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09:58 新浪财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民生银行与财新传媒举办的2017“一带一路”投融资高峰论坛于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服务实体经济 融通全球市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现在国际上一些多边发展机构,像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投行、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到2025年左右,中国的人均GDP可以超过12700美元,变成一个高收入国家;认为到2030年前后,中国的经济规模会超过美国。

  演讲时,林毅夫从改革开放40周年,十九大报告,以及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来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理解“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

  十九大提出,我们现在是从站起来、富起来进入到强起来的时代。1949年建国,毛主席带领我们站起来,经过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到1978年我们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其实我们还非常的穷。

  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1978年中国人均GDP仅有154美元。这是什么概念?一般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方,但是我们在1978年的时候,我们的GDP连非洲国家平均数的1/3都没有达到,因为当年他们是490美元。

  从1978年小平同志推动了改革开放,到明年就是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我们做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这段时间我们国内生产总值每年的平均增长达到9.6%,是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同时,我们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平均每年达到14.8%。经过38年的发展,到去年我们的经济面貌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9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按照市场汇率计算,超过日本,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出口总量超过德国,变成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出口的产品当中97%以上是制造业产品。中国现在是继工业革命以后,英国首先是世界工厂,后来美国是世界工厂,“二战”以后德国、日本是世界工厂,现在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

  2013年的时候,中国贸易总量,进口+出口超过美国,变成世界第一大贸易国。2014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超过美国,变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2016年,中国人均GDP达到8100美元,成为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这段时间里,有超过7亿人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脱贫的努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追求的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一方面要富起来,另一方面要强起来。从富起来的角度来看,现在国际上不管是一些多边发展机构,像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是一些投行,或是一些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到2025年左右,中国的人均GDP可以超过12700美元,变成一个高收入国家。认为到2030年前后,中国的经济规模也会超过美国。

  “富起来、强起来,对国际上具有更大的影响和更大的责任。”林毅夫指出,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那些高收入国家,他们也同样的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对世界的发展负起了更大的责任。

  林毅夫在《超越发展研究》中指出,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经过多边或是双边的机构,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发展援助超过3万亿美元。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20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到现在能从低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只有两个,一个是中国的台湾,一个是韩国。到2025年左右,中国大陆这一经济体很可能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三个从低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经济体。

  1960年全世界有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到2008年只有13个从中等收入进入到高收入。这13个当中有8个是西欧的欧洲国家,本来收入差距就不大。另外5个是日本跟亚洲四条小龙,林毅夫指出,从这些统计数字来看,虽然二次世界大战形成了国际秩序,还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确实提供了很多援助,但是效果相当有限。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直是在低收入陷阱或者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徘徊。

  为什么发达国家提供那么多援助,做了那么多的努力,效果却有那么大的差距?林毅夫表示我们要看发达国家发展援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发达国家提供的发展援助的主要内容,有些是在人道主义上的,比如说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教育、改善健康。有些是在人权方面,比如说提供社会保障,强调男女平权,以及强调重视改革,要民主化。这些用意都非常好,出发点都是很值得让人尊敬的,但效果为什么这么差?中国现在作为一个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国家,要对世界承担更大的责任与应该提供的帮助,能不能做的比现代发达国家更好一点?

  每个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富起来,也希望强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经济发展是基础,经济发展指的是平均的收入水平要不断提高,收入水平要提高,就代表这个国家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也要不断提升。

  怎样才能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一方面是现有的产业要不断的技术创新,以及要不断涌现新的附加价值更高的产业。在这个过程当中,硬的基础设施,像电力、港口、道路,要不断的完善,同时软的制度安排,像金融、像法律、像政治治理,也要不断随着经济基础的提升而不断完善。

  从提供发展援助来讲,首先来看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当中最大的瓶颈限制是什么。实际上在这么一个现代化过程当中,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瓶颈限制是基础设施,就像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大家常讲的要致富先修路,必须先改善基础设施。

  习主席2013年8月份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2013年的10月份在印尼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现在称为“一带一路”倡议,它是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作为抓手,来共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希望发展中国家能够共同繁荣。

