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用卡真正的风险是系统性偿还能力的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4日 10:2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熊仁宇

  近日,中国央行与公安部等四部委联合召开会议研究预防信用卡风险与打击信用卡犯罪,而最高人民法院也在近期对信用卡违规套现做出了清晰的司法解释。

  毫无疑问,政府部门对信用卡市场潜藏的风险进行控制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但是,我们需要指出的是,信用卡市场风险不仅仅是“信用卡犯罪”,例如伪造信用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和恶意透支等等,实际上信用卡的风险范围要远远比这些违规操作更广阔。

  实际上,从各国经验来看,信用卡的犯罪行为首先都是小概率事件,这类行为的大范围出现是不可能的。所以这类风险虽然存在,但并不会造成不可控后果。

  真正的信用卡风险,反而是隐藏于合法、合规行为之中,是一种对信用的滥发以及民众承受风险能力的高估,从而引发社会风险。例如,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韩国,为了刺激消费和限制现金交易,以政府主导的手段强推信用卡消费。为了让传统的韩国民众改变积累型的生活方式,企业推出信用卡消费打折,政府采取信用卡缴税返还的政策,整个社会对风险的评价标准都降低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韩国个人债务占GDP的比重急剧上升为73%,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美国。这样激进的操作方式,爆发大量的信用卡坏账乃至最后形成全面的负债危机并不意外。这样的危机并非由盗刷、欺诈等犯罪行为导致,更多的还是政府、银行、企业、个人对风险的判断出了问题,并不存在犯罪的故意。

  事实上,信用卡发卡数已达1.8亿的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坏账率开始显著上升,截至2008年6月,中国信用卡信贷总额6931.73亿元,但很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长期亏损,2007年之前中国的信用卡不良率很低,大约只有1%左右,但随着大量的卡发给“80后”的“高消费、低收入”人群,中国的信用卡不良率开始恶化,甚至学者郭田勇估计2009年信用卡不良率上升至3%的水平(虽然跟发达国家相比不良率还是比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不良还款人以外,正常的信用卡使用者也是严谨的信贷消费者,他们很少支付利息,并注意保持账户平衡,只有4%~5%的消费者经常支付利息,高达85%的消费者每个月都保持账户平衡,而这个数字在发达国家只有40%~50%。这意味着中国的信用卡民众不是“高度风险型”就是“风险规避型”,而这一消费者结构不利于银行信用卡部门的利润获取。

  尽管中国信用卡市场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是目睹了发达国家刚刚所经历的一系列因信用而起的危机事件后,我们应该对这样的“潜力”抱有戒心,刺激消费也不应突破能力可支撑的范围。政府在这里应注意宣传导向,不能因一时的经济红利,而为将来埋下危机的种子。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