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银行业 > 正文
 

日本银行不会改弦易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 09:20 金时网·金融时报

  12日至13日,日本银行(央行)召开货币政策决策会议。根据布隆伯格刚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经济学家预计,为了克服7年多以来的一直持续的通货紧缩,此次日本银行(央行)仍将按兵不动,13日下午将宣布维持接近于零的利率不变,并继续将流动资金目标保持在30万亿至35万亿日元的区间。

  自2001年3月以来,日本央行一直执行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的目标是将短期
利率维持在零水平附近,并向金融系统注入过量现金。

  据悉,在接受布隆伯格调查的13位经济学家中,没有1个人预计日本银行会在今年改变零利率和向经济注入现金的政策。有8人预计央行将在明年收紧银根,3人预计在2007年,2人预计在2008年。所有人都认为央行在今年年底之前不会下调流动资金目标区间。而根据日本共同社此前的报道,超过三分之二的日本民间智库预期未来12个月内,日本央行将紧缩货币政策。

  三菱证券公司固定收益战略家石井纯(JunIshii)表示,日本这个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并未获得足够的力量以激励日本央行改变其已经维持了4年的宽松货币政策。虽然央行7月1日发表的季度短观调查报告显示,在截至6月份的过去3个月中,日本大型制造商首次对经济更有信心,但“景气恢复尚不足以使央行宣布日本经济的停滞已经结束”。

  企业信心是支撑日本经济复苏的关键,而企业与消费者支出刺激日本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年率达4.9%,创下一年来最快的增长。日本央行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大型制造商信心指数从3月的14攀升至18,是过去3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上升。银行、零售商和其他服务公司的信心指数也是1992年以来最高的,从3月的11升至15。制造商和服务企业还预计,在今年9月央行公布的第三季度短观调查报告中,企业信心指数将下降1点。企业信心指数为正数意味着乐观人数多于悲观人数。

  短观调查报告显示,大型制造商计划在本财年增加开支16.2%,大大高于原来预计的3.4%。“因通缩预期正在得到缓解和经理们预计销售额将上升,企业正在积极提出增加开支的计划”,法国巴黎证券驻日本的首席经济学家Ryu鄄taroKono表示。

  日本银行行长福井俊彦曾保证,在核心消费物价至少连续几个月停止下降、政策制定者确信其不会重新下滑之前,央行将保持现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不变。他还表示,央行在改变货币政策之前有必要对经济做出“全面的判断”。自1998年4月以来,剔除新鲜食品的核心消费价格只有1个月出现上升。

  最近日本公布的经济数据有喜有忧。5月份的核心消费物价与1年前相比没有变化,这引发了日本的通缩可能正在缓解的预期,因为不断涨价的原油推高了汽油和其他石油产品的价格;日本银行12日宣布,6月份日本的生产价格已经连续16个月上升,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4%,威胁到企业的利润,企业正在设法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日本政府6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经季节调整后的工业产量比上月下降2.3%、发货量下降2.7%,制造商预计7月份的工业产量将收缩1.2%;今年第一季度日本的出口出现了3年多以来的首次下降。

  “受到消费支出和资本投资的推动,一般而言,日本经济现在的基础很牢固”,日本信州大学教授、瑞穗研究所前任首席经济学家AkioMakabe表示。不过,他指出,出口速度放缓、油价高涨是日本经济面临的两大风险因素。

  因此,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预计,中央银行在7月13日发表的月度经济报告中很可能略微上调对经济的评估,但至少在8月中旬之前不会宣布日本经济的停滞已经结束,只有在看到6月的工业产量和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数据之后央行才会下定论。

  “如果原油价格进一步上涨并且日元继续疲软,油价上涨的影响将持续”,巴克莱资本(日本)有限公司的日本政府债券首席战略家MasuhisaKobayashi说:“我们预计核心消费价格将在10月以后出现稳定增长,在明年1月后上升至0.5%以上”。

  尽管日本经济仍处于持续复苏阶段,但因其具有的复杂性和反复性,正如日本央行副行长武藤敏郎最近曾指出的那样,现在还难以预测何时会摆脱通缩,要断言日本央行何时将改弦易辙也有难度。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良好经济数据的公布,相信日本央行采取行动只是早晚的事。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日本银行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