  “基础设施对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我们发展中国家清楚,美国也是清楚的。”林毅夫表示,所以在2011年的时候奥巴马总统提出印太经济走廊,从印度连通基础设施到太平洋,叫“印太经济走廊”。并且同年提出新丝绸之路,主要的内涵是阿富汗跟中亚五国以基础设施建设,给他们找到一个印度洋的出海口。

  这个内涵跟“一带一路”建设其实有很多共通的地方,美国提出的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倡议效果不明显,但中国提出的基础设施“一带一路”建设,可以说是风起云涌。为了基础设施“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银行,这个倡议刚刚提出的时候,美国是公然反对的,但是有57个国家是创始成员国,现在已经有77个国家是成员国,而且还有很多国家排队等着加入。目前是除了世界银行之外,全世界成员国最多的国际发展机构。

  今天5月份的时候,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峰会,有29个国家的元首出席会议,还有一百六十几个国家或者国际机构的代表团参加。为什么同样是基础设施的倡议,中国得到这么多的支持,而美国是无声无息?林毅夫认为,主要是中国在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以基础设施做抓手的时候,有四个比较优势:

  一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特别的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需要资金投入的工作,中国有3万亿外汇储备;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智库,那么就必须有产业的发展。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些发展的比较好的经济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当他们要从农业经济转变成工业化经济的时候,都抓住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期,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从现有的生产国学到他的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往海外转移的时候,抓住那个机遇,实现他们国家的现代化、工业化。“二战”以后日本抓住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期,60年代、70年代亚洲四条小龙抓住日本产业结构的窗口机遇期,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抓住亚洲四条小龙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期,实现了工业现代化。现在也到了中国要产业结构调整的窗口机遇期,随着工资上涨,我们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比较优势不断丧失,那么主动的或被动的一定要转移出去。但不同的是中国的规模。

  6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制造业雇佣的总共的工人数是970万,80年代的时候韩国整个制造业雇佣的人数是230万,我们台湾150万,香港100万,新加坡50万。这次中国大陆雇佣的制造业的人数,按照第三次经济普查,是1亿2400万,当中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就超过8500万。这些产业的劳动力即将释放出来,而我们“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现在的GDP普遍在我们一半以下。在这种情况下,正好承接我们的产业转移窗口机遇期,再加上基础设施建设。他的经济很可能像我们改革开放以后,或是60年代亚洲四小龙那样快速的发展起来。

  四是发展理念、发展思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每个发展中经济体都在努力的发展他们的经济,希望实现工业化、现代化 ,但是成功的非常少。最主要是二次大战这些新成立的经济体,普遍是拿发达国家的经验跟发达国家的理论作为他们政策制定的方针政策,而不是像我们在十九大里面讲的走自己的道路。所以,他们在一些看起来非常好的理论跟思路下,推行的结果很差。发达国家的理论以发达国家的制度发展阶段等等作为前提条件,发展中国家普遍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因此以发达国家的经验拿到发展中国家来,难免有我们所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问题。

  总结发达国家跟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经验所形成的理论和思路,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抓住他们的机遇,发展他们的经济会比发达国家理论跟经验有更多的参考借鉴价值。这样讲起来,“一带一路”建设可以给“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带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所以他们会非常的欢迎,非常的支持。

  除了发展中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外,发达国家也在积极参与。因为发达国家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面临的问题是整个世界市场的疲软。如果“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帮助沿线国家把经济发展起来,创造更大的外汇市场,这样对发达国家也是有好处的。这也是为什么像英国、德国、法国都会积极参加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原因。

  “这对于金融来说也是一个机遇,因为这些基础设施需要融资,它的产能发展也需要股权投资、需要融资,世界经济发展的更好了,金融也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林毅夫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在中国富起来、强起来过程当中,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传统。很可能带来的是习总书记在2013年亚洲博鳌论坛上面所说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们可能迎来世界每个国家共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富起来的这个梦想的时代的到来。”林毅夫称。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