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吕廷杰: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 11:30 新浪财经

  主持人 : 大家知道移动支付一直是银行卡新兴支付非常引人注目的支付工具,最近两年在中国以及亚洲地区移动支付的发展成为银行卡产业支付模式和渠道创新的热点问题。在未来的三年或者五年,移动支付对整个支付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那么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他演讲的题目是“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及展望”,展望移动支付的未来,我们有请吕廷杰教授。

  吕廷杰 : 尊敬的中国银联、银行界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在这里交流关于手机支付、移动支付的一些话题。去年我们的确是介入了中国移动对于未来移动支付的研究,其中三章涉及到手机支付体系和移动支付解决体系等一系列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发展的很快,去年我参加了桂林的一个论坛介绍了一些情况,今年上半年民生银行有一些活动我们也参加了,也介绍过一些情况,今天我简单介绍一下手机支付的情况。

  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讲很多大理论了,很多信息技术的东西大家要知道,但是没有必要详细的了解。我今天讲三个问题,第一移动支付是什么?怎么做?刚才很多专家领导都提到技术在改变着市场,过去发展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其实和支付有关的问题,现在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未来的支付手段要取决于一个基础参数,就是说银行借记卡和信用卡的发行量。应该说在欧美曾经一直有这样的认识,但是实践中我们发现它是有问题的。欧美是比较早的,严格来说历史上信用卡是60年代出现的。可是今天我们讲的电子商务如果不加特殊证明,通常是基于电子信息网络的商务活动,打电话定餐、发信息定酒店都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90年代末期提出的,这时候是互联网发展时期,通常的电子商务是互联网通信网络。传统的互连网络是解决人跟人的通信,但PCIP协议出现了,我们的网络不仅需要人和人的语音通信,更主要是解决人和计算机的通信,我们点击新浪和搜狐是看它的内容主题,点击淘宝、Ebay是跟它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做通信,点击盛大和联众是和它的游戏通信,这是一个沿革。

  第一代是用模拟解决人和人语音通信,频率利用很低,语音质量不是很高。后来用了2G和2.5G,但是出现一个东西,移动电话大幅度发展的时候,互联网产业也在发展,电子商务也在发展,所以有人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能把互联网带在身边呢?所以就出现了2.5代和2.75代,这种手机更重要是解决人和机器的通信。真正做了以后,很多人都希望做视频有关的业务,比如说宽带下载,发现宽带依然不够,所以出现了3G,现在通信技术走向人和人通信技术和人和机器通信技术的融合。

  现在我们说人和人通信和人和机器的通信,这种融合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和新应用。举一个例子,首先我们说的认识误区,认为以大量的银行借记卡、信用卡的体系来支撑未来的支付手段作为基数,它越蓬勃发展越容易实现电子商务中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流转。它的问题在哪儿呢?大家都搞金融的都知道,信用卡的出现早于互联网,现代电子商务的概念是基于互联网的活动。银行借记卡、信用卡从来不是为互联网支付设置的。它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呢?在商业的POS机刷卡支付,到ATM机提款的时候,我们作为消费者是没有危机感,没有不安全感,我们知道那是银行的专网,所以在物理上和公众网络是隔绝的是安全的。但是今天对于欧美人来讲,他有大量的卡,他习惯在网上支付,他在网上买了东西第一个想到了用卡支付,这是消费行为的路径依赖。如果这时候他把自己的卡号、密码输入到电脑上,电脑马上给他一个提醒“这次涉及到个人隐私信息,如果你发送了,网上有人可能会得到你的信息,请问你是否愿意继续发送”,如果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大家可以想象很多消费者会马上踌躇不前,他认为是不安全的,我的卡号和密码可能被别人拿走就拒绝在网上支付。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谁都可以上去的网络,我们信用卡原来运行的网络是安全的是一个专网,现在在互联网用专网的模式支付,这是错误的。由于路径依赖的原因,消费者的原因,一些银行和发卡机构愿意用这种方式去解决它,于是带来了复杂的CA验证技术,带来了协议,带来了各种PKI的技术进行各种各样的加密手段,这种做法本身就增加了在支付中的交易成本。

