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私人财富比较:差异在哪里

2014年05月20日 14:20  《财富管理》  收藏本文     

  文/鲁文龙

  私人财富管理可以为银行带来投资管理、托管、咨询等多渠道的费用收入,假以时日,私人银行业务或许将成为我国银行业利润率最高、成长最快且最有前途的业务。

  2007年2月27日,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在北京、上海两地开业,从而使2007年成为中国私人银行的元年。中国银行也成为国内首家设立私人银行部的中资银行,填补了中资银行在私人财富管理领域内的空白。此举引发了中资银行的连锁反应,打开了我国私人财富管理的新局面。随后,中资商业银行纷纷抢滩这一市场。截至2013年底,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中共有18家开设了私人银行业务。

  私人银行业务指商业银行所有向私人银行客户提供的专业化、个性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其中金融服务主要包括资产管理、财务管理、顾问咨询服务,非金融服务主要包括增值服务,而非金融服务又附着于金融服务,即私人银行利用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所创造中间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提供非金融服务。私人银行业务中的资产管理、财务管理、顾问咨询均可统称为私人财富管理。私人财富管理可以为银行带来投资管理、托管、咨询等多渠道的费用收入,已成为我国银行业利润率最高、成长最快且最有前途的业务。

  本文在对我国私人财富结构1978至2012年的纵向比较和中美横向比较的基础上,展望私人财富管理市场的产品趋势和机构趋势,旨在为私人财富管理机构提前布局并发展私人财富管理业务和居民合理配置其私人财富提供帮助。

  纵向比较:规模剧增、金融深化

  居民私人财富通常指居民的净资产,即资产减去负债,其中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理财产品、境外投资、黄金、期货、信托等,非金融资产包括住房、生产性固定资产和存货、农村居民土地、耐用消费品等。中国居民私人财富规模的统计测算见表1。可以看出,1978年-2012年,中国居民私人财富由6740亿元猛增至200万亿元,经过平减后,可知年均增长19%,而同期GDP平均增长率仅为10%。这意味着社会财富在居民部门的积累程度越来越高,人民从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了实惠。

  同时,新增了至少九类金融工具: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理财产品、境外投资、黄金、期货、信托。纵向比较的三个鲜明特征为:

  一是境内的信托和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快速增长。2007年到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年底存续账面余额由8190亿元猛增至71200亿元,增长了7.7倍。2007年的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2008年的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都成了当年理财产品市场上最为绚丽的风景。另外一个例子是信托,自从2005年1月18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信托业方开始信息披露。2004年信托业规模仅为1297亿元,但是到2012年已经达到7.5万亿元,年均增长69%。

  二是境外投资规模占比较小。2003年我国开始实验性的筹办QDII。2006年4月,《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开始允许境内机构和居民个人委托境内商业银行在境外进行金融产品投资。各大商业银行和基金管理公司纷纷推出QDII产品。但是随着200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各种QDII产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对于习惯于追求绝对收益的国内投资者而言,本金的损失对其投资意愿影响巨大。因此,2004年到2012年,境外投资虽然规模由1473亿美元增加至6222亿美元,但是占居民财富的比重却仅为4.2%。

  三是农村居民财富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城市,城乡居民财富差距加大。由于1978-2012年居民财富中实物资产占比为72%,金融资产占比为28%。分析城镇与农村实物资产的差距即可得到居民财富的差距。城镇居民受益于房价的大幅上涨,1978-2012年城镇居民住房资产由136亿元增长至798520亿元,平均增长30%,而农村居民住房资产仅由1124亿元增长至162428亿元,平均增长仅16%。与住房资产的差距相对应,1978-2012年城镇居民实物资产增长29%,农村居民增长仅为13%。分时间段来看,1981~1990年,城镇居民实物资产增长35%,农村增长14%,增长率差距为22%,此后,虽然在1991~2000年期间差距缩小至14%,但是2001~2010年差距又扩大至17%。作为面向高净值人士提供服务的财富管理,离农村居民还有距离。

