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紫云
尽管VISA与银联的争端已经被美方推向世界贸易组织(WTO),但央行仍低调推进银联标准芯片卡全面发行。
《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获悉,央行已经起草并向商业银行下发《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以及试点工作的征求意见稿。
换言之,在收单和清算转接两大环节继续保持强势地位之外,中国银联将在芯片卡时代获得独家发卡资格,一直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VISA、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在短期内恐怕难以有所作为。
金融IC卡时间表
发卡、收单和清算转接是银行卡产业的三大环节。其中,清算转接环节(即银行卡的跨行交易和清算)已经由中国银联独家经营,现在中国银联正冀望在发卡环节实现更大的话语权。
本报记者获悉,央行已经组织部分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起草了《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关于开展金融IC卡应用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已向各商业银行征求意见。
在相关征求意见稿中,央行明确提出要按照“统一标准、全面升级;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加强监管、安全实施;行业结合、坚持创新”的原则推行金融IC卡。所谓“统一标准”是指统一执行PBOC2.0标准,即将统一发行银联标准芯片卡。
至此,中国银联实际上已经独家获得国内银行芯片卡标准制定权(见本报6月7日独家报道《借力央行芯片卡标准 银联“反制”VISA海外“封杀”》)。
根据征求意见稿,央行制定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实现金融IC卡应用,在5年内实现全国发行和受理金融IC卡,有效防范银行卡欺诈风险,实现银行卡安全、便捷和高效的使用。
记者掌握到的具体发卡推进表为:工商银行(6.680,0.05,0.75%)(601398.SH)、农业银行(5.100,0.03,0.59%)(601288.SH)、中国银行(5.480,0.03,0.55%)(601988.SH)、建设银行(8.460,0.14,1.68%)(601939.SH)、交通银行(7.430,0.02,0.27%)(601328.SH)和招商银行(40.990,0.35,0.86%)(600036.SH)6家银行将从2011年1月1日起开始发行金融IC卡;其他全国性商业银行应从2013年1月1日起发行金融IC卡。自2015年1月1日起,所有境内新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应为金融IC卡。
在推进发卡的同时,央行对受理环境改造亦有时间表:从2013年1月1日起,境内所有受理银行卡的联网通用终端应可受理金融IC卡。其中,从明年1月1月起,存量直连销售点终端(POS机具)应可受理金融IC卡;从2012年1月1日起,全国性商业银行布放的存量间连POS和自动柜员机(ATM)应可受理金融IC卡。
为了保证5年后金融IC卡在国内全面推行,央行初步框定了先行试点城市:上海、重庆、深圳、海口等13个城市为重点试点城市,在2011年底前完成试点;天津、广州、哈尔滨、厦门等30个城市为扩大试点城市,在2012年底前完成试点。
试点结束后,13个重点试点城市金融IC卡受理机具改造完成率应高于90%,金融IC卡占新发行的银行卡比重应在40%以上;30个扩大试点城市金融IC卡受理机具改造完成率应高于70%,金融IC卡占新发行的银行卡比重应在30%以上。
“由此看来,央行推行银联标准芯片卡的决心已定,如果央行按照目前计划实施,PBOC2.0标准芯片卡将绑定银联的‘62’BIN号,颇有一统江湖的意味,VISA、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的双币卡很可能‘寿终正寝’。”一位国有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说。
矛盾升级
“我们在内部进行测试,现在已经具备发行金融IC卡的技术条件。”首批试点银行之一的信用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从技术上说,执行银联标准的金融IC卡对应的是中国银联的清算转接网络。5年内执行银联标准的金融IC卡全面发行,无疑会更进一步强化中国银联在清算环节的强势地位。
