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快乐单身 > 正文
 

直面80后一代消费 财商教育引导消费习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 17:07 经济参考报

  对自小得万千疼爱于一身的“80后”而言,不少人已成为花费无度的“月光女神”、“负翁”。在无所顾忌迅速花完自己为数不多的工资后,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接济。

  对此,社会学者指出,这种消费行为折射出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这代人财商及价值观的扭曲,应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花钱无度的消费习惯常常使“80后”们入不敷出

    炫耀性消费特征

  靴裤、卷发……,用光鲜亮丽形容毕业一年有余的刘昕毫不为过。“其实我是风光其外,羞涩囊中!”刘昕敞开自己的钱夹,挥着两张百元钞票说,她没有分毫存款,这点钱就是所有的积蓄。她告诉记者,高级化妆品、美容、服装等衣物花掉了她每月的大部分工资,为此,她不得不在月末时负债生活,以速食面打发自己。

  记者发现,如此“月光族”在“80后”中屡见不鲜,连年轻的男士也开始不惜挥金买名牌、做美容,他们在对外表的追求和与同龄人外在的攀比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狂热。

  1982年出生的方蔚现就职于太原市一家私营企业,月薪2000余元,她向记者透露了她每月的开销内容。

  美容:一月4次,这是“雷打不动”的必要内容,约需500元。

  服装及饰物:不定期,不定量,根据喜好买。比较青睐ONLY、艾格等几个品牌,每月至少需300到800元,遇到格外喜爱的衣服,也许上千元,当然,这仅是“挥泪倾囊”之时。

  美发:每月两次营养护理,需300元左右,加上有时修剪、烫发、做花,还需300元。

  手机费:每月98元的套餐,但往往需加彩信、长途等费用近百元。

  餐费和交通费:最省钱的部分。出入打出租车,最多每月200元,用餐从简,最多每月400元。

  好在她住在公司为单身青年集体租用的公寓,省掉了为数不少的开支。如此看来,方蔚每月的2200元工资显然颇为吃力。

  与“80后”中的年轻女士相比,男士显然可以减少大量爱美导致的开支,却增加了更费钱的请客、送礼、购买名牌用品。在山西某省直机关工作的阿勇告诉记者,他的手机是新款百万像素的诺基亚手机,抽的是价格不菲的芙蓉王香烟,除了眼镜,全身都是名牌。他告诉记者,我感觉现在人们大多以“装”取人,从着装打扮上判断这个人的身份,最起码同龄人是这样。几十块钱的衣服穿在身上,别人会小看。为此,他不但每月花近千元用于请客、喝酒、送礼,还要时不时以重金买名牌服装、男士香水等高价物品。

  根据一项对“80年代出生者”和他们的父母“买东西时最看中的因素”的调查,孩子们更看中款式(占49.1%),父母更看中质量(占57.9%)。对款式的强烈追求,表明了“80后”群体消费的炫耀性特征。这种炫耀性不在于与富豪们的财富相比,而在于对自己品味的展示,在于对自己不甘落后于时尚潮流的追求能力的展示。

  独立容易自立难

  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普遍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不曾有辛苦和磨难的体验,便从象牙塔进入社会。他们脸庞看似成熟,举止也力图稳重,内心和行为能力却仍未“断乳”,依然离不开父母的呵护。面临供楼、供车等成人独立后应自行解决的一系列问题时,他们说父母会帮自己付首期,一切都顺理成章。 

  记者发现,由于在大学养成了花钱无度的消费习惯,许多“80后”工作后虽拿薪水,却时常入不敷出。2003年从天津某高校毕业的张鹏便是如此。他在太原某机关工作,月薪1100元。读大学期间时常打出租车的他,如今出门从来都挤公交车。对不断来访的同学,他每月要花至少300元迎来送往地请客;朋友、学长们陆续结婚时,他不得不频频送礼金,同时,他和女友的手机费、餐费、交通费等等,至少还需500元左右;倘若过节,送女友的生日礼物也是不能寒酸的。如此一来,他时常刚到月中便囊中空空无也,靠借钱度日,陷入了恶性循环。

