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下神坛的GDP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1日 04:52 华夏时报
蔡志洲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GDP都是相当专业的概念,它是中央政府负责经济发展的官员、专家和大学里的教授研究的东西。不但普通的老百姓不关心GDP,甚至地方政府的官员也不了解GDP。这是因为,大多数国家在核算GDP时,是把支出法GDP作为基本流量的(中国是把生产法作为基本流量),支出法GDP主要包括三大块,即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在一个国家的某个地区核算GDP,首先有统计核算上的困难。一个单独的经济体的出口、进口和净出口的数据可以通过海关获得,而对一个地区,怎么统计出口外地或者从外地进口的货物和服务呢? 况且,它在现实生活中不那么重要,一个政治家竞选州长或省长,不必向选民允诺GDP增长百分之多少,老百姓不太关心这个,老百姓更关心你能提高多少就业机会、提供多少公众福利、税收会有哪些调整。而这些事办好了,GDP一定会上来,反之,GDP如果上去了,分配和再分配没有搞好,选民们照样有意见。所以,在相当多的发达国家,地方政府是不计算GDP的,而中央政府要计算GDP。 但在中国,GDP这个观念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你不管走到什么地方,大家都和你谈GDP,有用它表功的,也有对它痛骂的,还有编出很多笑话来挖苦它的。看到GDP这么普及,我们这些搞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的人感到很欣慰。如果说,毛主席把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了出来,变成了群众手里的锐利武器,那么,中国人民通过赶超实现现代化的雄心壮志,则把GDP从经济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了出来,变成了改革开放中的锐利武器。在这个意义上,GDP在中国走下了神坛。 此外,和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情况不同的是,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GDP核算时,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并没有建立,还谈不上通过对GDP以及它的各个分量的观察,对经济运行实施政府干预或者是宏观调控,GDP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反映中国以及各个地方经济总量,看看我们的赶超目标和现代化进程到底实现了多少。我们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也很简单,就是GDP翻两番。这样,GDP就成了一个考查政绩的指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作为有多大,要看GDP增长了多少。从这个意义上说,GDP又被端上了神坛。 在改革开放初期,这样做是对的,如果当时不强调GDP,不通过增加GDP来发展经济,中国现在可能还是遍布哲学家的国度,但是到了现在,经济学家成了主流。毕竟,对老百姓而言,吃饭穿衣比思想深刻来得更为重要。 但是到了现在,情况已经有很大变化。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计划体制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督促,那么到了现在,高速增长则更多地来自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居民对于财富的追求和创造。而在这种追求和创造过程中,国家、企业和居民个人都得到了利益,但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如地区间、城乡间、不同的利益群体间的利益差异开始扩大,环境受到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在变差,等等。在这种情况下,GDP或经济增长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就应该弱化,而经济全面发展、社会共同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等更加综合的发展目标则应该得到强化。换句话说,GDP要重新走下神坛。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