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外资行异口同声:中国市场让我们很舒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3日 10:30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报道 本报记者 周炳林 王芳艳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外资银行牢牢占据了当地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在斯洛伐克、克罗地亚、捷克、保加利亚、匈牙利、波罗的海国家、阿根廷等地的银行市场,他们分别控制着95%、91%、84%、80%、76%、69%、67%的比例,人们将其形象地比喻为"狼"。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保留了汇丰银行、东亚银行、华侨银行和渣打银行4家外资银行继续在上海营业。1978年,中国经济社会步入改革开放时期,以引进外汇资金和改善对外资企业的金融服务为目的,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从1980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开始,截至2006年12月底,在中国注册的外资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共14家,下设19家分支行及附属机构;22个国家和地区的74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5个城市设立了200家分行和79家支行;42个国家和地区的186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了242家代表处。

  尽管外资行的发展异常迅猛,同时中国的

商业银行市场也按照WTO的协定如期于2006年底全面开放,但是,中国自己的银行仍稳占98%左右的市场份额,2006年12月底,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仅为1033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8%。一篇名为(<牙科医生手里的狼:外资银行在中国>)略带抱怨地试图描绘外资行在华的现状。那么,究竟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状况如何?他们对"牙科医生手里的狼"或者说"被拔掉牙齿的狼"的说法又是怎么看的呢?

  关于外资银行的发展现状,多数受访的银行家均表示非常满意。

  "外资行是拔掉牙齿的狼?我很喜欢这样的说法,"一位欧美领先大行的中国区行长评论道,"为什么?如果说市场和监管层是这样认为的话,外资行在中国的空间会变得更大。"但"存在决定意识"。上述谙熟中国的银行家更愿意认为发展的空间取决于一些客观的因素。"外资行的空间有时候会大,有时候会小。如果

中国经济不错,中国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做得很好,那么开放就会更快一点,如果在发展中遇到问题,开放就会保守一点。"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这位银行家充满信心:"这些年放开的步伐已经很快了,而且我看到内资银行也在快速发展,这样意味着对外资行的限制就会进一步小下来。"

  一位香港的银行家则希望从内地自身的需求来看外资行发展的机会。"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也不能一万年都建不成。现在内地对金融的需求很大,内地的经济要发展下去,金融业、银行业的配合不能够慢的。我相信内地一定会想要全面地发展他的银行业,这样就会在方方面面都有需要,慢慢地方方面面的门也都打开了。先是对公,然后对私,以后你会看到国际投行和私募股权投资业务也都需要境外银行来帮助一起发展。"

  一位新加坡银行的中国区副行长则认为,"我感觉到应该让外资银行多一点存贷款的贡献,让他们的市场份额得以扩大,外资行(需)有一定的影响力,才能提供更多的机会或者压力让中资银行在服务等方面进行改善,才能把整个中国的银行事业都带动起来。如果外资行仅处于边缘的2%左右的份额,那么它在金融基础建设上的贡献就不会很大。

  对现状满意还来源于,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对内地市场空间有强烈的感知。

  "在内地,我甚至都可以不管竞争对手在干什么!"一位久历香港银行业激烈竞争的银行家说。

  "内地现在是整个饼在扩张,虽然有不少银行在竞争,但由于空间太大,不仅可以不管竞争对手在干什么,而且跟竞争对手合作也没问题,整个市场规模扩张,今年100亿,明年可能1000亿,一人发展一块,都可以取得很大的成绩。"他说。

  "这与一些成熟市场明显不同,如香港,市场今年100亿,明年可能仅是105亿,就像一个小小的池塘,却有很多很强的鱼,都是很有经验的对手,为这5个亿,大家都争得很厉害,内地则是整个鱼塘在扩大;在香港,银行业服务很好,水平很高,但是竞争到一定程度,大家也只能'斗便宜','斗效率',(对银行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好处了。"

  另一位香港银行家则评论道,"内地市场是很大的,每一年GDP的增长是11%左右,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市场越来越大的话,本身可以容纳很多不同的银行,另一点是,内地在金融需求多样化的发展也很快,包括企业和个人,对银行服务的种类、质量水平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在不停增加,所以银行可以提供不同产品给不同客户,各自走上专业化的道路,外资银行恰恰在专业化上有优势。"