  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居民金融相关比率(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国民总收入)由1980年的11%上升到2012年的159%。这段时期,中国金融业金融工具创新、机构多样化和金融市场发展,直接导致了中国居民私人财富的金融深化。居民私人财富的超常规增长直接促成了以高端财富管理为己任的私人银行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

 

  1978~2012年,我国居民的资产和负债规模迅速扩张。一方面,居民资产总额迅速增长,从1978年到2012年,资产总额年均增长19%。另一方面,居民部门的负债增长也同步增长,年均约26%。但居民资产的增长速度慢于负债的增长速度,因此居民的净资产增长率存在下降趋势,即居民资产负债率有增加的趋势,由2004年的6%增加至2012年的7%。但总体还是呈现“低风险、高储备”的特征。另外,从横向比较看,美国家庭资产负债率现在一般保持在15%左右,这说明中国居民家庭的负债率虽然有增加的趋势,但总体仍相对较低。相应的,私人财富规模较大。

  横向比较:我国低风险资产占比过高

  由于我国“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比2010年翻一番,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据2012年人均GDP为6100美元可以判断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2000美元左右,美国与之对应的年份约为1970年和1980年,并据此横向比较分析我国私人财富结构演进趋势(表3)。

  通过纵向比较1978~2012年我国居民的私人财富结构和横向比较中美两国居民资产结构的差异,我们可以发现如下规律:

  一是现金和存款类资产占比奇高。1978年,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全部为现金和存款,直到1992年,居民的现金和存款在金融资产中的占比仍高达92%以上。此后,随着我国股票市场逐渐起步和发展,股票价值迅速上升,居民投资股票的热情高涨,导致股票资产的占比上升,2000年一度占比达到21%。而现金和存款占金融资产中的比重大幅下降至2012年的47%。但即便如此,我国居民的现金和存款仍远高于美国居民同等经济发展阶段的水平,美国在同等发展水平时现金和存款占比仅为28%,说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没有满足居民的需求。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在人均GDP由6000美元向12000美元过渡时,居民的现金和存款向其他金融资产转移也是趋势,但是美国居民喜欢冒险的天性,更愿意投资风险更高的非上市公司股权。

  二是股票资产占比远低于美国。自从1993年我国股票市场起步后,股票几乎一直是居民财富中最重要的配置,年均占比达到11%。但是由于受到熊市和牛市的影响,股票相对于金融资产的比率波动过大,如2000和2007年股市处于牛市时,占比分别为21%和24%,而2005年熊市时仅为6%。过大的波动性导致我国股市表现出投机性强、风险高的特征,应有的资金配置功能难以有效实现。由于根据美国等股票市场成熟国家的经验,股票市场平均年化收益率通常为10%。而且,美国著名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也认为,“如果一个投资者追求长期的资本增值,就应该把可投资资金尽可能购买股票类资产。”因此,股票一直是美国居民最重要的投资方式之一,在同等经济发展水平时股票占家庭金融资产的比重一度高达39%。

  三是债券类资产占比下降且低于美国同期占比。债券在1993年中国股票市场重启之前,曾经是中国居民除存款外的唯一投资渠道。1983年,债券占居民财富比重曾经达到9%,但是随着其他投资渠道的逐渐增加,债券比重逐渐下降,2012年仅为1.7%。美国债券市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债券市场之一。随着美国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大量企业、地方政府开始主要依靠债券市场、而不是银行贷款来获得直接的债务性资金,其结果就是债券发行规模的迅速增长。现在,债券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和企业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也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重要渠道。截至2011年年末,美国债券市场余额已达3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股票市值15万亿美元的2.3倍。

