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银行卡跨行查询在质疑声中收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 03:04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郭永刚

  不是所有银行都收跨行查询费

  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在人们的一片质疑声中开始启程。继交通银行之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四大行今天也分别在其官方网站登出公告称,
将于6月1日起开始收取跨行查询费,境内跨行查询每笔手续费0.3元。

  有关统计显示,自2003年6月至今,银行收费已增加了20多项,有小额账户管理费、零钞点钞费、银行卡年费等等。这一步步收费举措,意味着原来的“免费午餐”变得越来越少。

  “目前多家银行都在酝酿收费,这两天发布收费公告的银行可能会比较多。”一位业内人士预测。

  “跨行查询收费,银联是铁定了要向发卡行收。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银行都会将之再转嫁到持卡人头上。”一位银行业内人士此前表示。

  今天在“浦发轻松

理财金卡首发仪式”上,浦东发展银行副行长张耀麟告诉记者,对
银行卡
跨行查询收取费用是应该的,但6月1日以后浦发行的客户如果到其他银行ATM机上查询余额,浦发行将为其支付查询费用。

  浦发行一位工作人员解释,刚刚成立13年的浦发行,目前正处于发展客户阶段,暂不收取银行卡跨行查询费用,可以吸引一些客户。据了解,浦发行目前银行卡客户已逼近1500万户。

  记者获悉,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也正式表态,不会收取跨行查询手续费;深圳发展银行则推出了优惠措施,查询每笔只收0.2元。还有一些股份制银行表示,目前连跨行取款都还没有收费,因而6月1日后跨行查询收费可能性很小。

  查询收费符合“国际惯例”?

  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的消息一传出,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由80多家中国的银行共同投资注册成立的银联,有权设立收费项目吗?为什么不召开听证会?跨行查询收取的0.3元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有经过严格的会计核算和成本测算吗?

  有律师指出,从ATM机开始推行,到现在遍布各个大中小城市,其背后的动力便是为银行节省了人力、财力和营业网点。这次银行单方面对跨行查询进行收费,过大地强调了持卡人对于银联网络资源的占用,而忽视了ATM机对于银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举措夸大或扭曲了当事人单方面的权利或义务。

  今天在浦发行的“轻松理财金卡首发仪式”上,中国银联副总裁刘永春并未回应决定收费前是否应开听证会的质疑。他说,对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的决定,是中国银联开董事会通过的。

  此前中国银联在其官方网站上称,银行卡ATM跨行查询交易与取现、消费等其他基本交易一样,也是一种金融服务,需要占用系统和网络资源,因此对于银行卡ATM跨行查询交易收取一定的费用,是符合市场经济有偿服务原则的。对ATM跨行查询适当收费也有利于减少部分客户不必要的查询,减少对银行卡系统和网络资源的占用,提高系统响应速度,从而提升对大多数客户的服务品质。

  刘永春今天还透露,中国银联曾请专家测算过,一笔银行卡跨行查询交易的成本为1元多,与国际同业收费标准相比,银联卡的收费偏低。他说,一些国际卡也在收取跨行查询手续费,每笔在0.2至0.3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42元)之间。

  银联方面称,某些国际卡组织对跨行查询收费为每笔0.30美元,言下之意,把跨行查询收费归于“国际惯例”之中。但事实如此吗?

  英国渣打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个人银行中国区总裁叶杨诗明女士此前告诉记者,香港当地银行并没有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一说。甚至连银行卡跨行取款手续费都是银行垫付,并没有向消费者收取。

  刘永春今天解释,香港只是个特例,并不代表国际惯例。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对跨行查询服务收取比例不等的费用,银联卡收费符合国际惯例。

  有记者从VISA等国际卡组织了解到,国外确实有一些地区也对跨行查询收费,但这笔费用大多发生在收单行与发卡行之间,一般不直接向持卡人收取。

  招商银行

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助理彭千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之所以引起消费者强烈反对,主要说明消费者希望用一个比较完善的价格体系和配套的服务体系来匹配被收取的费用,这是商业银行需要长期面对的新问题,即银行应该怎样去完善价格体系,同时提供相匹配的服务品质和方便性。

  建行有关负责人今天也表示,由于跨行查询对于持卡人来说并不是必需的,持卡人完全可以无须支付跨行查询手续费即可进行查询,因此并不是必然给持卡人带来经济上的压力。

  本报北京5月18日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51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