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之外私行还能做什么?

2015年01月16日 13:58  《财富管理》  收藏本文     

  文/王增武

  多数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仍然以销售金融产品为主,事实上,私人银行的业务范围远不止于此。

  2007年,中国银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推出私人银行业务,在国内开启私人银行业务服务的新纪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6月,国内共有19家商业银行在其年报或官方公告中宣布成立私人银行部门,管理的资产规模总计4.11万亿元,服务的客户数为18.2万人。

  当下,除部分银行开展家族信托和全权委托的资产配置顾问服务外,多数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依然与传统的财富管理部门业务多有重合,即以销售金融产品为主要业务。事实上,私人银行的业务范围远不止于此。

  众所周期,私人银行服务的对象是客户的储蓄,而客户储蓄与其消费有关,事实上客户消费又是以其收入为基础的。以读者熟知的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为例,消费与国民收入呈正向关系,即消费函数的绝对收入假定。杜生贝认为上述理论存在缺陷,他认为国民消费不应与绝对的国民收入相关,而应与其可支配收入相关,即消费函数的相对收入假定。事实上,莫迪利安尼与布伦贝认为消费不仅与相对收入有关,理应与预期收入有关,还应与前期拥有的资产禀赋有关,这就是基于生命周期假定的消费函数理论,示意的函数关系表达如下:

  即期消费=即期收入+预期收入+资产禀赋

  其中即期收入、预期收入和资产禀赋均应是当期的实际消费量,即考虑生命周期后的消费量,如某客户现在30岁,预期的平均寿命是80岁,即期收入如30岁那年的工资是20万元,为保障未来的生活,需要将20万的收入平均分配到未来还能存活的50年,也就是30岁那年只能消费20万元的1/50,即4000元,余下的19600就是客户的即期储蓄,沿着上述思路,可以将即期储蓄表示如下:

  即期储蓄=即期收入-即期消费=即期收入余额-预期收入-资产禀赋

  由上式可以看出,从客户服务的角度而言,私人银行的即期目标就是最大化客户的即期储蓄,也就是最大化客户的即期收入余额。事实上,直观地想一下,可以得到即期收入余额具有如下表达形式:

  即期收入余额=固定收入余额+预期收入当期实现的余额+财产禀赋的投资收益

  显见,固定收入余额为一常数,最大化即期收入余额相当于最大化预期收入当期实现的余额以及最大化财产禀赋的投资收益,后者相当于财富增值,含保值和升值等内容;前者重在规避预期收入不能实现的风险,将其界定为以规避预期收入实现风险的财富保障。

  此外,从生命周期的视角来看,客户毕生的财富等于即期储蓄的汇总额,那对客户而言,就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毕生的财富如何保全?即如何应对贬值风险?如何节税和避债?如何规避制度风险?这是财富保全问题;二是毕生的财富如何传承?即如何在一定的法律制度环境下,对不同的受益人设置合理的权益重构结构?这就是财富传承问题。

  最后,如果用严格的数学公式来表达上述等式,可以看出,当客户退休之后,即期收入余额和预期收入均为零,也就是说退休后的客户只能通过消费其前期积累的储蓄来维持生活。由此又衍生出私人银行的另一项业务——保障客户退休后的基本生活,这就是以保障基本生活为目标的财富保障服务。综上,基于生命周期假定的消费函数视角,私人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财富增值、财富保障、财富保全和财富传承四项服务(详见图1)。

  当下,部分银行将资产管理设定为私人银行的核心业务,由图1可以看出,资产管理只是私人银行四种业务之一——财富增值,这也是目前私人银行提供的主要服务。在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及其推广结果中,并未将非金融资产纳入考虑范围,如不动产投资下的租金收益或版权收益等,而此则是当下客户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此,我们可以对私人银行做出如下界定:私人银行是以个人、家庭及其名下企业的金融和非金融资产为对象,以定量的资产组合管理和定性的财富规划安排为手段,以财富增值、财富保障、财富保全和财富传承为目标的全方位、多目标综合解决方案或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其中最后一个“或”字表明私人银行既可以表示一项业务,也可以表示提供该项业务的机构或部门。

  作为上述私人银行定义的应用,笔者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以均值—方差理论作为资产组合管理理论的基础,财富增值的目标是在风险水平给定的情况下追求收益最大化,财富保障的目标则是在收益水平给定的情况追求风险最小化。

  鉴于具备财富传承和财富保全功能的产品服务多有重叠,为此,笔者以财富传承为例来说明问题:假如客户拥有1000万资产,第一步,购买10 0万元的终身寿险实现财富传承,受益人是投保人的子孙即可;第二步,据客户意愿,将余下的9 0 0万元做财富增值或财富保障。如此一来,财富传承的单目标问题也就转化为财富传承与财富保障、财富传承与财富增值的双目标问题。

  进一步,如果对上述不同目标进行学理上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到,财富传承与财富保障、财富保障与财富增值的投资组合潜在负债额度逐级提升,这表明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私人银行业务中,不同财富需求目标下的投资组合方向可能相同,但投资组合比例则存在明显差异,而此正是私人银行服务的真谛所在。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发表在《财富管理》杂志2015年1月刊上,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

文章关键词: 财富管理私人银行投资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沪黄浦区官员踩踏事发当晚在外滩吃大餐
  • 体育国王杯T9两球马竞淘汰皇马 巴萨9-0晋级
  • 娱乐网传姚贝娜于15日过世 经纪人:仍在抢救
  • 财经新电价破暴利:深圳电网将减收超24亿
  • 科技谷歌眼镜终结:将停止接受订单
  • 博客业内人士:为何印度抗癌仿制药便宜?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奇葩期末考试逐个数:如何控告一个键盘
  • 刘军洛:石油暴跌是美国阴中国的圈套
  • 如松:“李嘉诚出走”会否成为黑蝴蝶
  • 许一力:下一步降息还是降准?
  • 朱大鸣:中小房地产企业卖身求生
  • 向松祚: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崛起
  • 刘杉:央行春节前会不会降准
  • 水皮:章子怡揽8亿 王健林藏功名
  • 叶檀:证券业薪酬盛宴 可借鉴华尔街
  • 姚树洁:世行经济学家为啥藐视中国
  • 管清友:12月金融数据争抢末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