这在央行相关征求意见稿中得到印证:中国银联应尽快完善金融IC卡跨行转接和清算系统建设,及时根据金融IC卡业务发展需求补充完善相关跨行通用业务规则,具备全面受理银行所需要的服务能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早在《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状况评估报告》中就已经指出,银行卡产业的话语权或者主导权主要体现在银行卡组织的标准制定权和品牌影响力上,银行卡产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效应,某卡组织的银行卡发行规模越大,受理范围越广,对于特约商户和持卡人而言,银行卡带来的价值就越大,就更能拓展受理网络和发展特约商户。
自中国银行业开展银行卡业务以来,VISA、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在中国并不能直接发行人民币借记卡和信用卡,取而代之VISA与中资银行发行双币卡(实为双标识卡),曲线进入中国市场,但双币卡在国内仍必须走中国银联的清算通道,在境外消费刷卡可选择走国际卡组织或银联的清算通道。前一段时期所谓VISA“封杀”双币卡海外银联通道即因此利益分配格局而致。
在未来国内全面发行金融IC卡后,国际卡组织想进入国内银行卡清算转接市场几无可能,而且其与中资银行发行的双币卡如何处置仍是未知数。
VISA和中国银联的冲突逐渐升级。新华社最新报道,美国贸易代表罗恩·柯克9月15日称中国人民银行自2001年以来发布了多项限制措施,使人民币支付卡交易由中国银联垄断,违反了中国开放金融服务业市场的承诺。
中国商务部在回复媒体时表示:“我有关银行卡电子支付的措施是符合我世贸承诺的。中方将仔细研究美方提起的两项磋商请求,并根据WTO争端解决程序进行妥善处理。”
目前中国银联并未就此事发表评论。上述国有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认为,入世承诺的协议文本中文、英文版本分别对中方、美方有利,裁定结果尚未可知。“但VISA目前并不够本土化,即便开放,监管部门仍不排除进行牌照审批管理的可能性,VISA自身也缺乏深入中国的诚意和准备。”
银行三大顾虑
VISA和中国银联矛盾公开化,身为中国银联的股东,发卡银行却无太大的话语权。而且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未来发卡面临三大顾虑。
其一,VISA、万事达双币卡将来怎么处理?未来还能不能发双币卡?
面对当前不明朗的局面,上述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认为有两种可能性:一、发行两个标准的芯片卡,从技术说这并非不可能,但存在较大的资源浪费,且国内清算转接系统由中国银联铺设,万一将来不能识别,会给客户造成非常大的麻烦,而且政策监管上会遇到问题;二、国内借记卡和信用卡采用银联标准,而对于国际借记卡,由于目前国际上磁条卡仍占较大份额,可考虑发行银联标准的芯片卡和其他卡组织标准的磁条卡,这样磁条卡可在国际使用。“不管哪种可能性,对发卡行来说都非常麻烦。”
其二,除了新发行的金融IC卡之外,磁条卡升级将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尤其是ATM的改造成本比较高。
记者获悉,为利于全面推行金融IC卡,央行将会采取补贴政策,按照“实施获补,先行多得”的原则对实施芯片卡升级的银行进行补贴。
此外,央行还将会同相关产业主管部门研究金融IC卡产业支持政策,目的是逐步降低卡片和相关设备成本,从而降低金融IC卡升级成本。
其三,银联标准的金融IC卡全面发行后,在海外没有央行“越洋支持”,在磁条卡过渡到芯片卡过程中中国银联在境外铺设清算通道的数量能否满足刷卡人需求?
根据央行数据,截至去年底,银联境外受理商户、POS和ATM机累计分别达到55.7万户、69.8万台和71.9万台,同比增长28%、29%和23%。全年银联卡国际业务交易笔数和金额分别为3436万笔和1083亿元,增长53%和62%。“中国银联发展很快,但是跟VISA等国际巨头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上述信用卡中心负责人说。
在相关征求意见稿中,央行也敦促中国银联加快拓展境外受理环境,使得境外网络可以受理金融IC卡。
VISA和银联对峙大事记
2010年3月
VISA等三家国际信用卡组织讨论通过美国贸易代表对中国限制其在华商业发展的行为提出抗议。
2010年5月底
VISA向全球会员银行发函要求:从8月1日起在境外受理带Visa标识的双币种信用卡时不得走银联的清算通道,否则将重罚收单银行。
2010年6月2日
中国银联表示,双币卡不是纯粹的单品牌银行卡,标识双方均有责任和义务为持卡人提供境外受理服务,任何一方都无权单独对持卡人选择境外支付通道做出限制,持卡人拥有选择境外支付通道的权利。
2010年6月2日
VISA回应,从来没有也不会“封杀”银联“62”字头卡片,而是为了确保VISA持卡人能够享受到由VISA支付系统提供的安全便捷和可靠的支付体验及服务的保障。
2010年9月15日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向WTO申诉中国,指责中国歧视美国钢铁生产商和信用卡公司。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