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工行一直资金充沛 5月15日大笔拆入是什么信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0日 11:39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刘兆琼 上海报道 5月15日,工行在资金拆借市场上发出借入资金的信号,这对于一向资金充裕的银行来说,十分罕见。 “当时听说工行要拆入资金,我们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因为工行在市场上一直都是资金拆出方,不过很快工行就找到了资金。”一家商业银行资金交易员说。 工行的资金拆借导致当天资金市场利率高企——— 当天1天期拆借1.9204%,7天期3.02%;而5月10日,资金拆借利率为1天期,1.7%,7天期为1.86%,远远低于5月15日。 事实上,历次上调准备金率已经给银行带来了资金压力,除了交行、农行之外,部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明显感受到了资金的不足——— 超额备付、央票、债券,当这些都用尽的时候,缩减贷款将成为银行的被迫之选。 从拆出变为拆入 一直在资金市场上以拆出方自居的工行,在5月15日经历了一次“险情”。 这天,工行开市起就向所有商业银行,包括外资行,发出了拆借资金的请求。请求发出后,很多银行开始警惕,不少交易员在当天都开始互相询问:“出了什么事了吗?工行怎么要拆入资金?” 随之银行间利率不断攀升,比10日的拆借利率高出了0.02%,而7天期的利率则高出了0.17%,一时之间,银行间资金价格飙升。 而由于该日是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首日,直接冻结资金约1700亿元,大多数银行都已经上缴央行资金;加之11日,央票又收紧了一批银行的资金,所以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能够满足工行巨大的拆入资金的需求。 “不过很快就有资金拆给了工行,解了工行的燃眉之急。”一位业内知情人士说,“之后,工行又有一笔央票到期,彻底解决了工行一时之间的资金紧张。” 由于央票期限最短是三个月,大部分的银行除了存在央行的超额备付之外,都把过剩资金认购央票,而对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的考虑不足,致使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的当天利率通常高企。 不过即使如此,也只是对股份制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影响较大,而工行一直都是银行间市场的资金拆出方,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显示,截至3月底,工行拆出资金1231.25亿,拆入458.42亿,拆出资金远远大于拆入资金。 5月15日,工行突然成为了资金拆入方,引来市场的恐慌,“工行一直是资金很充沛的状态,但是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已经使得工行的资金处于平衡偏紧,对银行的流动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再有多次上调准备金的话会出现资金缺乏。”收紧 收紧 收紧 事实上,不仅是工行,已经有相当数量的股份制银行在央行上调准备金率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压力。 “每到上缴那天就手忙脚乱,得赶紧在市场上拆借资金。现在央行对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很频繁,而且大多选择在工作日宣布消息,以前大多是周五下班之后,有个周六、周日的缓冲,现在我们有时候很被动。”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金交易部内部人士称。 截至2006年年底,全部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4.78%,较2005年年末提高了0.56个百分点。也正是由于各家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非常之高,历次央行上调准备金率,商业银行能够依靠降低超额准备金补充法定存款准备金,所以实际上,央行上调准备金率对于银行资金流动性没有太大的影响。 不过,随着央行在5月份的又一次上调准备金率,距上次上调时间仅为1个月,目前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高达11%,是继2006年6月以来第七次上调。 事实上,央行的紧缩措施一直都在延续:从去年4月开始,央行已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5个百分点,3次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2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最近一次加息是在4月17日。 据粗略估算,央行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收紧资金为14000亿;根据2006年外汇占款而被动投放货币约2.9万亿左右,加之去年央行回收约2万亿来计算,即使今年外汇占款的被动投放增加,实际上目前市场上的流动性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充沛。 可以说,任何下一次的央行收紧流动性的情况都可能造成资金一时趋紧的状况,而成为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关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的表态是在瑞士巴塞尔参加国际清算银行 (BIS)10国央行行长会议期间。他称,中国的股市泡沫令人担忧,虽然经历7次增加存款准备金率也未能使贷款增加和通胀上涨放缓,但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上调的空间。而国际投行也广为预测,年内,存款准备金率还可能会有3-4次的上调。 被迫收紧贷款 在过去的几个月,一边是不断上调的存款准备金率,一边却是银行贷款的猛增。 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贷款迅猛增长,央行上海总部数据显示,2007年1季度上海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872.3亿元,同比多增408.7亿元。沪上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新增贷款创历史新高,接近去年全年增量的一半,贷款增加偏多。 各种贷款门类,无论是企业贷款、个人消费信贷、中小企业贷款都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了迅猛增长。 “任何好的项目都有银行在争,大企业的银团贷款参与银行越来越多,中小企业贷款更是如此。”花旗银行一位高层称。 不过事情的转折点往往可能只是一个微小事件。 5·15工行事件已经显示,央行通过对银行的资金调节将很快会传导到市场层面。商业银行应付央行资金收紧的系列手段包括,超额备付、央票出售、债券出售和回购以及收紧贷款。 据悉,目前除了交行、农行之外,部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明显感受到了资金的不足,大部分的股份制银行超额备付金已经不足应付11%的存款准备金率,转而纷纷通过出售或者回购债券的方式来应对资金面的趋紧。 “但是毕竟债券交易的量不可能每天做很大,而央票又有到期期限,很难全部满足准备金的需要。为了应付进一步的紧缩政策,商业银行必须被迫收紧贷款。”工行内部人士称。 对于一直火热的股票市场以及宽松的银行流动性来说,上调存款准备金只是一次次温和的收紧,不过当温和的效应累积以至叠加,那么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就并不遥远了。 工行一直是资金很充沛的状态,但是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已经使得工行的资金处于平衡偏紧,如果再有多次上调,会出现资金缺乏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