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三月桃四月李,月月水果都是新”———说的是成都市龙泉驿区。
眼下,一场全新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这一“花果之乡”悄然拉开帷幕:我省第一家农村合作制银行,将在这里诞生。
改革酝酿已久
龙泉驿区农村信用联社一直被业界看作“改革先锋”:全省最早与农行脱钩的农村信用社之一,率先在成都市进行贷款五级分类试点的信用联社……
选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种新模式———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在龙泉驿联社酝酿已久。为改革做准备并进行扩股的事项,2004年6月成为讨论的热点。
但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业务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都要跨较高的“门槛”:注册资本金不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4%,不良贷款比率低于15%。龙泉驿联社能否“达标”?
去年9月,联社开始清产核资自查和审计。11月,龙泉山上的风越刮越冷,联社理事长杨格通报的清产核资结果却令全社员工心头热乎乎的:截至当年6月,核心资本充足率15%以上,不良贷款占比低于15%———“体检”完全合格。
联社酝酿改革之际,降低不良贷款、转换机制、增强服务功能等也在加紧进行。如借鉴现代企业的绩效考评办法,全社职工工资收入与经营成果全部挂钩。辖内各信用社之间人均年工资差距,由原来的几百元一下子拉开到几万元。即便是同一信用社,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拉大。原来基层信用社长期向联社要人,报缺额20多个,如今却要求减员增效。
一系列强身健体的措施之下,联社业务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稳居全省前列:截至2004年末,各项存款16.9亿元,各项贷款8.9亿元;资本净额1.1亿元,资本充足率16%,核心资本充足率15.1%;不良贷款比率10%以下。
合作同股同权
目前,国内农村信用社发展有四种模式:以县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县、乡各为法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其中,后两者更符合现代金融的发展要求。
商业银行模式,即“同股同权,同股同利”,按商业化原则进行操作和管理。合作银行模式,即“按股分红,一人一票”。两者各有长处:前者可以明晰产权,理顺关系,解决信用社内部人控制问题;后者分红时可以顾及到大多数农民的利益,体现大多数入股金额少的小股东意志。
龙泉驿联社为何选择走合作银行的路子?
“主要考虑联社肩负的责任和所在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杨格坦言:单从金融业务考虑,商业银行模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农村信用社的天职是服务“三农”,服务并不意味着效益差,关键看怎么服务。而按商业银行原则进行股份制改革后,如何保证大股东利益和服务“三农”的统一?这是龙泉驿联社所担心的。
其实,从人员构成、业务技能、网络铺设、经营空间等现状看,龙泉驿联社按合作银行模式发展有着显著的优势:辖区独立核算的信用社12个,营业网点33个,主要为农业和农村服务;截至去年底,各项贷款余额中,农户贷款、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工商业贷款占了60%以上。
支农方向不变
与商业银行模式相比,合作制还面临两道“坎”:其一,股东在行使表决权时,合作制不依股权说话,实行“一人一票”,更多倾向股东间平等。而商业银行则与股份制的上市公司一样,大股东可获得相应的话语权与回报权,更多地遵循效益至上原则。其二,不管效益怎样,合作银行都要担负支农的使命,在金融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条件下,对将要成立的龙泉驿区农村合作银行而言,这也是个挑战。
“让市场来评判效果。”杨格说,联社改制后,支农方向不会改变,但这并不是说支农方式不变。转为合作银行后,将改单点支持为多点支持,紧紧抓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个重心,以“企业龙头”带“农户田头”、“出口码头”,拉动产业链的发展,促使农民致富,同时回报股东。
“我们欢迎搞合作银行。”当地的广乐食品厂、龙达面粉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他们计划搞一批产品加工出口,幸亏农村信用社发放了300多万元贷款,他们不仅做成了项目,还带动近万户农民增收。
目前,龙泉驿联社正面向社会发动募集股本金、继续化解不良贷款等。这个全省首家农村合作银行的筹建工作,预计将于今年8月完成。
本报记者黄志凌
来源: 四川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