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对银联收费合理性的质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 11:50 南方周末 | |||||||||
采访/本报记者 沈颖 实习生 宋涵 受访/赛迪顾问咨询公司 何奇峰(曾对银行卡产业做过相关调研) 按以往的经验,各发卡银行将毫无疑问把此部分收费转嫁给持卡人。我无意对银联收费进行批评,但作为一名消费者有权对其收费合理性进行质疑。
其一:缺乏政策依据 首先,中国银联对跨行查询业务进行收费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依据。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3月1日颁布实行的《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虽然将ATM跨行交易界定为“取款和查询”两种业务,但《办法》第1条结尾指出“暂不规定ATM跨行查询收费”。因此,中国银联对ATM跨行查询收费无据可依,即使真要收费,相关的规定也应由主管部门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实行。中国银联作为一家以“建立和运营全国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实现银行卡全国范围内的联网通用”为宗旨的金融机构,本身并不能自行规定收费项目。 其二:从业务角度讲不合理 ATM跨行查询业务同跨行取款业务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只是利用了银联网络进行信息查询;而后者则是通过银联网络实现银行间的资金转移,并通过银联进行跨行资金结算。这两种业务对银联网络资源占用程度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ATM跨行取款从资金使用角度来看,发卡行在短期内占用了ATM所属行的资金,通过收费的方式对占用资金进行补偿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ATM跨行信息查询并不对ATM所属银行构成任何资金占用,ATM所属行只是通过其自身系统和银联网络为持卡人提供了查询服务而已。如果银联仅仅凭网络信息转接功能对入网银行收费,显然背离了1993年国家实施“三金”工程和“银行联网”工程的初衷。 其三:与国家鼓励银行卡消费的政策相悖 200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改委、银监会等8个部委颁布《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要扩大银行卡的使用范围,提高商业企业银行卡普及率,建立和完善合理的银行卡定价机制……”银联拟对ATM跨行查询收费,既增加了持卡人的负担,阻碍了持卡人持卡消费特别是信用卡消费的热情,又降低了银行布放ATM的动力。 其四:收费与服务不对等 银联对ATM跨行交易进行收费并不意味着其网络服务,特别是ATM跨行网络服务质量的相应提高。一方面,银联处于银行卡跨行交易转接市场垄断地位,缺乏主动改进系统处理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的动力;另一方面,从经济利益考虑,银联及其下属的银联商务公司也只会花大力气开拓利润丰厚的POS端刷卡消费和特约商户市场,对于ATM系统转接业务缺乏投入热情。如果说“国际惯例”,在服务水平上,如何向万事达、VISA看齐? 其五:收费动机值得怀疑 对ATM跨行查询进行收费,如果理由是防止外国银行搭便车、防止ATM机布放少的银行搭便车的话,解决的方式完全可以通过银行间的协商来解决,最终为此埋单的不应该是消费者。 我们可以粗略地计算:截至2005年6月,中国银行卡发卡总量达到8.4亿张,按60%的活卡率计也就是5.04亿张。按每张活卡每月跨行查询一次、每次收费0.1元计算,银联一年可以收取6.02亿元——难道银联提供这个网络平台需要6亿多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银联对ATM跨行收费不合理,相关主管部门应当予以制止,银联也应主动取消此项收费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