  四是保险投资占比超低,保险保障意识亟需提高。保险具有转移风险、分摊损失、经济补偿和保险金给付功能。但是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年保费收入一般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2012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10元人民币已有巨大变化,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保费2000多美元的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另外,我国保险公司还存在分支机构分布不均衡,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等缺点。因此,虽然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但是并没有被居民普遍接受作为一种资产配置方式。从1992年官方公布保险准备金数据始到2011年,保险准备金由72亿元增长至7348亿元,但是在居民财富中的占比仅由0.4%增长至0.8%。而美国居民财产中的保险准备金长期占比都在18%以上,与发展历史悠久的美国保险业相比,中国的保险业还很不成熟。中国保险市场的不完善使其应有的防范风险和保障经济稳定运行的功能难以充分实现,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三是耐用消费品潜在增长空间巨大。耐用消费品的规模由1998年的201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56438亿元,增长了280倍,占实物资产的比例也由1998年0.1%增长至4.5%。但是美国的耐用消费品1980年占实物资产的比例高达21.6%。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居民私人财富的稳步增长,除了消费之外,居民会购买更多的珠宝、高档家具、汽车等耐用消费品。

  产品趋势:境外投资和个性化的资产配置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的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率市场化后,银行有了利率的制定权,各家银行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自身的资金条件来采取差别化的经营策略,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这无疑导致了商业银行间更直接、更激烈的竞争。可以预见,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将会表现出更多的差异性,不同银行在品种、币种、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都会有所差异,这些差异也会在其金融产品的定价中得到反映。相应的,居民也将有更多投资机会可供选择,居民的私人财富结构和资产配置将出现如下变化趋势:

  一是国际化的境外投资占比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我们注意到,随着2009年后金融危机所造成冲击的减弱,西方国家股市逐渐走强,而中国的股市却出现与经济基本面严重背离的行情,如2013年美国经济增长2.5%,道琼斯工业指数却增长24%,而中国经济增长7.7%,上证综指却下降7%,出于追求更高收益的需要,2009年后境外投资有增加的趋势,如2009年境外投资占居民财富的比重为4%,2012年增加为4.2%。我们预计,随着以上海自贸区为试点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推进,个人跨境投资的便利化,会有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走出去和国际化的资产配置。

  二是个性化的另类投资产品将逐渐引起关注。我国居民在耐用消费品等另类投资领域资产配置偏低。与股票、基金以及债券等金融产品相比,另类投资与金融市场之间相关性较小,而且还具有可消费、易携带等优势。随着投资人越来越重视投资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升值稳定、风险较小且更具个性化的另类投资成为了帮助他们分散风险的资产配置之一。 根据“十八大”报告,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稳步增长,另类投资在居民财富中的比重将同步增加。

  三是债券、股票以及与之相关的基金在居民财富中比重将稳步提高。由前述分析,与同时期美国居民家庭资产配置相比,我国居民家庭资产配置中股票低于美国同等经济发展水平时30.7%,债券7.6%。而且,由于国家《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明确规定,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而“十五”时期的2002-2005年年平均为5.0%,“十一五”时期年平均为11.1%。因此,债券、股票以及与之相关的基金市场必将得到大力发展。而债券、股票以及与之相关的基金利率普遍高于同期存款利率,供给的增加必然会获得相应的需求支撑。

  四是保险成为家庭理财的必备品。利率市场化后,随着利率的波动,家庭在投资过程中所承受的财务风险也增大了,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自然成为了家庭理财的首选。家庭在投资理财过程中要防范利率风险,在日常生活中还要防范意外、疾病等不可预测风险,因此保险也是家庭理财的必备工具。通过发挥保险的杠杆效应,投入少量的资金即可弥补风险造成的损失,实现转移风险、获得保障的目的。利用保险的保障功能来管理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各种风险,保证家庭理财计划的顺利进行。此外,保险理财产品不仅具有保障功能,许多保险产品还附带理财功能,能够在保障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保险资金的增值和灵活运用。家庭在投资保险工具时,可兼顾其保障功能与理财功能,根据家庭的风险偏好在整体规划中进行比例调整,确保家庭资金的安全性与收益性。

