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08年外资银行负重前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08:00 每日经济新闻
BY 陈珂 每日经济新闻

    “今年,我们的经营可能会比较困难。”昨日,备受业界关注的第二届外资银行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东亚银行(中国)副行长林志民坦言,美次级债危机以及其经济可能衰退、国内采取“从紧”货币政策等因素,都成为外资行经营困难的直接原因。2008年作为国内金融业全面开放的第二年,外资行在华业务本来应得到“飞跃”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外资行的传统优势却难以完全释放。甚至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看来,外资银行在中国有点“生不逢时”。

理财产品优势尽失

    记者了解,目前进入中国市场并转制为法人银行的外资行主要分三类,即存贷导向型银行、投资导向型银行以及产品导向型银行。其代表银行分别为东亚、汇丰、花旗荷兰银行等。

    以外资行最具优势的理财产品为例。在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看来,理财产品无外乎是挂钩型和结构型,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美国爆发次级债危机,对于挂钩型产品,只要是挂钩至海外市场的,至少截至目前都很难赚到钱;而对于结构型产品,只要你的结构元素中关联了带有“次级债”概念的产品,也很难给客户一个收益保底,甚至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更关键的是,目前中国理财市场尚不成熟,客户看重的不是产品的合同条款,而是银行给予的预期收益,一旦预期落空,本土投资者是无法接受的。

    “一年前,很多富人以外资行客户的身份而骄傲,但到今年,他们可能会发现购买的产品将很难赚到钱。”金岩石认为,次级债危机实际上把外资银行在理财产品领域的特殊优势给弄没了,而目前次级债危机仍未有停歇迹象。

先进运作模式难以移植

    对于投资导向型的银行,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时期,国内监管机构对准备进入内地市场的外资都有了戒备心理。这种谨慎将导致这种结果:假如有一个入股内地商业银行的机会,本土和外资银行同时竞争,前者将更有优势。

    从另一方面看,目前已通过入股内地商业银行方式介入国内市场的外资行,除少数几家能与合作方在各个层面展开深入的合作并参与模式的设计外,大多数外资行都很难完全把海外一套成熟、先进的运作模式完全移植到国内合作方,更多时候外资行都只是将合作方一块业务拿过来独立经营而已,甚至更像一个纯粹的财务投资者。

    “未来,外资行在国内银行所占的股份会越来越少,甚至完全退出,投资导向型的外资行靠原来模式的现在越来越少了。”一位与会专家对记者表示。

存款立行需长远布局

对于以存贷业务为导向的外资银行,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和网点扩张速度。这两方面却都是中资行竞争优势所在。同时,在信贷规模扩张上,外资行还将面临今年总体额度收缩的困境。

    对此,浦东发展银行风险政策管理部总经理赵先信建议,目前外资行实际上还是处于存款立行的阶段。一方面要有存款的来源,另一方面要建立在当地市场的信心,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在品牌方面、网点方面做巨大的投入,秉持一个长远的观点来进行布局。

    “在外资行进入中国市场之初,他们在品牌效应、国际市场上的活跃度都值得中资行学习。”不过,赵先信认为,现在外资行在存贷领域应该向中资银行学习。早在1992年的时候,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导致中资行大量不良贷款产生,从那时起,中资行以“存款立行”的思路得以有效贯彻,大量新资金进入,帮助银行度过了难关。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