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卡 > 正文
 

有的终身免交有的120%返还 信用卡年费名存实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 05:58 竞报

  本报讯 (记者 赵媛) 当银行纷纷宣称告别免费时代,收取借记卡年费及对小额账户收取年费之时,在信用卡市场,各家银行却在不动声色地打出“免费”大旗。为避免业内竞争与指责,这种现象银行并不愿广而告之,但记者发现,北京市信用卡办卡的门槛越来越低,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有不同条件的信用卡免年费活动,而终身免年费的银行也为数不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卡营销人员无奈地表示:“目前信用卡免年费成了最基本的促
销手段,而银行目前也不把收取年费当成信用卡的赢利点。”银行放弃年费已经不新鲜,甚至出现了倒贴的情况。上个月,民生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就出了“信用卡年费120%增值返还”的策略。

  不收年费,银行靠什么来赢利?据了解,国外银行均依靠收取信用卡透支利息赢利,但在中国,真正能让银行收取到信用卡利息的人仍为少数。因此,目前银行大多靠持卡人的刷卡消费来维持成本,由于持卡人每刷卡消费一笔钱,发卡银行就会向商户收取占消费金额一定比例的手续费,这成为银行经营信用卡业务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为此,银行都在使出各种奖励措施鼓励持卡人多刷卡。 

  点评

  银行“饮鸩止渴”有风险

  银行的这些政策,一方面,使得普通消费者“渔翁得利”,但银行的风险也由此加大。

  由于信用卡市场潜藏的巨大利益,银行不得不在“圈卡运动”中奇招迭出,其中不乏恶性竞争的嫌疑。

  某信用卡中心人士称,如果采取规模至上的策略发卡,银行在被占用大量资源的同时还增加了坏账风险,而收益未必增加。“高端客户并不看重年费是否减免,而更注重银行的服务是否优质。”

  据了解,现在不少银行将发卡量指标分解至基层机构甚至个人,个别银行甚至将发卡任务分解到银行每名员工。银行员工为了完成发卡量而不得不动员所有“关系人”办卡。在客户群大增的同时,不仅信用审核放宽,同时催生了很多“睡眠卡”。不少办卡公司甚至不需要持卡人的收入、存款证明就能轻易发出信用卡,使得银行的风险徒然加大。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消费者习惯于在免息期到期前一次性全部还清透支款,国内银行较难赚取持卡人的透支息。据悉,目前,在银行信用卡的收入构成中,年费、透支息和商户手续费各占1/3。如果坚持长期减免年费,银行信用卡收入肯定受到影响。

  提示 

  巧用自动还款功能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透露了银行不愿宣传但广为存在的一项业务:信用卡自动还款功能。

  银行为了抓住收取利息的赢利机会,一般不会在这项业务上多做宣传,但消费者可以利用它避免利息。免息期外每天5%的利息让很多信用卡持卡人烦恼,为了避免忘记还款或工作繁忙而带来的利息负担,持卡人可以在申请信用卡的银行同时申请一张储蓄卡,同时与银行签订一个还款协议,在免息期的最后一天,由银行自动从储蓄卡中扣款。据了解,民生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均有此项业务。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信用卡年费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