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外资银行发卡尚需时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6日 08:38 文汇报

  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国家监管部门已批准了第一批5家外资银行发行人民币银行卡,但是由于涉及到一定的技术门槛,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内地居民在这些外资行办理人民币银行卡还无法实现。

  想继续争取“破例”

  日前,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三部副主任漆艰明透露,为推动银行卡业务开放工作,银监会在去年6月6日发布了《关于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开办银行卡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根据上述通知精神,银监会已于2007年9月批准汇丰银行中国公司、东亚银行中国公司、渣打银行中国公司、花旗银行中国公司、恒生银行中国公司等5家外资法人银行可经营人民币银行卡业务。这5家银行在满足人民银行有关银行卡业务相关技术标准后,就能正式开办银行卡业务。据记者了解,这个技术门槛就是必须要在中国境内建立银行卡的数据中心。

  此前,外资银行一直在争取“破例”,但从结果看,监管部门对此并没有松口。因此,一段时间以来,这些外资行都十分低调,对发卡一事避而不谈,发卡时间也被推迟。业内人士分析,这些外资银行是想继续争取“破例”,原因是建立一个数据中心无论从资金投入还是人力、运营方面来说,成本都很大,时间也比较长。

  最快上半年可发卡

  记者昨天获悉,目前有些外资银行已经开始和国内的一些数据公司接触,希望通过业务外包的形式加快发卡进程,并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同意。

  东亚银行有关人士曾经表示,希望能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发卡。有关银行也已和中国银联属下的银联数据公司接洽。资料显示,如果一家银行自建发卡系统,其周期大约为1到2年,而通过外包服务,建设周期可缩短为3至6个月。据称,目前东亚银行已完成了系统的测试,但是此消息并没有得到证实。

  此前,外资行已通过与中资行合作发卡的形式介入银行卡业务。比如:浦发与花旗、汇丰与交行等。据了解,浦发与花旗合作发联名卡的数据中心原来设在新加坡,但近期已搬迁到中国。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设立一个信用卡中心并不费事,主要是借记卡帐户系统比较复杂,如果要通过全球连接所有的客户资料,工程浩大。

  另外,监管部门希望能够及时进行非现场监管,这也要求外资行必须把数据中心设立在中国,以便监管部门监控资金的进出,防止金融动荡。

  银行卡业务利润丰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国内信用卡的卡均收入是200多元,这一数字还包括了那些不活跃卡。同时,2007年的发卡量大增,卡均收入也没有摊薄,说明中国的信用卡市场正变得越来越大。另外,中国银联目前统计的日转接交易量已突破了1000万笔,乐意使用银行卡交易的居民也越来越多。

  巨额的利润让刚刚进入中国个人人民币业务市场的外资行急切地想分一块“蛋糕”。业内人士分析,监管部门设置数据中心这个合理门槛的目的,一方面是便于对外资银行实施监管,另外一方面也不排除是为了让中资银行有个面对竞争之前的缓冲期。

  本报记者陈韶旭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