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卡奴其实最具契约和信用意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 03:5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周年洋 学术编辑 专栏作者 现居北京照例,信用卡在春节会提高信用额度,节日一过,很多信用卡用户的债务往往大增。按那种流行的说法是,“卡奴”把自己奴役得更深了。把信用卡用户贬称为“卡奴”,其背后的含义当然是说这些人抛弃了传统的节俭美德在超前消费。这个贬称流行一两年了,似乎还没有见到谁出来辩解,可见被默认了。 此种说法的流行有现实事实的基础,更有中国传统理财观的背景。现实中确实有不少信用卡用户超前消费,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中国人向来具有量入为出的传统节俭美德,从来就把债务视为洪水猛兽。但是,如果认真去探究,信用卡消费其实并不违节俭美德,反而是以现代方式保持了节俭精神,且增进了勤劳,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将其称之为“卡奴”有悖厚道。 信用卡问世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消费信贷的一部分,是消费信贷最重要的象征。消费信贷的历史远比信用卡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但是现代消费信贷制度的基础出现在1915年之后的20年间。 对信用卡用户的贬称,从消费信贷的发展历史来看其实很正常。在消费信贷很发达,历史也很早的美国早就有过这样的经历。1880年左右美国开始兴起分期付款赊销,众多收入低下的普通百姓为了获得比自己生活水平高一些档次的产品,从开展赊销的销售商那里购买产品,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在那个阶段,分期付款方式被上流社会指摘为贫困和不节俭的标志。但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分期付款方式一洗社会地位上的耻辱,变成购买昂贵家庭用品的标准方式,甚至富豪也采取此种方式购买商品。不过,对消费信贷的接受有过反复。美国1929年经济大萧条后,信贷融资方式受到非难,分期付款被认为严重威胁了公共道德,是经济灾难的预兆,分期付款提供者是国家经济的叛徒。 虽然遭到如此的批判和谩骂,但是消费信贷却最终变成了美国普通大众购买昂贵的耐用消费品的途径,并使负债成为一种生活方式。1988年,美国消费债务总量6660亿美元,平均每个家庭因为消费购物大约负债7400美元。仅仅过了10年,1998年7月美国消费债务攀升至1.266万亿美元。如果我们认同把信用卡用户叫做“卡奴”的说法,那么美国如此多家庭为何心甘情愿长期成为“卡奴”呢?而且是一代接一代,前赴后继。 同样重要的是,消费信贷方式让美国公众能够购买昂贵的耐用消费品,使汽车、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金银首饰等当时的各种耐用消费品很快进入了普通家庭。这种方式为其强大的制造能力、丰富的工业品造就了大众消费者,促进了美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消费信贷培养了美国人近乎宗教般的信用意识,以至于在今日的美国,一个人的信用卡被注销的后果就像中世纪的人被教会开除了教籍一样。 中国人为何要步美国人的后尘呢?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内需不足几乎成为一个痼疾,让政府、产业界、商界伤透了脑筋。以至于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只得依赖外贸和外资来推动,到今天对外贸和外资依存度达到了危险的水平。中国现在是全球大多数工业品的制造者,如果更多中国百姓借助消费信贷方式消费了更多的商品,无疑是提高内需的很好方式。 中国现在假冒伪劣产品禁而不止,原因在于,大多数百姓虽然有高档的消费欲求,但因缺乏相应的消费信贷手段,只得贪图便宜,买入假冒伪劣产品满足即时之需。如果在广大百姓中推广信用卡,他们就会精打细算,以分期付款方式买入自己向往已久的耐用消费品、高档商品,从而使廉价的假冒伪劣市场萎缩。同时那些获得了众多消费者支持的厂商继续增加研发资金,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新产品。如此的良性循环使中国产业的升级换代变得更加容易。 同样重要的还在于,合同契约意识和信用意识是一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但在国有经济占据主体地位时期,很难培育这种意识,而信用卡消费则对此大有助益。 在现实中,我们会看到不少信用卡用户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大量举债消费,累累债务之下心情沉重,但是为了不被现代消费方式抛弃,他们会为了自己的信用记录而勤奋工作以还清贷款,从而在下一轮消费中让收入超过消费。故而在现代的信贷制度下,信用卡用户不仅不会养成奢侈的消费习惯,相反会以另一种形式保留传统的节俭、勤奋美德。 从信用卡可以培养国人契约意识、信用意识和节俭精神的角度来说,对信用卡用户最好慎用“卡奴”一词。同时,我还希望,中国在短期内产生更多的信用卡用户。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