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监管壁垒和人员流失成外资行两大拦路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4日 03:0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方会磊

  监管和人才问题正成为外资银行拓展中国业务的主要拦路虎。

  6月23日,普华永道发布“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报告显示,尽管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前景乐观,但监管环境以及挽留人才仍然是外资银行面对的最大挑战。

  受访的42家银行预测,未来3年外资银行员工人数将增长99%;但受访的20家银行预测2008年员工流失率将超过20%,其中,50%的受访者相信未来3年内,员工流失率仍将持续在此一水平。

  监管障碍居首

  随着去年4月外资法人银行门槛放开,截至目前已有21家外资银行成立了本地法人银行。普华永道调查表明,“新的监管条例不断增加”位列外资银行目前所面临最迫切问题单的首位,而接近50%的受访者将监管风险认为是外资银行面临最大的潜在风险,这一占比较去年调查有所上升。

  由于外资银行担心如果不能完成本地法人银行的转型,将有可能在受监管时被归入第二梯队银行,因此,申报转型的外资银行颇为踊跃。但来自受访者的观点认为,目前本地法人银行成立流程复杂、耗时,与外资行的愿望存在一定差距。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服务主管合伙人容显文表示,受访的外资银行人士对目前法人银行分支网络的成立流程存有抱怨。“从申请到最后挂牌,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审批速度相对较慢。”容显文说。

  由于银监会鼓励外资银行将分支机构扩展到二级城市和三级城市,调查显示,这将影响到外资银行的网络分布。首批获准成立的四家外资法人银行如花旗中国、汇丰中国以及东亚中国,已将网络扩展至武汉、成都、南昌和长沙等城市。

  报告认为,考虑到中西部城市竞争激烈程度低于上海和北京,外资银行可能会被其所吸引。但这种战略将有助于先期获准开设法人银行的机构,而对稍后成立的外资法人银行,受到市场饱和的压力将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此外,本地法人银行成立代价高昂。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外资法人银行要求注册资本金不低于10亿元,而且每家分支机构还要额外付出1亿元的营运费用。而今年开始对外资法人银行施行的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的额度管理,又导致银行贷款和利润同时受到抑制。

  针对外资银行外汇资本金结汇的管制,是另一项监管壁垒。容显文表示,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包括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和银监会在内的金融主管部门,对外资银行的外币资本金管制较为严格。“很多外资银行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结汇,这中间就会产生一定的汇率损失,此外,由于注入资本金一开始就纳入了外资银行总行的预算,因此结汇缓慢将导致资本金无法及时变为贷款进行投放,进而影响银行的利润表现。”容显文说。

  20%员工流失率

  完成法人银行转型和分支网络布局的推进,随之而来的就是对银行人才的巨大需求,但由于市场需大于供,也导致外资银行员工流失率越发严重。

  普华永道报告显示,38家受访银行中20家银行表示,2008年的年均员工流失率将超过20%;19家银行预计到2011年时,员工流失率将在20%以上。

  对员工流向,容显文表示,外资银行员工主要流向了外资银行同业,“主要原因就是外资法人银行数量增加导致对人才需求增长,而不是流向了本地中资银行。”值得注意的是,规模较大的外资银行,对于员工吸引力较为明显。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外资银行增加了1万名员工,但仅四家最大的银行就占据了其中的8700位。

  报告显示,目前高管人员、合规人员和财富管理人员是外资银行三个招聘难度最大的职位。但整体来讲,供需倒挂导致所有外资银行职能领域薪酬出现系统性上涨。预计上述三项职位今年薪酬增长将为30%,而其他职位薪酬增长将在15%至20%。

  此外,外资银行也继续看好中国市场。报告显示,39家受访银行中,90%以上的银行表示过去3年的利润高于预期。针对过去一年银行盈利业务板块的分析表明,公司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金业务和贸易融资业务仍是银行盈利极好的板块。但随着向法人银行转型,零售银行业务增长也开始抬头。

  但在零售业务的规划上,调查表明,尽管很多外资银行十分看重零售业务,但目前大众市场仍不是外资银行选择的对象,其零售业务入门阶层直接锁定在富豪客户群体。

  容显文认为,外资法人银行如何确立自己的零售银行战略,仍需要与母行的优势业务相结合。“比如信用卡,很多外资银行在国外有成熟的经验,那么在国内发展信用卡业务可进行技术和行销手段借鉴。”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