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沪上银行宁担风险力拓市场份额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8日 08:00 新闻晨报 | |||||||||
□晨报记者 李强 晚9点,东方路地铁2号口,招行信用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地铁口设摊推广信用卡。过路人只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现场填份申请表,即便外地户口,无须担保等繁琐手续,也有机会成为招行的信用卡客户,从而获得一定的透支额度,而且一年中持卡人如果刷卡6次(金额不限)以上还可免年费。银行工作人员透露:一晚上,已收到200多份申请资料。
年终,坐等客来的中资银行开始改变“坐商”形象,借助地铁、便利店、邮政局以及社区宣讲等延伸网络加大信用卡营销力度,同时辅以各种优惠措施。 业内人士表示,沪上银行年底快马加鞭地营销信用卡,目的只有一个,即尽可能地做大自己的客户群。 目前,几乎所有全国性银行都已在上海发行了信用卡,但盈利状况并不乐观。一位深悉信用卡业务的资深人士透露,一套300万张的信用卡系统,银行仅前期投入就需2亿元,一般情况下,运行5年后才可盈利。沪上多家银行证实了该说法,表示当前信用卡业务收入几乎可忽略不计。 为什么银行要“赔本赚吆喝”呢?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助理黄勇一语道破玄机:2007年入世大限的逼近,使中资银行愈加紧迫地意识到,与外资银行的鏖战必定发生在个人金融业务领域,而信用卡业务无疑是潜在的盈利增长点。“如果现在还不跑马圈地、抢占先机的话,那么,将会在信用卡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黄勇预测,未来中资银行的发展模式将趋同英美,个人业务将成为主要创利来源,未来的信用卡业务将撑起利润的半壁江山。 针对当下国内银行采取的规模至上的发卡策略,有人质疑,在大量资源被占用的同时,银行可能将承担坏账增加的风险,他们担心,为求规模,业内争降门槛将导致恶性竞争。 银行方面的认识显然更加实际。广发行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不追求风险的最小化,而是在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尽量规避风险。 有关人士指出,地铁设摊的确存在一定风险,但对于没有庞大客户资源的中小银行,为求规模暂时需要采用这种策略;另外,在营销时段、地点选择上,银行是有针对性的。 黄勇认为,相比欧美等成熟市场,我国银行的相关审核其实还偏严。 “大家都挑好苹果,而烂苹果没人要。”黄勇指出,部分美国信用卡发卡机构正是依靠低端市场的绝对占有率,才获得比其它对手更多的利润。他认为,在这方面,国内银行应该有所借鉴。 信用卡业务为何多亏损 目前国内信用卡业务收入来源主要集中于三大块:年费、消费回佣(刷卡手续费)、透支利息。但是现实状况是,大部分银行很难收取年费;同时80%以上的持卡族会选择免息期内全额还款,因此透支利息一项收入还很少;主要利润来源多集中消费回佣一块,但仍无法抵消成本的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