  反过来讲,我们说在这个意义上讲,全世界都在想卡支付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已经有大量的消费者持有卡,但是有没有更加廉价、更加简洁方便的途径支付呢?手机一直是被作为很重要的考虑因素,但是它的技术也在不断演进。日韩世界杯期间我被邀请到韩国,一下飞机就给了我一部手机,说你可以打电话,也可以买东西,当时买东西是有一些自动贩卖机有一个特殊标记比如169,下面有一个号码1000,你把自动贩卖机的编号输入169发一个短信到1000号,然后就掉下来饮料了,这时候信息到了支付网关,下个月收花费的时候就收上就可以了。后来延伸到一般商家的POS机上加一个无线模块,你买了三样东西以后,每个单价多少,总价多少,你可以掏钱支付,可以刷卡支付,可以用手机支付,请你报手机号,收入之后一回车就有一个振动铃,备份一份到你手机上,让你确认你支付,支付网关会确认记录,如果发生商业纠纷可以作为仲裁依据。最后清单就打出来了,你可以支付了。这样的模式延伸了一段时间,但是有一个不方便,就是消费者老是要输入东西。后来以韩国为代表出现了条码识别,每个手机后面有条码识别,但是非常不安全。所以,各界都在寻找着各种方法,我一会儿再说这个方法。

  技术在改变市场。各国关注移动支付,一个原因是移动电话在取代固定电话,广大消费者的数量增加的很快,我简单说一个数字,去年年底为止中国移动电话用户39300万,今年下半年已经突破45000万,固定电话是35000万,但是由于中国特色

小灵通被称为固定电话的延伸,中国小灵通用户数是8532.7万户,现在数据突破1亿,我们把它叫做潜在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如果加在一起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经超过5亿,这个群体构成了手机支付的巨大潜力。

  今年暑假我在几个省在做信息化的宣讲,很多中小企业信息化有难度,光有电脑不行还要有软件还要联网,还要教给人们使用,所以投入非常大,但是没有效益。包括中国最早搞信息化的领导都提出了是不是我们国家的信息化太冒进了,我们应该回到工业化的道路。事实上是怎样呢?欧美人都会拿一个PDA,我一直以为中国的短信这么发达,手机邮箱业务在中国不会很发达,邮箱业务是一个互联网的应用,它比较傻了,来了邮件我不知道我必须上网取回来看,现在让它智能起来,邮件一来就直接发送到手机上。我们去年研究这个问题,一直以为它和短信是相互冲突的,后来发现实质上把手机邮箱做成了一个通道,和短信的操作模式不一样,短信是无法进行金融服务的,短信是利用通信网络中的信道的空闲的地方插的空,无法进行数字的加密处理,邮箱业务可以做加密处理。互联网有一个特点是不可管理、不可控制的,写《数字化生存》那本书的作者,他有一个名言说互联网是快乐的混乱。如果和手机打通了,手机是一个通信技术,这个技术有很强的可控制性、可管理性和网络的智能性,这种情况下使得风险降低了。手机邮箱是跨通信平台和跨互联网平台的应用,支付也是这样的应用,所以你可以继续用POS机、ATM机的方式使用各种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手机支付的模式实质上开拓了一种新思维,这种思维首先是一种必然性,它的效率很高、对个人的关联性很高,还有附加的应用,比如身份认证、定位,一旦上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所有的定位都可以做到。

  我们前不久得到的案例,VISA和MasterCard今年都推出了基于定位的信用卡消费前的警告系统,这个警告系统欧洲很多国家已经开了,做法是这样的,比如有一次出国,一个学生请我吃饭,他坐在那儿突然收到一个短信说“有人在克罗地亚刷你的卡,要支付一千美金,请问您是否同意支付”,我们现在很多的银行都做到刷卡以后短信通知你消费,但是有一个事前征询,它这个功能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跟他签约,因为结合了移动通信的定位技术,他发现你人在法国,但是有人在克罗地亚要刷你的卡,他问你同意支付吗?我的学生说拒绝支付。那边又发给他一些提示信息,这些服务提升了发卡机构的竞争力,很多客户觉得在你这里使用金融服务是非常放心的。