  一位美资背景的银行家则认为,"在局部战场,外资银行从应变能力、产品的开发能力到团队管理,都比中资银行有经验,也就是说他可以选中一个点去将其做得很好,外资行不会全面、全线地跟中资行竞争,而是在局部市场上取得优势,但是由于市场的规模很大,若它在局部市场上能做得不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在一定意义上,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感觉受到较大的"保护",尽管这种保护是连带的。

  一位欧洲大陆银行的中国区副总裁评论道:"在利率没有市场化之前,中国的银行业还是一个'温室',是高利润的行业。作为市场有机组成部分,对外资来说,内地银行业也是高利润行业,可以说是一种'连带的保护',看看存贷款利差在国内外的区别就知道了。"

  "利率控制,我们是很欢迎的,这很舒服,不像香港这么累,"一位香港银行的中国区副行长表示,"你会看到很多外资银行在内地都喜欢做存贷款业务,那些在他们自己国内喜欢的,在内地变得更喜欢,在他们自己国内不喜欢的,在这里也变得喜欢,为什么?因为这一块的利润空间还很大。"

  一位接受访问的东南亚的银行家则说,"确实,资产就是风险,但是即使在国际上,能够将中间业务收入做成主要收入的银行还都是凤毛麟角,反过来,利差较大,也意味着表内业务的风险不像在海外那么高,既然表内业务还不错,为什么不做呢?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外资银行对房贷很重视,也有很多手段去激励拉存款。"

  不过,外资银行满意现状与今年4月1日内地放开子银行牌照表现出了较弱的相关度。很多人相信,法人银行难以改变中外资行竞争的现状。

  "设立法人行,不会改变中外资银行的力量对比,在未来3-5年的中国市场,外资银行仍是配角。"一位欧洲银行在华的负责人称。

  另一位同属欧资背景的银行家则感到了一些由法人行问题带来的麻烦。他说,"我是不理解为何要设立法人银行的。如果一个银行是分行,母公司是要承担所有的责任,那么这家分行的资信级别就是它的总行的资信级别。如果是独立的法人银行,那就不一样。母公司只是股东,承担有限责任,如果法人银行倒闭了,母公司不会承担所有责任,顶多亏掉注册资本金。中国国内外资银行的规模,资本金大一点几十亿人民币,小一点几个亿人民币。这会带来较大的资信问题。"

  一位分管资金业务的银行家则称,"设立法人银行都会遇到资信评级下降的问题,不过在面对一般的公司、个人客户时,这些问题会小一些,毕竟银行本身的资信评级就应该比其客户高一些,但是也需要跟一些公司客户做好的沟通。在银行间市场则不相同,现在银行间市场波动越来越大,同业市场的资信等级和资信风险被看得比较严。举个例子,我们跟汇丰(中国)做生意,它现在成为法人银行后,资信跟汇丰总行就不一样了,没有担保,我们可能会减少额度,所以,很多外资行总行都会为其设立的法人行总行提供担保。"

  另外,现在不少外资银行仍仅关注于公司业务,一些银行家感到,设立法人行之后,并未发现对其银行业绩非常有帮助的可以涉及的新业务。

  对自身业务技巧的自信,也是访谈中外资银行家们对在华发展充满信心的原因。

  一位欧美银行中国区的行长表示,"分行网络资源在一些业务的重要性会大大降低,只要我有技术,我就可以拿到生意。举个例子,非常复杂的融资金融服务,包括收购兼并的融资、一些很复杂的结构性融资、很复杂的资金衍生产品,提供这种服务的银行怎么解决公司的风险,怎么综合降低融资的成本,这些都是很复杂的东西,这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做的,要'两般、三般、四般'的人才可以做,这种业务是不需要分行支持的,我拎这个皮包到你公司来谈,谈完就走了。这是外资行的强项,这方面中资银行的经验较少,但这些业务规模很大,利润也很大,保持技术的绝对领先对于外资银行意义很大。"

  另一欧资背景的银行家则说,"在衍生产品的设计上,很需要外资行带来的技术,因为国内在这方面还有差距,国内的大行也仍欠缺这些能力。衍生品设计需要的最核心资源是'环境的积聚',这不是雇一两个厉害的人就能够做起来的,也不是说(银行规模变)大就能做起来的。日本的银行也很大,但是他们的银行产品设计水平就是不能和欧美银行相比较,欧美那边历史积淀很深,是长期奉行高度自治的银行业市场传统铸就的。"

  (特约分析员朱磊对本报告亦有贡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