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卡安全谨防祸从己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30日 12:02  金融时报

  (编者注:稿件为2009年银行卡安全有奖征文活动投稿,征文活动由金融时报主办,广电运通协办,新浪财经提供独家网络支持。)

  蔡华先

  银行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针对银行卡的诈骗手段也是层出不穷,特别是针对银行卡的短信诈骗,更是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

  尽管针对银行卡的短信诈骗手段花样百出,但只要我们具备一些基本的常识,还是可以识别和防范的。

  比如,欺诈短信,从发信人的号码一眼就可以识穿骗局。因为,每个银行都有固定的服务电话,银行给客户发送信息的号码都是用固定的号码的,工商银行为95588、中国银行为95566、农业银行为95599、建设银行是95533,这些号码我都是牢记在心的,若不是这些号码或者尾号不是这些,立刻就可以断定是诈骗信息。

  要远离针对银行卡的短信诈骗,我们应该先知道我们有哪些弱点容易被诈骗者利用。概括起来,大体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不熟悉银行业务特别是网上银行业务,盲目信任“专业人员”的心理容易被利用。二是贪婪的心理在作怪,以为天上真的能掉馅饼。三是遇到突发事件容易惊慌失措的心理而被利用。四是安全措施不到位的做法容易被利用,个人信息如卡号、密码等保管不善,被骗子所盗取。由于这几方面的原因,我们就可能会上当受骗,随意泄露了我们的银行卡信息,给自己的银行卡安全留下隐患。

  所以,针对我们容易被诈骗者利用的弱点,我们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做好保护工作,应该坚持这样的四不原则,“不相信、不回应、不泄露、不转账”,以防银行卡安全谨防祸从己出。

  首先,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或风险防范意识,端正自己的观念,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上当受骗”,不要轻信天上掉下的“馅饼”,不要因好奇而与对方联系,让对方有机可乘。不要轻信那些所谓的”中奖短信”,对于那些说得天花乱坠的中奖短信之类的最好是置之不理,不回应。对于那些以同事或家人的名义发来的,说是在外地丢钱丢物或是出了什么事故之类的短信,不要惊慌失措,要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联系,以辨别真伪。对于以银行名义发的短信,要牢记各个银行的客服电话,不管收到什么样与银行卡有关的信息,在弄不准的情况,应当立即拨打以955开头的五位数的银行服务电话咨询,向银行工作人员进行咨询或者反映情况。

  其次,要注意个人信息和密码安全,要保护好身份资料、账户信息,防止个人信息外泄。个人信息外泄,特别是个人手机号码外泄是导致种种案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同时,绝不能向任何人泄露自己的银行卡密码。为保护银行卡卡号、密码等重要资料的安全,在使用银行卡时要注意,牢记妥善保管消费单据与使用凭证。ATM凭条、消费单据、存取款单以及对账单等银行卡原始凭证不可随意丢弃,避免泄露银行卡卡号、有效期等关键信息;持卡人遇到ATM吞卡时,不要轻易离开ATM,应及时拨打客服电话求助,切不可轻易相信ATM附近张贴的电话号码和其他提示,操作时注意ATM是否有异常及改装痕迹;注意刷卡消费安全。收银员刷卡或压印签购单时,应确保在您视线范围之内;不要在空白的或填写不完整的签购单上签名;完成交易后,确认收银员交还的是否为本人信用卡;不要在网上随意填写真实的个人重要资料,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调查问卷或会员注册等方式骗取持卡人的相关资料;不要在不安全或陌生的网站购物,防止账户及密码被盗用。

  总之,不管针对银行卡的骗术有多高明,只要我们牢记这些原则,就能有效地防范用卡风险,保护银行卡的安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