  无奈之下,“80后”们不得不求助于父母。两年前毕业于山西大学数学系的小春,如今堪称有房一族,但事实上,房子是父母买的,他每月的800元工资,仅足以维持和女友的简单生活。提及此事,他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但很快恢复了自然、乃至自豪的神情。他告诉记者,刚毕业工资少,又要谈恋爱,不向父母伸手就不错了。已经毕业的同学大都如此,生活比在大学时还拮据。

  年过20的“80后”有的已经开始婚姻生活,其软肋越发显山露水,不但新婚家当需父母大力出资,这些独生子女还多数“家务低能”。尽管已完全成人,他们的日常生活还需父母伸手相帮。哈尔滨团市委去年对几十对已成婚的“独生代”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家庭中有30%聘用计时工来做家务,20%由父母定期为其整理房间,80%的家庭长期在双方父母家里“蹭饭”,30%的夫妇自己的脏衣服要拿到父母家里洗,一半家庭已经闹过矛盾,其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双方相互埋怨对方不会做家务,不知道照顾人。

  财商教育引导消费

  如果用艰苦形容上个世纪60年代人、辛苦形容70年代人,那么长在物质富裕、社会开放、经济起飞时代的“80后”,则少了苦难,多了甘甜,堪称幸福。然而与此同时,物欲滋生、信息多元等不利因素开始袭扰这些稚嫩的心灵,从他们凸显无度的消费习惯中,多少看出他们的迷茫无措。

  专家指出,某种程度上说,“80后”在自身价值观和财商的扭曲中是无辜而无奈的,他们缺少及时有效的指引和教导,这正是教育脱节之所在。而如何消除消费危机,尽快扭转由此陷入的恶性循环,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山西大学社会学教授邢媛称,在“80后”的消费理念中,自我有着独尊的地位。他们之所以如此特立独行地无度消费,与其成长的时代背景相关。日渐发达的经济和开放的信息社会,使这一代孩子没有资讯封闭的苦闷,更没有苦尽甘来的朴素意志。80年代人是独身子女的第一代,他们从小就是“小皇帝”、“小公主”,整个家庭的轴心都围绕他们而旋转,如温室里的鲜花被精心呵护。在上世纪80年代先天的文化土壤中,父辈积极乐观的存在状态使他们一开始便通过家庭的屏蔽而远离了苦难。在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在日渐改善的生活中,父母的溺爱使他们成为喝可乐、酸奶长大的一代。而用饮料喂养的这一代也是心理脆弱、唯我主义特征较明显的一代。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辛志勇分析说,除了成长环境,学校教育的滞后和家庭教育的单调也是造成“80后”今日窘境的原因。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小学、中学以学习成绩为首,大学注重学生的自发学习,但都忽视了财商教育,对学生消费行为习惯的指导更微乎其微。父母则尽可能营造优裕的生活环境,使孩子自小就衣食无忧。如此,当国际消费潮流和各种信息铺天盖地涌来,这些孩子便难抵诱惑,难免一味追求奢华和安逸。

  置身经济发达、信息开放的时代,通过学习和自我约束强化自己的财商,对“80后”已刻不容缓。人的一生也应有理性的消费观念。理财人士指出,作为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应建立科学的消费观,不盲从,不攀比,不浪费,科学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同时,消费知识的学习也不容忽视。丰富的消费知识可以赋予消费者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指导自己的消费活动,更重要的是可以少花冤枉钱。

  同时,巧妙的开支,也可为自己的挥霍留条后路。比如,没有储蓄的习惯,但可尝试通过购买保险来为自己营造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明天,这只不过是每年少买一两件衣服而已。失业有失业保险,老了有养老保险,东西丢失有财产保险,这样的生活当然更让人放松快乐。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消费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