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外资行缺不缺人民币 汇丰调节持币似乎颇有余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 03:12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夏峰 谈起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经营劣势,大部分人都会想到人民币资金来源的紧张:由于至今不能开展本地居民的人民币存款业务等原因,此前发布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也给予了外资银行监管指标的过渡期,即5年内达到“75%贷存比”。 不过,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作为在华经营最久的外资银行之一,汇丰银行已经在国内债券市场表现出了令业内惊讶的人民币实力。统计数据显示,汇丰在2006年21期记账式国债(3个月期)、2007年第2期记账式国债(1年期)和2007年第3期记账式国债(10年期)的发行过程中,分别中标26亿元、20.9亿元和2亿元,上述前两个短期国债的认购中,汇丰分别成为“标王”(总规模260亿元)和“榜眼”(总规模260亿元)。 虽然汇丰在国债市场“大手笔”的资金来源,既包括自有资金,也有客户资金,但该行能将“较为短缺”的人民币资金配置在收益率较低的债券市场中,至少表明该行有余地和能力调节手中的人民币资金,而没有被人民币贷款业务的快速增长严重拖了后腿。 一位不愿置名的外资银行人士表示,包括汇丰在内的主要外资银行,通过五年来的发展和积累,已经在内地市场形成了一定竞争能力。在本地子银行正式开业后,外资银行的品牌效应以及服务水准,必然能吸引资金雄厚的高端客户人群,因此其吸收人民币的能力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过去五年,外资银行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截至2006年12月底,上海市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652.40亿美元,五年来年均增长22.44%;各项贷款余额337.44亿美元,年均增长27.51%;存款余额195.97亿美元,年均增长42.33%。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个人存款占比也就是在20%~30%。这意味着,即使存在网点缺乏的明显劣势,大型外资银行吸收人民币资金的能力,也将在并不太久的未来赶上普通国内银行。 总之,外资银行是否会在日后的经营过程中,面临人民币资金缺乏的难题,还是不要早下结论的为好。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