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掠夺性借贷旧账重翻 花旗新伙伴被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 15:2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乐轩广州报道

  正在广东发展银行(下称“广发行”)竞标各方静待结果之时,花旗集团新外资盟友———美国第一联合资本公司(AssociatesFirstCapital,下称AFC)的资质问题又浮出水面。

  据美国官方公开的资料,AFC曾因针对有色族群的掠夺性信贷,在数年前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起诉。有国内相关律师表示,AFC这段历史,极有可能使其因为内控原因而影响其竞标团成员的资格。

  公开资料显示,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AFC前身———1918年成立的联合投资公司(AssociatesInvestmentCompany),曾是美国最大的次级贷款提供商,在当地低收入者的消费金融活动中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2000年9月,花旗集团宣布将以310亿美元的代价收购AFC及其所从事的业务。这宗收购于当年11月30日宣告完成。按当时公开的资料,AFC于1999年的发放贷款余额便达297亿美元,涉及48万美国家庭的房屋信贷。

  然而,这场并购案的背后,AFC已然陷入一场区域性的起诉。当时,AFC的合伙人正在底特律地区以对非裔美国人收取较白人更高的利息而遭到起诉。

  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在收购过程之中,花旗的投资者要求AFC不再从事如此掠夺性的借贷行为。

  但是,已列入花旗阵营的AFC却在次年再度接到了来自FTC的起诉。“系统性、广泛性地采用掠夺性借款手段”,成为FTC对AFC起诉的核心。

  AFC主要从事的次级消费金融业务,是对被认为更高风险的借款人提供的一种保险,其借款的费率水平高于信用良好的常规借款者。如,AFC可能对其申请按揭的客户收取借款金额8%的手续费。

  这些借款人往往是缺乏足够收入来源的穷人。

  FTC的文件指出,AFC先是通过误导与这些穷人签署借款协议。而为了自身的信贷安全,AFC往往要求客户购买原本是可以自由选择的高额信用保险。在贷款行将到期之时,AFC又通过对这些贫穷的借贷者不停地电话督促、向第三方透露借贷者债务等方式进行催债。

  最终,无助的借贷者将被迫借新还旧,并将这些贷款放进家庭贷款之中。

  对此,FTC认为,上述带有误导性的手段违反《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案》。同时,由于以不公平手段在借贷者贷款中扣去还款等,AFC还违反多项联邦法规。

  “进行次级借贷的客户都是穷人,他们往往需要借钱来渡过难关,而AFC的做法无疑让他们雪上加霜。”FTC的控词称。

  据当地媒体随后报道,这宗贷款案最终由于花旗方面同意支付2.4亿美元,而于2002年与原告方达成和解。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亚洲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当地居民的收入提高,许多全球性银行都想进入亚洲繁荣的次级贷款市场。而针对该市场中低收入群即将开展的底层的消费金融服务,便是复制与其本土类似的次级贷款模式。

  然而,在次级贷款方面经验丰富的AFC能否被广发行接纳,可能由于前述历史诉案而遭遇多重挑战。

  一位长期担任金融行业并购法律顾问的律师认为,AFC的旧案显示其在管理及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问题,而这是否符合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内部控制健全有效”的法定入股条件值得讨论。银监会2006年2号令《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第十条第五点明确规定,境外金融机构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法人机构的发起人或战略投资者,应当符合的条件之一就是内部控制健全有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