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信用卡高歌猛进背后暗藏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7日 04:04 金融投资报

  本报记者 冉启国

  来自中国银联的统计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天数虽然减少,但民众的刷卡消费热情依然高涨,5月1日到3日三天里,境内银行卡跨行交易5861万笔,跨行交易金额达到了360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3.5%和68.8%。同时,银行卡在境外地区的使用情况同样表现不俗,“五一”三天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同比去年分别增长49.9%和35%。银联人士称,民众的用卡消费习惯正在加速形成。然而,在银行卡“狂飙突进”背后,我们也常常看到信用“卡壳”的事件发生……

  非个别性案例

  持卡人“负债”生活

  刚走出校门的小李被戏称为“负翁”,他每个月都会收到银行信用卡还款账单,面对庞大的还款数目,他只好“拆东墙补西墙”,用一张信用卡上的钱去还另一张卡透支的钱。“提现能达到透支额度的40%,算好时间差再补上。”小李无奈地说,一年多来他一直在循环使用这几张信用卡维持着生活,但总额上欠银行未还的信用贷款也越来越多。

  从事新闻工作的王小姐不知不觉中已经拥有了近10张信用卡,“有的卡并不是自己主动去申请的,银行会自动送上门来,卡越多越容易控制不住消费,每次刷卡时没感觉,还款时才觉得钱不够用,有时还要向同事借钱”。

  记者调查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和小李、王小姐一样持卡负债生活的人还不算少数,许多人被“先消费后还款”的超前消费理念吸引,钱包里钞票不多,银行卡却有一大叠,这些银行卡的透支功能使他们的消费欲望迅速膨胀,开支明显比以前增加,每个月都会为银行卡的还债问题发愁,不少人就由“月光族”变为“卡奴”。

  揭秘银行想法

  先“圈地”再盈利

  “在中国内地市场上,银行发行300万张信用卡以上才可能实现盈利。”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各家银行积极发卡的原因:先“跑马圈地”抢占市场,然后再通过业务提升来增加盈利。上述银行人士透露,一般银行的普通信用卡每张卡成本在100元以上,部分银行支付给外包发卡公司的费用甚至比成本还高。除收取年费、透支利息和商户手续费外,每张卡每年刷卡额在1万元以上才能维持成本。此外,如果维持一家信用卡中心的正常运作,投入包括系统成本、人工成本、广告宣传、营销投入,还有风险资金成本,这些投入往往要达到上亿元甚至要几亿元。按国际惯例,信用卡业务一般要三到五年才能盈利,发卡100万张就能够盈利。但在中国市场,一家银行如果没有300万张活卡,很难盈利。

  “一般而言,银行发行信用卡需要承担风险损失、资金成本、催收成本、营销成本等,所以发卡银行一般会在信用卡业务开展3-5年之后才能实现盈利。而对于国内银行而言,信用卡业务则面临更多窘境”,另一位银行人士直言不讳,对于初期的优惠措施,主要是为了抢占市场,之后,银行则需要通过争夺高端信用卡客户、增加信用卡消费业务以提升手续费收入等多种手段来增加盈利。在这个过渡期,银行、社会风险都在增大。

  专家揭示隐忧

  “卡壳”危机不容忽视

  “面对越吹越大的信用卡泡沫,政府主管部门正通过风险提示的办法来化解风险。”一位银行监管人士告诉记者。

  2006年,银监会已经对滥发信用卡说“不”,特别下发了《关于加强银行卡发卡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信用卡发卡机构应加强发卡源头的风险控制,对信用卡申请人进行严格的身份核定和信用审查;要慎重选择发卡营销外包服务商,并严格管理与发卡营销外包服务商之间的外包关系,明确双方责权利。

  对于这些通知和提醒,专家指出,由于缺乏约束力,很多商业银行在执行政策上大打折扣,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正在累积。

  也有专家分析指出,从美国次贷危机来看,一旦个人还款能力出现问题或经济发生较大波动,房贷等个人消费贷款的偿还风险,就有可能传递到信用卡业务中。特别是国内的信用卡业务收费还存在某些不合理:利息支付比国外高。一旦现金透支在前,就不能再获得透支消费免息,持卡人的负担较重,到时,中国的信用卡市场或将面临“卡壳”危机。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