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月入千余刷爆10张卡欠债11万 透支用于奢华消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30日 09:14  新闻晨报

  男子负债出走,家人陷入困境

  每月收入不过1200元的超市理货员小军,先后在各大银行申请了10张信用卡,总额度超过11万元。不到1个月内,10张信用卡全部被他刷爆,而他却根本无力偿还。面对突如其来的巨额债务,小军选择了逃避,而他的家人却因此陷入生活困境。

  银行为何没有尽到应尽的审核义务?在东拼西凑还清银行的欠款后,小军父母将矛头直指银行在发卡上的疏漏。

  □晨报记者 谢 磊

  账单如雪片般“飞”来

  今年1月初,闵行区龙柏街道人民调解室内来了一对老夫妻,刚进门,夫妻俩就忍不住哭了起来。原来,老先生姓刘,他和妻子退休在家。独子小军今年32岁,未婚,在一家超市做理货员,每月收入不过1200元。“去年10月24日,我家里收到一张银行的信用卡账单,收件人是我儿子小军。”老刘告诉调解员邬金香,收到账单后,他立即把儿子叫回家询问,儿子一会说这笔钱是同事借的,一会又称是账单寄错了,老刘识破了儿子的谎言,叮嘱小军赶紧把钱还上,并表示不够的话他可以帮忙偿还。

  不料之后的两天内,竟又有六七家银行的信用卡账单寄到家中,每张单子上的欠款金额从3000元到7000元不等,总额近4万元,老两口顿时气得浑身发抖。着急的老刘与儿子发生了争执,小军匆忙逃出家门,随后两天没有回家。

  可老两口的噩梦并没有结束。两天后,家里又收到了另两家银行的信用卡账单,这两张账单的欠费竟有7万余元。“你这是犯罪啊!我们实在还不出这笔钱,你去自首吧。”面对11万元的欠款和不争气的儿子,老刘痛心疾首。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的小军再次离家出走,这一走就是两个月。

  老两口既担心杳无音讯的儿子,又为如何筹钱还债忧心忡忡。长时间不知去向,让小军所在的超市忍无可忍,一纸退工通知令这一原本就生活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但银行的信用卡账单仍像雪片一样纷至沓来,有的还产生数目不等的滞纳金和利息。老两口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才凑足32000多元钱,将几张小额的信用卡账单还上,并辗转注销了这几张信用卡。

  透支用于奢华消费和买彩

  在家人、调解员邬金香的多次寻找下,小军终于回到家中,并道出了自己欠下大笔债务的过程。原来,小军工作的超市经常有银行前来办理信用卡,他在一周内先后申请了10张银行信用卡,竟都获得了通过,信用额度总计逾11万元。他在短短1个月内,多次出入各大酒店、娱乐场所,并透支现金用于购买彩票,结果无一中奖。由于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巨额的消费,他先后向朋友借钱,并卖掉了助动车、手机等值钱的东西。

  老刘几经周折,终于向亲戚朋友借来数万元,将小军欠下的本金全部还清。与此同时,调解员邬金香多次和银行方面联系,希望银行能适当宽限还款时日,同时为小军寻求工作机会。在众人的努力下,目前老刘已将大部分滞纳金还清,小军也获得了一份保安工作,不日即将上岗。

  专家称刷卡应切合实际

  “‘卡奴’并不是由于信用卡造成的,关键是持卡人如何正确对待信用卡。”某银行的资深理财顾问姜先生表示,从消费心理上讲,使用现金和使用信用卡是两种不同感觉。现金在使用时控制欲望较强烈,而使用信用卡则只在看到账单时才会心疼,这是不少持卡人盲目消费的重要原因。

  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他建议持卡人在申请信用卡时要结合自身实际,不能单纯为了信用额度申请各式信用卡。一般而言,由于消费网络不同,个人申请信用卡以2至3张为宜,总额度不应超过月收入的4倍,或者不超过其银行资产总额的50%至60%。

  评论:银行发卡,多多未必益善

  省却了携带现金的烦恼与不便,只需潇洒一刷便可轻松埋单,这份便捷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信用卡持卡人,却也让一些人成为“卡奴”——刷卡时轻松自若,还款时叫苦连天。

  小军属于这些“卡奴”中的极端类型:每月收入刚逾1千,却能申请到总额度10多万元的信用卡,其中包括两张金卡,最高额度甚至达4.4万元。银行凭什么给出这么高的信用额度?

  为追求发卡量赚取手续费,各家银行无不倾尽全力,并衍生出不少信用卡外包公司。地铁口、商业街,只要是人流密集之处,都能见到扎堆的办卡摊位。至于申请过程,几乎每家银行都作了简化处理:只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和一张名片,填妥信用卡申请表即可,根本无须提供单位证明或是收入证明。于是,只要年收入填得高,到手的额度都不会低。尽管银行声称会通过电话核查、调阅个人资信报告等形式完成审核,但在目前个人信息被严重盗用、通讯手段发达的情况下,这些手段在实际操作中却极易成为“走过场”。而由于银行之间关于个人信贷的信息目前仍未联网共享,像小军这样的收入水平,却能拿到10万元信用额度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信用卡发卡审核上的疏漏,除了容易造就小军这类“卡奴”外,也将导致银行所承担风险加大,值得各银行加以警惕。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