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卡组织否认封堵中国银联境外通道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3日 07:23  北京日报
Visa银联展开境外支付网络争夺
Visa银联展开境外支付网络争夺

  本报记者 沈衍琪

  作为国际上最大的支付清算组织之一,维萨(Visa)方面恐怕都始料未及,一纸“内部管理规定”会在中国银行卡市场激起如此之大的波澜。

视频:中国银联首次就VISA封堵事件表态 媒体来源:宁夏卫视《财经夜行线》

  据多家媒体报道,Visa向全球会员银行发函称,在中国内地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受理同时带有Visa和银联标识的双币信用卡时,不论是刷卡消费还是取现,持卡人均不得走中国银联的清算通道。否则,Visa将重罚收单银行。

  实际上,Visa方面对收单行申明“纪律”并非近期的举动。按照规定,凡是信用卡卡号以“4”开头的信用卡便是属于Visa支付网络旗下,在刷卡时,收单行只能使用Visa 的支付系统。记者获悉,从2007年开始,Visa便曾多次发函各家收单行,要求严格按规执行。

  一位银行卡业内人士表示,海外收单行和商户频频违规已是公开的秘密。常常出差香港的李小姐光临各大百货商场购物时,几乎都会听到收银员“友善”的提醒:“请问是要刷Visa还是银联?”在李小姐肯定地表示“银联”后,收银员便会立即接过她手中“双标识”的信用卡,选择“银联通道”清算。

  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来,Visa和银联之间的博弈早已在不动声色地进行。“Visa投入大量成本培育中国银行卡市场,但实际上并未盈利,国内市场基本上被银联掌控,Visa的盈利主要靠境外刷卡这一部分。”郭田勇表示。

  然而,“银联主内,Visa主外”这个默认的市场格局近年来正随着银联的海外扩张而被打破。在成功拓展东南亚市场后,银联在欧洲的网络也日益强大。

  专家表示,Visa和银联“并行”可能会成为今后的境外消费趋势。“在有银联网络的国家和地区,消费者不用持双币信用卡,仅使用国内普通的借记卡就可以消费;而一些商务人士去的国家较多,备一张Visa卡则是必不可少的。”郭田勇建议。 东方IC供图

  Visa:并未“封堵”银联

  对于Visa“封堵”银联之说,昨日,Visa国际组织公关部门负责人首度作出澄清。“我们没有也不会‘封堵’银联622开头的银联标准卡在境外的清算通道。凡是以4字BIN号开头的卡片并且已经在国际标准组织ISO内进行了注册的是Visa卡。当一个金融机构决定加入Visa系统时,他会给Visa提供一个书面承诺函,以确认他在成为 Visa的会员银行后将完全遵守Visa的运作规章。我们只是要求海外收单行对4打头的Visa卡要走Visa网络,强调我们的运作规章的执行。”这位负责人表示。

  而一些报道中称Visa给各家收单行下了时间“大限”,必须于8月1日之前进行“整改”,Visa方面表示这纯属子虚乌有。 “刷Visa卡时必须使用Visa支付系统,这是我们对收单行一贯的要求。”

  银联:大力发展境外网络

  对于银联和 Visa之间的海外“通道”之争,银联方面表示“不便回应”。相关负责人同时表示,银联方面一直在大力发展自己的境外支付网络。据这位负责人介绍,目前银联网络已经延伸至英国和中国人常去的东南亚、欧洲、美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消费者:选银联省钱实惠

  “据说刷银联卡可以节省1%至2%的手续费,我当然会选择银联。”消费者李小姐表示。她算了笔账,自己上个月在香港买的一款LV包花费5300多港元。“刷银联卡,可以省下近百元的手续费,何乐而不为?”而对于众多商户及收单行来说,“推荐”银联同样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

  ■新闻链接

  出境游最好携带两张卡

  “我又想享受低廉刷卡手续费,又怕有些地方不能刷银联卡,怎么办?”针对消费者的疑问,银行业内人士“支招”:消费者出境游可以携带一张单币借记卡,再带一张Visa和银联“双标识”的信用卡。

  据介绍,凡是卡号以“4”开头的银行卡都属于Visa支付网络,在境外结算时需使用Visa结算通道。由于使用Visa支付系统的时候,在非美元国家刷卡消费和还款时,需进行货币兑换,因此费用比银联通道要高。而以“622”开头的银行卡则是“惟一”的银联卡,境外有银联网络的地方都可以用。不过,由于Visa网络比银联覆盖面广,出国使用更“保险”。

 


中国银联首次就VISA封堵事件表态
媒体来源:宁夏卫视《财经夜行线》
播放视频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