  机构趋势:国际化、个性化、平台化、网络化

  与我国居民私人财富配置趋势相适应,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趋势将主要由“卖产品”向“卖组合”转变。银行通过与境内外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投资银行等第三方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对境内外资源进行全面整合,针对客户的特定需求,专业的筛选适合他们的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整合的、定制的、一揽子的财富管理方案,呈现“国际化、个性化、平台化、网络化”的特点。

  一是国际化。国家《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指出,鼓励金融机构稳健拓展国际业务,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限制将进一步放宽,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也将有序推进。我国居民基于谋求财务保密和安全、资产配置多样化、避税、移民、留学、离岸投资等原因,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选择把私人财富转移到居住国以外,如兴业银行发布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白皮书》显示,8_5_%_的高净值人群计划送子女出国留学。这必然需要中资金融机构为之提供相关的离岸财富管理服务。基于我国资本管制逐步放松的预期,中资财富管理机构未来不仅可以向中国客户提供国际离岸财富管理服务,还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国际在岸的财富管理服务。

  二是个性化。私人财富管理服务针对客户的风险偏好、期限等个性化需求,为每一位客户专门定制资产组合,进行产品与服务设计,确保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资产获得最大程度的保值增值。与类信贷作为基础资产的批量生产和销售服务模式相对应,财富管理机构可以加强与私募基金的合作,发展私募股权投资产品。另外,财富管理机构通过与信托的合作,可以在居民财产转移与保护、财产传承、税务筹划、财产分割与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珠宝、艺术品等另类投资产品也有利于满足居民个性化投资需求。

  三是平台化。客户个性化的资产配置需要财富管理机构搭建包括理财,债券、股票以及与之相关的基金,保险和另类投资品在内的产品平台,为客户提供包罗万象的风险收益组合。另外,随着财富的增加,客户不仅需要财富管理方面的帮助,也同样关心如何利用财富更好的享受生活,保证财产安全以及子女教育和个人事业发展等问题。这就需要财富管理机构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丰富多样的理财产品,使财富保值增值的同时,加强高端咨询及协助服务,如预约著名医师提供医疗健康服务,为客户子女组织亲子活动,组织精英论坛,组织高端聚会等,为客户提供资源共享的平台。

  四是网络化。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与国际化、个性化、平台化相适应,必然要求财富管理的网络化。利用网络,财富管理机构可以收集和分析大量个人和企业客户日常交易行为的数据,判断其消费偏好、经营状况、信用状况和行业发展趋势,解决无法真正了解客户的难题,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贴心定制服务。此外,财富管理机构还可以通过搭建“虚拟服务网络”,使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财富管理专家、投资经理、会计师、律师等协同工作,为全球各个角落的客户提供服务。财富管理网络化具有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增加了客户便利性,满足了客户网上交易等金融需求的特点,且财富管理网络化有利于客户经常与客户经理在线交流,增加信任感。

  作者单位:兴业银行私人银行部专家支持处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方反击美国“起诉”5名中国军官
  • 体育NBA-邓肯27分马刺擒雷霆1-0 视频
  • 娱乐李小璐“视频门”后首开腔:问心无愧就好
  • 财经139家上市房企净利润不及工行1/3
  • 科技陈冠希聊电商:只当我是艺人 就低估我了
  • 博客马未都:娼妓何时开始声名狼藉的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剑桥学霸没空恋爱 妈替儿急征女友(图)
  • 陶冬:央企外债套利将危及港金融稳定
  • 沙黾农:中国股市终于在5.19见底
  • 叶檀:国土部用地供应计划早该停止
  • 徐斌:放水进入倒计时阶段
  • 天天说钱:绿城老板的“胜利大逃亡”
  • 水皮:当宋卫平遇到任志强
  • 慕容小散:国足与A股都不需要伟哥
  • 沈建光:紧货币难解楼市风险
  • 水皮:券商的未来是银行
  • 郎咸平:谁在阻碍中国的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