乎为VISA和万事达两大跨国公司垄断;借记卡市场上的银联卡由于借用国际组织的BIN码,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双品牌”卡。因为在这类卡除了在正面标有银联的标识,卡的背面常常印有VISA或万事达的标识。

  而根据银行卡“谁发卡,谁转接”的行业原则,一旦国内人民币卡转接市场向外资开放,那么凭借BIN码的归属,VISA和万事达两大国际组织就有可能吃下国内银行卡转接市场60%的市场份额。

  据银联统计,2004年,中国银行卡全年交易金额达5.26万亿,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2.1%上升到5%。银行人士估算,“以发卡行、收单行、银行卡转接机构之间7:2:1的交易收益来看,国内银行卡转接市场的收入已高达数亿元。”

  “外资银行卡组织要获取国内银行卡转接的巨额收入,只要在其系统上加上一个人民币清算账户就可以轻松实现。”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告诉记者。

  外资银行卡组织显然已经看到了这个利润前景。有感于人民币卡市场大门即将打开,在近一、两年的时间里,美国运通、大莱、日本JCB也急速进入国内发卡市场。至此,五大国际银行卡跨国公司已悉数到齐。

  银联扩张

  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银联选择向外扩张。

  2002年10月8日,中国银联成功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申请了首批800个国际BIN号块代码,突破了国际银行卡跨国公司技术标准的垄断,与其在海外收单业务上展开竞争。

  从2004年5月招商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首家换发,到 2005年1月末,半年时间里,全国已有67家发卡机构发行了1500多万张6字头BIN码的银联标准卡。民生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农业银行和邮政储汇局也将在今年换发银联标准卡。

  “今年,银联标准卡至少要发行5000万张以上。”万建华说。中国银行卡的年均增量约为1亿多张,这意味着,其中,银联标准卡的发卡量将占据半壁江山,而VISA或万事达发卡空间则面临挤压。

  与此同时,随着银联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韩国、泰国、新加坡五个国家和地区银联受理网络的搭建,以往被银行卡跨国公司独享的国内银行卡海外收单业务终于开始为银联所分享。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出境人数将达到1亿人次,以人均花费1200美元计算,出境旅游总支出将达到1200亿美元。如果其中20%用银行卡支付,那么国内发卡银行和银联可以获取2.4亿美元的手续费。

  万建华表示,今年银联将至少再拓展7到8个国家和地区的受理网络,在年底之前,使人民币银联卡在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中国人旅游经常达到的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刷卡。

  他透露,“与国外银行的合作发卡计划也在进行之中。”

  如果说,搭建银联卡国外受理网络,属于银联卡被动打破国际银行卡跨国公司的出境垄断,那么“银联卡海外发行,则意味着主动在与VISA和万事达竞争。”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说。

  中国建设银行个人银行部总经理许会斌认为,“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产业的利润就是这样分布的,规则带来品牌利益,品牌利益大于产品利益。银联标准蕴涵着中国银行卡产业的最大利润。”

  商业银行的选择

  银行卡组织的商业利润要依靠商业银行的发卡行为来实现。因此,商业银行的选择成为其品牌竞争战略的关键。

  “目前,发行国际组织的银行卡,商业银行大多可以获得1.1%到1.2%的回佣,再加上这些组织有庞大的全球网络,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发行国际组织的标准卡。”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表示,商业利益是银行选择银行卡品牌标准的关键。

  这家银行虽然从去年就发行了银联标准卡,但“全部是借记卡,贷记卡没有发一张”。这位人士说,“考虑到贷记卡的客户大多是高端客户,出国用卡需求较高,但银联在全球网络上显然还处于起步阶段。”

  许会斌则认为,相对于银行卡跨国公司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民族品牌的银联可能会为国内银行提供更优惠的使用价格。“除了银行卡的网络转接费,国际组织通常还收取货币转换费、品牌使用费等费用,但银联对后两项是不收取费用的。”

  相对于商业利益,支付体系所蕴涵的国家主权利益似乎被放在了更高的位置。中国人民银行支付司副司长谢众说:“银行卡产业不仅关乎支付安全、金融安全,而且关乎国家利益。”银联的诞生即带有明显的政府行为烙印。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教授分析认为,银行卡体系涉及到发卡银行、转接机构、持卡人、受理机构和外包商等多种组织,因此银行卡产业将覆盖个人支付信息、支付体系等各方面,电子支付系统能够传达的信息,几乎包括了一国经济活动信息的大部分内容,对银行卡体系所涉及信息的支配和拥有,甚至超出了金融安全的范畴。

  “只要中国经济的发展仍然强势,中国人在海外的个人持卡消费强劲,那么海外的商业银行和商号受理银联标准卡就有利可图,”钟伟说,“随着中国人走到哪里,银联卡就用到哪里就是彻底市场化的选择,两大银行卡跨国公司可能对此感到不舒服,但毕竟这种势头是难以遏制的。”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VISA万事达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