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公布2004年主要商行不良贷款双下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 02:13 第一财经日报 | |||||||||
专家称:长期贷款风险可能被低估 本报记者 唐昆发自北京 昨日(13日),银监会对外公布2004年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最新数据。数据显示:2004年,主要商业银行(指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下同)不良贷款余额171
银监会公告称,从不良贷款的结构看,2004年末主要商业银行损失类贷款余额5202亿元,比年初减少1581亿元;可疑贷款余额8899亿元,比年初减少2191亿元;次级贷款余额3075亿元,比年初减少175亿元。损失类贷款占全部不良贷款比重为30.3%,比年初下降1.8个百分点,反映出不良贷款的结构有所改善。 分机构类型看,2004年末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751亿元,比年初减少3499亿元,不良贷款率15.6%,比年初下降4.8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425亿元,比年初减少447亿元,不良贷款率4.9%,比年初下降2.7个百分点。 此前,银监会在公布2004年三季度末主要商业银行按五级分类不良贷款时,曾经表示“双降”工作困难重重:“当前不良贷款明显‘双降’,主要是6月份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对不良贷款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集中处置。考虑到在2004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项目清理后,一些撤销和停缓建项目的贷款会形成一批新增不良贷款,实现全年不良贷款‘双降’工作难度加大。” 而银监会本次的表态是,“中国银监会把抓好信贷资产质量作为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努力把宏观调控与建立防范银行风险长效机制相结合,加强资本约束、风险拨备约束和授信尽职约束,严格风险控制措施,强化不良贷款监管,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不良贷款继续保持双下降。” 对银监会本次公布的数据,一些人士有不同的看法。 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大用对记者表示:“分析2004年各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应该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 他认为,首先要考虑不良资产下降中的“剥离”因素。改革试点的中行和建行均“剥离”了数额巨大的不良资产到资产管理公司,减少的3946亿元不良资产中,如果包含该两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则应当扣除此部分再作结论。 其次,王大用认为该组数据可能低估了长期贷款中的不良率。这两年各家银行长期贷款比重持续增高,长期贷款离到期日尚远,其中的风险没有得到充分评估,不良率可能被低估。“这个问题在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存在。” 最后他认为,预期损失率按损失类100%、可疑类50%、次级类25%评估,不良贷款预期损失仍高达10420亿元,远远高于各行呆账准备金数额(总计1000多亿元),高风险状况尚未实质改观。 招商银行研发部一位人士向记者介绍,2004年二季度中行和建行在政府的帮助下,对2787亿元不良资产实施了剥离,而在此之前,两家股份制改造进程中的国有银行还实施了诸多的拍卖活动。 截至2004年上半年,中行、建行两大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分别降至5.46%和3.08%。在两家银行公布的2003年年报上,记者看到的数据是,2003年底,中行的不良资产率超过16%,建行的不良资产率也在9%以上。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伍永刚博士表示,即使是此次公布的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资产数据,也不容乐观。“交通银行也在去年的股改过程中剥离了大量不良资产,如果这个因素没有剔除出去,2004年各家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比年初减少447亿元并没有多大的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