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曝光台 > 正文
 

福建神龙涉嫌巨额骗贷 银行风险管理再敲警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 15:42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摘要:福建神龙集团利用复杂控股结构带来的融资便利,不断套取银行贷款,再次上演了企业通过关联交易设局、银行上当受骗的一幕。关联企业自身和交易的隐蔽性,使银行难以识别、发现企业的图谋和风险。大的集团公司总是披着风光的外衣,成为各家银行追逐的目标。而银行过于强烈的发展愿望,较弱的风险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恶劣的法治环境,又总让银行成为被侵害对象。

  神龙发展原名福建福联,后更名为闽越花雕,主营业务为纺织。1998年9月,由陈氏兄弟创办民营企业——福建省神龙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受让了原福建福联控股股东的股权,成为福建福联的第一大股东。

  据了解,神龙前几年还名不见经传,近几年的快速崛起,一是得益于其控制ST闽越花雕、ST昌源两家上市公司的资本平台,二是得益于公司的疯狂骗贷。

  根据神龙发展2003年中报,其向控股子公司和关联企业、非关联企业提供的担保总额累计达到3.92亿元,而自身短期贷款为2.18亿元。同期,ST昌源为神龙发展累计提供贷款担保4000万元,自身短期借款则高达3.13亿元,其中2.56亿元已告逾期。将上述数据简单相加,则两家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为4.32亿元,短期借款之和为5.31亿元,其负债总计已经超过了9亿元。

  神龙内部一高层透露,“由两家上市公司担保的贷款一般是直接划入陈氏兄弟个人控制的公司账户,而上市公司自身的借款则主要通过关联交易的应收、应付等账户进入陈氏兄弟腰包”,公司高层因承担不了这个责任频频变动,2001年后,神龙发展董事长一职便五易其人。

  除了利用上市公司融资外,神龙集团还利用复杂的控股集团结构带来的杠杆融资便利套取贷款。据集团内部人士称,公司在上海开设的分公司就是为了获得贷款,集团高层曾向员工授意说,“不要做什么贸易,就给我专心贷款融资好了。每个员工只要从银行贷到款,就给3%~5%的奖励。”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神龙集团几乎所有公司都有贷款,而且整个集团在

福建的所有资产都被法院冻结或者查封。

  银联信评述:

  关联企业贷款、相互担保和关联企业交易,总是让银行伤痕累累。给银行造成巨大贷款风险的,神龙集团不是第一个,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除了银行内部相关人员的道德因素外,还有三点让部分集团企业的骗贷阴谋一再得逞。首先,关联企业自身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在目前的市场与政策环境下,个别图谋者完全可以通过假的身份证件,或通过亲属、关系人在不同地方注册多家公司。而银行很难通过现有渠道来理清此间的关系。其次是交易的隐蔽性。通过多家公司和虚拟交易,企业可以轻松做大集团及各关联企业的现金流量、营业收入,制造出漂亮的财务报表来蒙骗银行。而银行对此一般难以识别和发觉。正是由于关联企业的隐蔽性,银行对关联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一般也难以发现。第三,部门及银行间的信息交流障碍太大。比如,虽然

人民银行建立了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各行可以利用这一系统来调查、了解企业的借贷情况。但系统中的数据是静态的,无法反映出贷款目前及未来的风险状况。而拥有这些信息的银行却将此当作重要的商业机密,互不交换,甚至想通过其他银行发放的新贷款,来收回自己的老贷款,最终结果是恶意借款人将各家银行玩弄于股掌之上。

  大的集团公司,特别是上公司总是披着风光的外衣,成为各家银行的追逐目标。银行方面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这类企业偿债能力强,风险小,还能增加不少存款。这一想法也契合了部分银行扩张规模、增加盈利的强烈需求。但是,虚弱的企业展现的多是其刚强的一面,非法行为也总是被罩上合法外衣。银行过于强烈的发展要求,较弱的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恶劣的法治环境,又总让银行成为被侵害的对象。个案的教训是沉痛的,但个案背后的银行经营模式和信用环境下的风险问题更需要关注。

  [本文由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www.unbank.info)授权新浪网独家发布,未经银联信或新浪网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