  那么到底手机支付是什么东西呢?通信界现在有一个争论,下一代网络到底是通信网还是互联网。搞通信的人认为网络是可控制、可管理、可智能的,搞互联网的人认为网络是傻瓜,不要控制、不要管理,有可能堵车,有可能信息不流通,但是要求终端一定是智能的。应用是分布式的,这种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文化,所以后一种更适合人和机器的通信。但是现在一些学者包括企业的解决方案就是把它们俩打通,做一些更适合于人和机器通信的业务,把通信级可控制、可管理和智能化的概念引进来,增加这个网络的可管理性和保密性、安全性,这样的话对手机来讲很容易做到。

  象刚才的例子把邮箱和手机打通,相当于把一个木马或者中间件植入到企业的信息化平台中,大量应用都是专业化的应用,针对于某一个行业垂直应用。那么水平应用是什么呢?比如短信。做成垂直应用就可以有商务级的加密手段、政务级的加密手段。这样就带来了很多新型的模式出现,我们首先说一下这个进展。实际上手机支付涉及到大量的条码技术。另外射频身份认证技术,无线POS技术、无线ATM技术、支付网关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移动定位技术、指纹识别技术。

  很多人有一个问题,如果手机可以支付,我丢了怎么办呢?所以早期的手机支付是要输入密码的。后来很不方便,我坐地铁后面一群人在排队,我输入密码是来不及的。从去年开始日韩的模式,尤其是韩国模式,全球已经开始关注了,甚至前不久在一次交流会上有人提出韩国模式可能是全球模式。这个模式是基于RFID技术的,这个技术把一个射频模块放在手机中,可以想象一下射频,银行本身没有移动通信的网络,因为首先我发给你一个小的比如说这样的东西,和手机没有关系,射频识别终端,代表你个人身份,往这儿一贴照样可以做,所以这种射频技术和手机是没有关系的,发卡金融部门可以自己做一种东西,实质上是通信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射频技术实现的是人和机器通信,由这个终端来进行。但是它和手机做在一起,就象数码相机和手机做在一起。我们讲让企业信息化,又买设备又买什么,最后想用信息化的东西必须回到办公桌前,不方便,但是谁想过全球85%的计算机资源根本不是在做计算,而是做网页浏览、图文处理,如果这样的话手机就可以做到了。所以它就说了所有员工、所有消费者都自己买了手机了,手机就是联网的,你一联网就可以信息化了。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等等都是集成在这儿,我今天管2号货架,我就可以OTA下载一个特别的应用界面,我看到有一个人拿走一包蛋糕我就点一下,每半个小时向沃尔玛IT管理部门发送信息,调动物流配送,高效率的运作。信息化弄一个手机就可以了,本身就是联网的。但是它发现在支付上,用这个东西非常好,大家也不用带卡,也不用带钱了,就用RFID,RFID也可以识别你家的门锁。然后又跟通信功能捆绑,所以可以做很多。比如我在这儿讲,你觉得讲的没有意思,你可以上网浏览,你发现一个地方买奖券,一个地方卖球票,他会把剩下的座位选择一个你就可以买了,到看比赛的时候你拿手机一贴,非接触式的识别技术你就可以进去了,RFID的概念是所有身份认证,而且可以进行身份定位,这个人如果有了犯罪方面的问题或者欺诈方面的问题,这个支付者干什么,他的轨迹都是非常清楚,所以这个方法非常安全非常廉价的,最早的时候是用过条码的方式,现在是支付网关配合卡的无线管理系统,以后手机越来越替代支付市场份额。

