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曝光台 > 正文
 

揭开银行信用报告的面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 08:30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郭凤琳

  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如今,随着房贷、车贷、信用卡等越来越多的信贷产品涌现,银行对个人信用风险越来越关注。

  今年1月,全国统一的个人征信系统正式运行,居民只要去银行办理过贷款、信用卡
、担保等信贷业务,信息就会通过银行自动报送给这个全国联网的数据库,从而成为系统的一员。

  系统轻松化解了银行的放贷风险之忧,对老百姓而言,则意味着需要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自觉积累信用财富。

  信用报告记载什么我国的个人征信系统号称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它收录的自然人数目前达3.4亿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约为3500万人。截至2005年底,收录个人信贷余额2.2万亿元,约占全国个人消费信贷余额的97.5%。许多商业银行已将查询数据库作为贷前审查的固定程序。只要个人与银行发生过借贷关系,就能在国内任何地方的商业银行信贷网点查到个人信用报告。

  那么,这份报告中到底包括什么东西?记者带着看档案一样的好奇心情,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到了自己的信用报告。在填了个人授权书后,人民银行的工作人员从电脑中打印出几页报告给记者。上面包括四项内容: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学历、婚姻状况及配偶名称、家庭地址、工作单位等;信用卡信息,如办了哪几家银行的信用卡、透支额度及还款记录;在银行的贷款信息,包括何时在哪家银行贷了多少款,还了多少款,还有多少款没还,以及是否按时还款等信息;还有就是信用报告被查询的记录,记载了何时何人出于什么原因查看了这份信用报告。

  据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介绍,今后个人信用报告还将记载社会保障信息、银行结算账户开立信息、个人

住房公积金缴存信息,是否按时缴纳电话、水、电、燃气费等公共事业费用的信息,以及法院民事判决、欠税等公共信息。

  要查看自己的信用报告,除了可以直接到北京市金融街国企大厦的央行征信中心、或当地的人民银行分支征信管理部门提出书面查询申请外,个人还可以在办理贷款、信用卡时,向商业银行提出查看信用报告请求。后种方式更方便快捷。目前查询暂不收费。

  个人应珍惜信用记录看了这份信用报告,记者油然而生一份感触:今后要认真对待自己的信贷,不能出现不良记录,否则,今后需要贷款的时候可就麻烦了。

  个人信用信息系统的威力已日益显现。根据500家信息监督员对金融机构问卷调查汇总,2004年通过该系统查询共拒绝信贷申请1.5万笔,金额941亿元,占金融机构受理信贷金额的2.9%。有的商业银行通过查询该数据库而拒绝贷款的客户甚至占申请的10%左右。

  央行的官员用一句话总结了个人征信系统带给居民的变化:帮助个人积累信誉财富、方便个人借款。

  的确如此。如果信用报告反映您是一个按时还款、认真履约的人,这对银行意味着一个潜在的优质客户,因此不但能提供贷款、信用卡等信贷服务,还可能在金额、利率上给予优惠。

  但如果信用报告中记载您曾经借钱不还,银行在考虑是否给您贷款时当然要慎重对待了,并极有可能让您提供抵押、担保,可能降低贷款额度,或提高贷款利率,甚至会拒绝给您贷款。如果信用报告中反映您已经借了很多钱,银行也会很慎重,怕您负债过多承担不了,也可能会拒绝再给您贷款。由此提醒您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自觉积累自己的信用财富。

  不过,个人若有失信记录,所谓的“信用污点”不会跟一辈子。国外一般的负面记录保存七年。在国内,央行表示将尽快出台相关规定。

  保护隐私无需担心在征信中心,看到自己的信用报告时,有人不禁对旁人慨叹:“这可是

绝对隐私的东西,老婆都未必知道。”今后,随着更多的信息被不断装进去,如何保护自己信用报告的隐私性,成为一个焦点话题。

  对此,苏宁强调,为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只能经当事人书面授权,并且限定用途,才能查询个人信用信息,每次查询还自动生成查询记录,违规将受处罚。

  目前,除本人外,只有商业银行在办理贷款、信用卡、担保等业务和进行贷后管理时才可以直接查看个人信用报告。而且,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还自动追踪和记录每一个用户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情况,并展示在信用报告中。如果商业银行违反规定查询,或将查询结果用于规定范围之外的其他目的,将被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涉嫌犯罪的,则将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最后,也提醒您定期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根据信用报告中的查询记录判断是否有可疑情况,发现未经授权的查询,及时报告征信中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