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用卡消费:刺激消费与信用风险的双刃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8日 05:50  金融时报

  美国信用卡危机为国内银行业敲响警钟

  李文龙

  上周日,央视在晚间的一档报道中称,目前不少银行客户通过制造虚假购物交易,用流行的支付工具如支付宝实现信用卡套现。刷卡套现事件不仅仅是让银行业头疼的老问题,它除了对银行以及支付工具产生危害,其实也折射出信用卡消费的另一种风险。

  家住美国伊利诺伊州的罗伯特·史密斯近日决定改变自己的消费方式,眼看收入依然没有起色,一直以来靠信用卡透支消费的史密斯和妻子还清了信用卡上的欠款后,现在消费只用借记卡和现金,连度假费也预先准备存好。

  在美国,像史密斯这样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伤及美国实体经济后,如今又蔓延到消费领域,美国信用卡行业因而受到很大冲击。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有意刷卡购买礼物的美国消费者比例明显比去年低,准备以现金支付的比例相应上升。更为严重的是,随着许多家庭财务状况的急剧恶化,美国信用卡违约率急剧上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资料显示,截至10月份,17家大型信用卡托管机构逾期30天未还款的违约账户已经激增26%,未还款总额逾173亿美元。与此同时,信用卡坏账率上升18%,坏账总额逾9.61亿美元。

  有观点认为,信用卡市场将是华尔街风暴后美国新的危机点。如果信用卡行业危机开始蔓延,美国的消费市场和实体经济无疑将受到重创。对于国内而言,尽管我国的信用卡消费尚未达到美国的层级,但由于国内信用卡产业刚刚起步,以邻为鉴,我们仍然可以从美国的教训中得到诸多启示。

  祸起负债消费过度

  显然,美国信用卡危机是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的深化和延续,而其罪魁祸首则是过度的负债消费模式。

  过去十几年里,消费信贷、分期付款是美国大多数居民的日常消费方式。美国经济研究局的研究显示,从1981年开始,美国居民收入中用于偿还债务的比率不断上升,在扣除一般性日常消费后的美国个人储蓄率却从12%一路下降,目前已接近于零。

  在负债消费模式下,美国的信用卡市场和超前消费水平如滚雪球般急剧膨胀,美国银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纷纷涉足信用卡领域,发行条件极为优惠,且信用额度高。这更进一步推动了超前消费。据报道,过去10年美国消费平均增长3.6%,而同期经济增长却只有2.9%。

  然而事实证明,这种盲目举债消费形成的负债经济存在着很大的隐患。一旦经济下滑,致使消费者背负的信用卡债务大大超过其偿还能力,将会对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我们看到,当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经济危机后,随着失业人数的攀升,居民收入状况的持续恶化,美国信用卡发放机构和银行损失惨重。

  据统计,由于持卡人违约增多,美国信用卡提供商今年上半年的呆坏账损失达210亿美元,预计未来一年半中这一数字将达到550亿美元。而随着经济的继续衰退,美国的信用卡危机大有继续蔓延恶化的趋势。目前,包括美国运通银行、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等在内的信用卡业务主要提供商已经开始对信用卡新申请者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同时削减了高风险客户群在信用卡客户中的比例。

  事实上,美国目前的信用卡危机与韩国4年前的信用卡危机有些类似。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为刺激国内需求增长,韩国信用卡行业在政府的鼓励下一度迅速扩张。到2003年,韩国信用卡总数超过1亿张,信用卡使用额为2382亿美元,而韩国当时的人口总数只有不到4000万。过度膨胀的负债消费埋下了巨大隐患,之后由于韩国经济的停滞不前,消费者债务拖欠比率急速攀升。2003年9月底,债务拖欠比率达到创历史记录的11.2%,从而使韩国的信用卡公司无一例外发生了流动性危机。

  中国信用卡业风险仍可控

  美国的信用卡危机让人触目惊心。有人进而担心,中国信用卡产业过去几年走过了一条粗放型发展的道路,这场金融风暴会不会引发中国信用卡危机?

  实际上,尽管过去几年中国信用卡发展迅速,但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绝对规模很大但相对规模偏小,人均占有率不高,因此风险仍旧可控。

  我国信用卡行业起步较晚,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引入中国后,从2003年才开始大规模发展。由于能够带来丰厚的中间业务收入,各家银行纷纷跑马圈地抢占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03年年中,中国国内仅有300万张信用卡,截至2008年6月底,信用卡发卡量达到1.3亿张,同比增长83.6%;信用卡信贷总额6931.73亿元,同比增长68.4%。

  虽然我国目前的信用卡数量和消费规模已经有了很大增加,但信用卡在中国渗透率依然较低。数据显示,韩国的消费者持卡率已经达到了70%,而我国30个城市平均信用卡的渗透率仅在7%左右。

  国内信用卡资深专家董峥认为,与美国相比,中国信用卡的规模占银行总资产规模的比重仍然较低,尽管信用卡的信贷总额已经接近7000亿元人民币,相比于美国也只有其1/8左右,真正具有潜在风险的信贷额度仅占了很小的比重。

  而且由于刚刚起步,各家银行在拓展信用卡业务的同时,对持卡人的信用审批普遍较为严格,持卡人多为优质客户,集中于经济发达城市的中高收入阶层。此外,我国居民长期的“高储蓄、低消费”的消费观念成为了我国信用卡风险的一道防火墙,消费不足使得目前中国人均银行卡持有率、银行卡消费占社会零售总额比例等指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这些现实情况决定了在我国信用卡行业的迅速发展中,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以邻为鉴警钟长鸣

  尽管金融海啸不会引发我国的信用卡危机,但美国信用卡危机的爆发带来的警示,却值得我国银行业深思。

  众所周知,信用卡倡导的是一种信贷消费的模式,但信用消费本身就是“双刃剑”,随着我国信用卡的普及和推广使用,信用卡的发放不可避免地将会从高端客户到低端客户扩散,由此带来的风险需引起银行的高度关注。

  据专家介绍,与个人消费信贷、住房贷款等个人贷款产品相比,信用卡贷款具有典型的无担保、无抵押性特征,因此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实质上是一种信贷的形式,但是由于金额小、数量多、时间短,所以在风险控制上银行难度更大。

  今年5月,银监会下发《关于信用卡套现活跃风险提示的通知》之前,信用卡非法套现活动曾大量出现,循环信用账户透支余额和循环信用使用户数猛增,同时一些不法中介开始进行空卡套现,收取的套现手续费大幅提高,暴露出商业银行信用卡循环信用业务环节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此外,部分商业银行为追求发卡量,在营销中确实存在过度宣传、风险提示不足的现象,以及过度授信、多家银行多头授信等情况,导致持卡人累积信用额度过高,增加了信用卡业务的潜在风险。

  而一些地区发生的信用卡违约现象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警觉,银监会多次发布风险提示,要求银行切实加强对信用卡透支额度、风险高发环节的管理,完善信用卡授信管理制度。专家建议,商业银行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对客户信息资源的管理,强化对风险易发、高发环节的管理,逐步实现业务风险的集中控制。

  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对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提出了有益建议,他认为,必须坚持借记卡为主导、有序发展信用卡的产品模式;必须坚持正确处理银行卡领域的创新与风险的关系,在推动创新的同时,有效控制风险。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