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寒
12月13日,中信银行在上交所和港交所发布公告称,为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完成年末资产质量控制目标,拟将2013年不良资产核销额度从20亿元增至52亿元,比原核销额度增加32亿元。
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方面,中信银行的做法并非孤例。“由于实体经济复苏乏力,银行不良率上升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许多银行通过核销或者挂牌出售不良资产等手段,将自身的不良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中诚信国际金融机构评级总监黄灿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中国社科院12月10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未来银行资产质量压力将进一步加大,短期不良贷款可能继续小幅增加,长期发展取决于整体经济走势。如果经济增速快速放缓,不良贷款在未来两三年内可能集中暴露,不良率将会明显上升。
中信银行在公告中指出,2012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影响,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额和不良率均出现明显升高,而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也从年初的118.6亿元增加到10月底的169.9亿元,清收化解压力较大。
而据媒体报道,今年11月,天津银行称,计划核销超过9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该数额超过了天津银行去年末的不良贷款总额。
“除了上述两家银行之外,包括国有银行在内的其他银行今年也纷纷加大了坏账核销力度,尤其是对产能过剩行业和长三角地区贷款发放比较多的银行。例如,国有银行之中交通银行接近三分之一的贷款发放是在长三角地区,因此受到影响最大,今年以来处置不良贷款的力度也是最大的。”上海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据银监会公布的前三季度行业核心监管数据,截至今年三季度,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环比增加241亿元,达到5636亿元;不良率为0.97%,环比增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87.09%,环比下降5.47个百分点。
目前,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钢贸行业、制造业及小微企业,房地产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情况总体较好。
社科院近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指出,当前银行业实际信贷质量不容乐观。一是有的贷款被“过桥”贷款掩盖,大中小型企业均有涉及;二是有的贷款尚未到期或进行了续贷,目前还维持在“关注”类,光伏、造船行业普遍存在;三是有的银行放宽“关注”类标准,如温州部分银行表示,只要能偿还利息就不计入不良,甚至只要老板没“跑路”就不计入不良;四是银行为了维持较低的不良率,加快了不良资产处置进度。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表态,要继续优化不良贷款核销制度,拓宽不良贷款处置手段。11月,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银行业要做好应对不良资产上升工作,积极联系财税部门,扩大不良贷款自主核销权,做到账销、案存、权在;探索打包转让等市场化不良资产处置手段,多渠道化解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不良贷款。
“充分利用现有财税政策,通过呆账核销降低表内不良额已成为银行业处置不良贷款的重要手段之一。”中信银行在公告中表示。
目前,各家银行除打包出售核销贷款外,多数核销贷款均需通过法院诉讼。2010年财政部修订了《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给予商业银行单笔500万元以下不良贷款的自主核销权,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核销程序,减少了核销的操作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