  但是回过来看手机丢了怎么办?简单的做法,初级的解决方案是每个人有一张卡,这个卡和

银行卡一样,这个卡放在钱包或者口袋里,这个手机有射频识别技术就能识别这张卡,离开了身体3米之外手机就不工作了,所以手机一旦丢了或者被人偷了,手机就不工作了。第二种解决方案,就是很多发卡机构要求进一步的认证,卡有可能被盗走,所以提出了指纹识别,现在有大量的笔记本是采用了指纹识别,我们买了一部新手机,如果是有支付功能的,就可以做指纹识别了。所以就非常安全了。这个方向使得这种技术的进步,基本上把手机支付的重要环节已经解决了。我不讲逻辑框架了,最后我说说怎么做。

  现在的支付手段要求第一位的是安全性的,第二是需要很方便,第三是需要个人化,准确的知道这次是谁支付的。另外对金融系统来讲,希望在资金的调度和拆借上有很快的周转性,所以手机支付基本上满足了这些所有要求。而且巴塞尔协定决定报出号码是申请帐户,报出密码是身份认证,这些功能可以通过任何一个信息网络主张我的协议权,手机支付是最好满足了这些,因为它把身份认证和帐户管理集成在一起,变得非常简单。

  现在大概有三种运作在全世界都有,一种以银行为主的运作模式,也就是说,移动运营商纯粹是一个渠道,为银行提供一个支付的解决方案,一个垂直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有加密的问题,有各种问题,但是只是一个渠道,银行从此给你提一个服务费。这种模式目前不适合小额支付。深圳曾经发生过不愿意刷卡问题,如果金融部门、银行部门觉得某一笔支付,将来从金融业务中所赚得的收益不足以弥补我先期支付的钱的时候,我就不愿意支付。所以小额支付在任何地区、任何国家可能是不同的。但是实质上有一个概念的错误,国外确实有移动运营商自己做支付的,首先对支付的运作并不是很熟悉,也没有这种人才。再一个这个事实上是一种激励因素,正是因为中国移动的网络可以支付,所以很多客户不会转网,因此把他们90%以上的语音业务就留在了自己的网中,如果能够站在这样的角度就可以和很好的和金融部门合作去面对同一个渠道,而这个渠道应该是比较廉价的,使得在小额的的水平上银行也愿意做,这是一个全面合作的模式,以后有机会大家可以再研究。

  但是银行支付有一个问题,往往是和个别银行合作,对消费者就有限制,只能在一个平台上做。后来有一个运营商比较喜欢做,这样就变成了预付费业务。对通信网来讲,网络建起来不会24小时都那么忙,他对外要卖这个资源。他把这个钱下个月收话费的时候,就把这个钱结了。所以如何把它纳入监管也是一个问题。

  第三种模式就是第三方为主,有专门支持手机支付的第三方平台,比如说银联,如果做到这一点银行跨行操作比较容易,但是如何协调产业链,更重要的是银联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信用卡的发卡机构之所以能够盈利是因为承担了信用风险,用借记卡刷卡的时候风险在我这儿,但是我要用信用卡刷怕的时候风险是刷卡机构,所以它得到了这种回报。基于手机的第三方消费模式到今天还没有搞清楚第三方平台为运营商和银行承担什么样的义务?这个义务应该是投入或者说某种程度是基于信息服务手段的一种服务,如果能够卖这种服务的话,显然很愿意受托他做手机支付的管理。其实这三种运作模式都很重要,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里面有两个在监管或者运作中必须掌握的主题,银行是做银行业务,通信业应该是做通信信息渠道的业务,这两个是产业链合作的模式,但是切忌网络支付、移动支付出现后的新情况,比如说有些网站,有些手机运行商在国外发行自己的货币,这是另外层面的问题,比如QQ发行Q币,比如中国移动以前就是有一些积分送给你一些优惠,现在点是可以转换了,你有一万点你就可以拿这个东西到营业厅买什么东西,这种东西变成了等价交换物,这种东西出现了以后,理论上是和我们没有关系的。手机支付也同样带来了这个问题,它自己可以发行某种意义的电子货币。所以这两个都应该有所考虑,它们之间有紧密的关系,但是是不同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移动支付中如何打造合理的产业链,使产业链各方利益共享是很重要的话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在全世界刚刚开始,某种意义上大幅度改变支付方式、提高支付效率,应该是一个利大于弊的模式。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