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银行 > VISA封堵银联境外通道 > 正文
VISA与中国银联境外清算通道战,归根结底还是赤裸裸的利益之争。
实习记者 陈一昀
在业界传得沸沸扬扬的“VISA封堵中国银联”,如今有了下文。
6月21日,中国银联与恒生银行在香港共同推出中国银联港币信用卡。这被业内视为是中国银联反击VISA的有力措施。
6月初,在国际信用卡市场中占据60%份额、排行老大的VISA国际组织,放话要封杀国际信用卡市场份额不及其1/6的中国银联的境外清算渠道,据测算,国内将有超过5000万张信用卡受到牵连。
此事引起了国际信用卡组织、银行界、持卡人以及媒体等多方关注,可是到6月底了该事件却仍然谜团一片,各方对此事均低调回应,颇为谨慎。这扑朔迷离的态度给这本就无确切来源的事件又增添了一层迷雾。
尼尔森内部的一份数据报告显示,中国银联在亚太地区划卡的笔数和金额已经排到了第二位,直逼排名老大VISA的位置,而且增长幅度非常快。
然而,中国银联某人士表示,在境外使用VISA双币卡,即使走的是中国银联的通道,VISA也会通过中国银联向发卡行收取一定的品牌费。
那么,VISA究竟为何在境外仍要对中国银联封杀?事件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
两败俱伤
有媒体报道称,6月1日,VISA向其全球会员银行发函,要求从今年8月1日起,凡是在中国大陆以外受理带有VISA和中国银联双标识的双币种信用卡时,不论是刷卡消费还是ATM取现,都不得走中国银联的清算通道,否则VISA将重罚收单银行,第一次罚款5万美元,如果收单银行再犯,将每月罚款2.5万美元。
面对媒体的报道,中国银联于6月3日作出回应:“中国银联、VISA”双标识卡不是纯粹的单品牌银行卡,标识双方均有责任和义务为持卡人提供境外受理服务,这也直接关系到持卡人的权益和发卡银行对持卡人的承诺等。任何一方都无权单独对持卡人选择境外支付通道做出限制,持卡人拥有选择境外支付通道的权利。
在中国银联官方作出回应后,VISA中国区公关部刘婕表示,“VISA这样做是出于全球运作规章的执行与实施方面的考量,不针对任何公司,也不针对中国银联。”刘婕还强调,VISA对海外收单银行运作规章的考量一直在进行,对于8月1日的时间节点,她表示并未听说。而针对会员银行若违规将重罚一事,刘婕并未否认。
尽管刘婕表示并未听说8月1日这个时间节点,但是“VISA发行的4字头双币种信用卡,须按照公司全球业务运作规章的规定走VISA通道结算”却是事实。
深发展信用卡中心总裁彭小军分析,银行既要服务于客户也要服务于商户,如果VISA对中国银联采取限制措施,不仅将伤害客户的权益,同时也伤害商户的利益。在有权选择不同交易网络权利的基础上,客户交易体验也是其接受银行卡支付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客户要求在海外消费时使用中国银联通道,而该商户却因为VISA的制止而拒绝,此时必然会给客户带来不好的交易体验,也影响商户的利益。同时,银行发行双币卡是对客户有承诺的,如果现在禁止客户在某些情况下的选择权,或者说人为地减少一种交易通道,这对银行的信用也是一种伤害,将造成客户对银行的某种程度上的质疑。
此外,VISA的这一举措可能会带来VISA双币种卡被弃用。截至2009年3月底,中国双币种卡占中国银行卡发行总数的52.6%,其中有VISA标识的占双币种卡总数的50.1%。现在,包括中、农、工、建、交、招行、深发展在内的18家中资银行都是VISA的会员,这18家银行已发行约5288万张VISA双币种信用卡。一旦VISA卡被弃用,损失的将是持卡人与银行的双重利益。
银行卡市场亟待开放
VISA与中国银联一个便利、一个便宜,消费者如何选择可以因消费的实际情况而定。
1993年和1996年,VISA先后在北京和上海成立代表处,这远早于2002年成立的中国银联在境内开展业务的时间。但时至今日,VISA却始终没能在中国境内市场占优势。
在结算方面,如果在境外消费选择中国银联通道,是将消费额直接由当地货币兑换成人民币,结算的汇率是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当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准,只有一次兑换,并且不需要支付任何额外的费用。如果选择VISA通道,要先将消费额由当地货币转换成美元,再由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进行结算,结算的汇率由VISA根据当日全球的汇率进行综合而定。“这里面有两次兑换,可能存在一定的损失。”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于乐向《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说道。
此外,在境外非美元国家消费走VISA通道的话,每一单消费金额需要多支付1%~2%的国际服务费,也称为货币兑换费。事实上,国际服务费是国际组织如VISA、万事达等向发卡银行来征收的,但是大多数发卡银行都会把这部分费用转嫁到消费者(持卡人)身上,并且各家发卡银行的费率标准不同。但是,相对于已有30多年历史的VISA来说,2002年成立的中国银联在覆盖率(包括ATM机、POS机,以及合作的成员机构等)方面,还是显得单薄了些。
中国银联已经覆盖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银联的商户覆盖率。也就是说,某个国家或地区有中国银联的网点不代表所有的商店都能够刷中国银联标识卡。因此,在ATM机取现、POS机刷卡的便利性方面,VISA强于中国银联。但是,只要走中国银联通道,就可以为消费者省下一定的费用。在收取国际服务费方面,中国银联略胜一筹、扳回一局。
当初VISA与中国银联合作,是以VISA双币卡为结算平台,即使走中国银联的结算通道,也可以共同分成。
我国国内日常使用的以“62”开头的、带中国银联标识的借记卡基本上都可以在境外有中国银联覆盖的国家和地区使用。这就意味着持卡人在出境游玩时并非一定要使用VISA与中国银联双币种信用卡,即当持卡人使用以“62”开头的、带有中国银联标识的借记卡在境外刷卡消费时,并不涉及VISA通道。VISA也就无从获取相应的分成了。
问题又来了,VISA封杀的是VISA发行的4字头双币种信用卡的中国银联通道,并不涉及中国银联借记卡。
“结算通道就意味着利益,走谁的通道,谁就能从中获利。从表面上来看,的确是双方的结算通道之争,但背后隐含着的是银行卡市场的开放问题。我国国内银行卡市场现在是被中国银联独家垄断经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直言。
以前双方约定的“中国银联主内、VISA主外”(即境内刷双币卡都走中国银联通道、境外刷双币卡都走VISA线路)的格局,随着中国银联的国际化步伐,正在被打破。
“我认为不能简单地说VISA仅是意识到自己的市场被别人吞噬。”中信银行银行卡研究专家聂俊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国银联在东南亚一带成为中国人出境的首选,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银联在国内具有独家支配性的市场地位,还包括中国银联比较成功的境外消费免货币兑换费的宣传策略。
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应该怎么分,不是简单的几个人、几家企业可以决定的。
纵观整个发展脉络,VISA与中国银联的矛盾由小渐大、由来已久,但是不可否认这矛盾中也隐含着优势互补的信号。
中国银联想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不能仅仅“以内养外”,只依靠中国的市场。
此外,VISA毕竟在国际信用卡市场闯荡多年,霸主地位也不容小觑。VISA想要在中国做出成绩,与国内唯一的竞争通道中国银联为友总不是件坏事;并且,如果中国银行卡市场开放以后,VISA与其自己花血本、建网络,不如与中国银联合作才更加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