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存贷比监管指标10月1日起废除 流动性管理历史性变革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决定,删除了实施已有20年之久的商业银行75%存贷比监管指标,并决定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经济参考报 | 2015年8月31日07:45

新银行法删除存贷比打开创新空间 信贷恐难放量

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下称《商业银行法》)的决定(草案),删除75%存贷比监管指标,并决定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商业银行法》修订当中,存贷比的删除是近几年银行业呼声最高的。对此,分析人士指出,这一举措将降低银行揽储压力、释放贷款能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无论对银行业还是实体经济,都是一大利好。
第一财经日报 | 2015年8月31日01:32

存贷比红线10月作古 短期难改存款立行吸存压力仍存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删去有关存贷比监管指标的规定会减轻银行一些压力;不过,这仍难在短期内改变银行“存款立行”的经营策略,银行吸存压力仍将长期存在。此外,即使没有存贷比的约束,银行的放贷节奏还受合意贷款、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项指标约束。取消75%红线所释放出的资金能否转化为信贷投放,则需要银行根据自身经营情况进一步考量。
证券时报 | 2015年8月31日07:36

尚福林:存贷比监管已不适应当前发展需要

银监会主席尚福受国务院委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作说明时表示,存贷比监管在当时对于约束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过快扩张,防范和控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存贷比监管已不适应当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多元化和业务创新发展的需要。取消存贷比监管指标是银行业改革以及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需要,也符合国际惯例。
新华网 | 2015年8月24日17:40

后存贷比时代:银行揽储大战将消失

分析人士表示,存贷比考核红线删除后,商业银行冲时点的揽储大战或将逐渐消失。普益财富研究员魏可认为,虽然冲时点揽储大战行为未来会逐渐消失,但在目前的阶段,银行依然可以依靠1个百分点的利差获得不菲的利润,所以银行总行对于分支行的吸储行为不会放松。
中国经济网 | 2015年7月6日08:14

商业银行法草案仅取消存贷比 全面大修仍可期

记者从权威人士处独家获悉,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修改的内容仅包含删除存贷比为硬性监管指标这一项,其他业界呼吁已久的允许银行持有券商牌照、探索“投贷联动”模式等内容将不在此列。最终的内容将以官方公布的内容为准。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5年8月19日02:39

取消存贷比影响

全面放弃存贷比指标 可降低融资成本138个基点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根据我们此前研究报告所进行的测算,如果全面放弃存贷比指标,在理论上可降低融资成本138个基点。”
证券日报 | 2014年11月21日00:48

松绑存贷比有望释放万亿流动性

有研究人士认为,若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商业银行或释放出数万亿放贷能力。
证券时报网 | 2014年11月21日07:33

银行股大象再起舞 聚焦降准预期博弈

12月17日,银行板块异军突起拉动大盘上涨。银行股走高是否与降准预期有关,影响降准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流动性是影响A股的主要因素。目前存贷比考核的调整有一定预期,在“过渡期间”,相关部门有望再次调整存贷比的计算口径。
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4年12月18日01:58

存贷比取消路径

2015年6月24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

草案借鉴国际经验,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会议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中国政府网 | 2015年6月24日19:49

2014年11月19日 国务院:存贷比指标弹性将增加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缓解企业融资高成本问题,会议具体提出了十大措施。在监管层面上,针对央行的合意贷款管理和银监会的存贷比指标,会议首次提出了调整的方向。会议指出,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改进合意贷款管理。
经济参考报 | 2014年11月20日07:30

2014年6月30日 银监会: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

据银监会网站消息,存贷比是《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法定监管指标。为适应我国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多元化发展趋势,不断完善监管体系,近日,银监会在此前相关改进存贷比监管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存贷比监管,发布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从2014年7月1日起实施。
中国经济网 | 2014年6月30日17:33

存废曾引发争议

一、贷存比指标并不是只有我国使用

目前美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都把贷存比作为对银行的风险监测指标,不少国际大型银行也把贷存比作为自身内控指标并及时对外披露有关数据。欧盟虽然没有对单个银行实行贷存比监管,但是已将欧盟范围内银行整体贷存比作为欧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指标。 总之,尽管这些国家和地区情况不尽相同,所设定的指标内容略有差异,但以为只有我国才关注和重视贷存比指标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新浪财经 | 2014年12月14日10:10

二、贷存比指标与资本充足率的作用并不相同

与贷存比指标相比,资本充足率指标包含的内容更丰富,反映银行的风险更全面,但贷存比指标可以防止在单纯的资本充足率监管下,银行为了追求监管资本的充分利用,将资金过多投向低风险权重贷款而造成资产和负债的不恰当错配。所以办商业银行,既要重视自身的资本水平,也要重视客户在自己这儿究竟有多少稳定的存款,任何时候都要牢记有多少可靠的资金来源,才能开展多大规模的资产业务。
新浪财经 | 2014年12月14日10:10

三、贷存比指标与LCR和NSFR相比有其优势

虽然这三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水平,但与LCR(流动性覆盖率)、NSFR(净稳定资金比例)相比,一是贷存比指标简单、直观,无论是银行内部控制还是外部监管都便于对其高频度监测和随时使用。二是巴塞尔委员会推出LCR、NSFR的时间还不长,其合理性、科学性还待进一步验证。三是与贷存比指标一样,LCR和NSFR并不能完全解决银行业为了规避监管而出现一些套利行为。此外,在多个反映银行流动性风险水平的不同指标中,一些指标之间是具有联系和互补作用的。
新浪财经 | 2014年12月14日10:10

四、简单放开贷存比指标并不能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首先,截至今年3季度末,工、农、中、建四大行的贷存比指标为65.2%,股份制银行的贷存比约为71%,其他中小金融机构的贷存比为64.8%,与75%的法定限额还有一定距离,尚没有因为受到贷存比监管所限而影响到它们的实际放贷能力。不能简单地说贷款难是由于贷存比指标的管理而造成的。其次,如果贷款与存款能基本保持相同的增速,银行贷存比就可以保持相对稳定,而不会出现明显上升,贷存比就不会轻易超标。
新浪财经 | 2014年12月14日10:10

五、监管机构对贷存比指标的执行可以有所作为

经过近2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存款、贷款业务,无论在性质、范围等各方面都发生了不小变化。在不突破现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监管部门可以就有关业务统计口径作出必要的解释和规定。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有关的调整空间依然是存在的。但无论是具体监管指标的变动,还是《商业银行法》的修订,根本上还是要有利于我国金融业的长远稳定。切不可为了一时之需而放弃一些基本原则。
新浪财经 | 2014年12月14日10:10

专题调查

银行存贷比

什么是银行存贷比? 它是指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的比值,是商业银行用来衡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指标之一。从银行盈利的角度讲,存贷比越高越好;但从银行抵抗风险的角度讲,存贷比例不宜过高,因为银行要应付客户日常现金支取,需要留有一定的流动资金和存款准备金,如果存贷比过高,这部分资金会不足,将导致银行支付危机,如果支付危机扩散,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

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协议Ⅲ》是国际清算银行(BIS)的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督委员会的常设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7月在瑞士的巴塞尔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的简称。该协议第一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表内与表外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是全球银行业监管的标杆。

新巴塞尔协议与存贷比

巴塞尔委员会推出了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两个指标,即在信用风险之外,加强了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测和监控。这两个指标一经使用,银行贷存比指标存在的意义由此大打折扣。

微博热议

最新消息

  • 全部
  • 相关报道
  • 相关评论
专题内重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