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信银行:背靠集团优势平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4日 09:20 中国经济时报

  ■聚焦“混业”之一■本报记者李晓晔

  “现在到中信银行,可以同时买到银行、证券、基金、国债、信托、外汇、保险多个领域的产品,这就是综合经营带来的便利。”11月11日,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零售银行部贵宾理财中心副经理贾丹告诉本报记者,由于中信集团涉及证券、信托、保险、期货、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这些资源可以互享,为中信银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平台。

  该中心客户经理李静也介绍说,这种优势在

理财产品研发方面十分明显,都是由集团各个领域的精英一起合作进行,而不是割裂。这种特点也使得中信
理财产品
反应更快,针对性更强,是其他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

  据中信银行总行外汇专家刘维明透露,中信银行将于本月下旬推出一款结构性QDII产品,主要投资领域包括债券、基金和

股票市场,可能将投向印度、越南、韩国、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和高增长市场。

  金融控股是合适选择

  综合多家券商对中信银行的研究报告来看,在金融业严格分业监管的法律框架下,中信集团通过收购控股基本上搭好了银行、证券、基金、国债、信托、外汇、保险等多种业务国际化综合经营的体系,而中信银行占中信集团总资产的80%,这种设计的优势十分明显,实现资源共享和功能集成和互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中信信托总经理蒲坚说:“现在,每一个价值区都在非常快的变化,银行因为体系庞大,流程多,识别价值区的行为缓慢,而证券、信托跟踪和发现价值区的功能相对较强,以此来突破同质化竞争,使中信在同业竞争中觅得先机和胜机。但是,由于制度性限制,有些功能不能行使,比如券商直投还不能做,超额价值被外资拿走。”

  中信银行几位接受采访的人士也认为,中信银行是国内借鉴美国模式做得比较好的,即: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由金融控股公司经营各类金融业务。随着中信证券、中信银行先后上市,还有正筹备上市的中信信托。中信集团正在成为一个控股多家上市金融公司的控股公司。

  “中信银行的启示在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综合经营是适合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式。股权的统一形成战略的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显著提升竞争力。”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评价说。

  竞争压力

  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随着金融脱媒现象加剧,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加上不断对外开放,国内银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要生存、发展,靠过去传统的贷款业务远远不够了,必须突破原有的经营范围,向其他的领域拓展。从中国和全世界来看,都是这么一个趋势和潮流。

  据贾丹介绍,目前中信银行的主要利润点还是来自于对公业务,但是对于零售业务、私人银行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力度也在加强。这也是应对外资银行高端和经验丰富的优势、国有大银行网点铺设优势两方面的压力。目前,中信在全国27个大中城市共有400多家网点,北京有32家,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还算不错的,中信网点布局的战略是抢占重要城市的繁华地段。

  国际著名综合银行美国高盛人士则向本报记者透露,对于客户的选择,高盛的标准比较高。比如中国,高盛会划定前50强,会努力争取他们成为高盛的客户,因为大客户做生意手笔也大,在付出同等时间、精力的情况下,显然大客户的利润更丰厚。而一般的中小客户,高盛则不会花太多精力去争取。李静谈到:“中信与外资银行的竞争是差异化的竞争,比如:私人银行的门槛是100万美金,这比外资银行的门槛要低一些,零售业务的门槛是50万-500万,基本上也是一对一的服务。”

  风险控制是关键

  在谈到如何防范风险内部传导的问题时,贾丹说:“集团内部各个领域都是独立的小团体,内部有着严格的防火墙。比如,银行负责资金募集和托管,信托负责归集账户,基金负责投资。”

  从各家券商的研究报告来看,他们的担忧也源于此:一、集团内部不同业务的交叉渗透,在外部环境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可能会在银行内部产生风险隐患。二、同业间激烈的竞争,其他银行推出的可代替产品。三、网点铺设还不是很便利。

  “金融控股也给监管带来了新挑战,这也要求监管方面针对新现象,改善监管,提高监管能力。德隆跨掉之前,所有的监管机构都没有发现问题。这就说明,在控股经营的条件下监管协调的重要性。”曹远征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