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3日11:32 新浪财经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宋晓梧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宋晓梧

  新浪财经讯 “第二届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于9月23日在河北保定野三坡举行,主题为“改革推动力”,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宋晓梧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这次振兴东北,一定不要再把GDP或人均GDP指标作为第一衡量标准或主要衡量标准,他认为应该重点看以下两个指标:

  一是东北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和区域生活条件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否缩小。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设施基本完备,即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民生状况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供水、供气、供电、供暖全面覆盖,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航等现代化交通设施基本具备作为衡量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准。

  二是人口分布、经济布局、生态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按照各地区功能定位,促进人口分布和流动与经济、产业相协调,使人口、经济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以下为发言实录:

  宋晓梧:非常感谢会议组织者,按照会议的要求,让我讲振兴东北的题目。首先我要讲东北振兴从2003到2013这十年取得了重要阶段性的成果,主要是在这一时期,东北的经济综合实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增长,第二我们实现优先在东北采取一些政策,对全国起了很好的作用,比如促进城市转型这个工作在东北开始,还有税收从东北开始,这些都对全国起了一定的扩展到中部地区的崛起,很多政策是东北先摸索出来的。

  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原来东北取得的比重,2013和2012年的比较,国有企业占的比重有很大的变化。现在东北面临着新的严峻的局面,特别是到2012年、2013年,东北地区的GDP增速还高于全国,2014年以来出现了“自由落体式”下降,其中主要是辽宁出现了“断崖式”下降。这里面绿色的是辽宁,大家看一看。全国在7.5%到6.9%,东北的几个城市下降的情况比全国更为严重。

  为何现在又面临如此严峻的经济局势,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很正确的:目前东北地区发展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这其中有全国“三期叠加”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

  应看到东北过去十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国重化工业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这正好发挥了东北经济结构的优势。随着国际市场大宗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国内(粗放式)经济“换挡” ,东北的这一优势转化为劣势(石油、煤炭、装备制造等)。

  曾经在2013年,有记者问我,你认为东北这十年主要体制机制的变化促使了东北经济的高速发展,我说东北得益于这十年最大的发展,他和东北的原有的产业结构契合,这样东北经济发展比较快,当然体制机制也有很大的变化,刚才也提到了。2013年我也说了,现在全国经济在下降,如果全国的经济下滑,东北经济的下滑速度一定在全国最大,但我没想到这么快,这是我2013年讲的,当时也报报道了。同时也看到2003到2013年的东北高速增长出现了一个问题,掩盖了东北地区改革的问题,我们过去评价就是这样,他反而掩盖了一些问题。比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远未理顺,创新发展相对滞后,社会、民生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欠账。经济一旦下滑,东北诸多内在问题必然凸显出来。

  我们可以看看从2003年到2012年这十年,他实际上很多问题并没有解决,比如投资率消费率比严重扭曲,东北要严重的多。具体数字就不讲了。

  第三产业比重东北与全国比较,东北三省国有经济比重比江浙地区仍然高出20-30个百分点。国有经济的效益和活力仍然偏低。

  创新投入与产出明显不足。我们可以看到在东北的情况,在全国不是靠创新和新的经济发展来带动GDP,是靠传统的能源产业。

  这是工业企业新产品比重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到2012年的时候仍然是全国倒数。居民收入增长相对滞后,虽然经济增长了,但是居民收入增长滞后,城镇基础设施也非常落后,我们可以看到红色的,东北与全国的差率,有的都差47.26,全是负数。所以我们不能说东北这十年GDP增长比全国快,东北就好了,你认真看一看东北在GDP增长快的这十年,内部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我说的都是出自于发改委、东北司,到2015年的东北的统计数据。

  历史形成的负担沉重,社保资金缺口压力大。分来需要东北解决的问题东北没解决,我们为东北特别制定的政策,全国实行,结果其他地方尽快的发展,东北问题反而没解决。当时我也下去找了一些企业,中央出钱、地方出资金,人们都找到工作了,现在的问题又出来了,具体数字不念了,

  老工业基地企业职工开始进入大规模退休时期,社保基金支出大幅增加,目前已经出现了预期风险。2014年,辽、吉、黑三省养老保险赡养比为1.9:1、1.7:1、1.4:1,远超过全国平均3:1水平;东北三省职工医疗保险抚养比都在2:1左右,均位于全国排名前五位。

  厂办大集体改革进展缓慢。东北厂办大集体人数占全国近55%。虽国务院提出从2012年三年完成改革的目标,但地方总体进展不大,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认为改革资金缺口大,社会保险问题难以解决,地方负担太重,且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和新的攀比。(辽宁省属厂办大集体3041户,涉及职工46.1万人,离退休人员26.9万人,改革成本约500亿)。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问题依然艰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尚未根本建立。资源枯竭城市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不足,由于矿产资源生产引发的沉陷区地质灾害问题严重。

  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这些意见是非常正确的,首先提出了准确认识全面振兴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其中首先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同时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抓好组织落实 。其中前四条讲的是实质内容。

  应该说东北近期情况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特别是2015、2016中央的政策,具体情况有所好转。今年7月份东北地区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0.8%,与全国平均增速的差距,从2016全年的5.5个百分点收窄至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税收增长24.6%,分别高于东中西部地区增速16.4、10.6、4.7个百分点。高端制造业税收增长:计算机通信及其它电子设备增长32.4%;电气机械和器材增长26.7%;汽车增长8.8%。传统行业税收增长:非金属矿物制品41%;有色金属冶炼加工33.3%;纺织业25.5%。这并不说明GDP的增长有很好的基础。

  另外有一个数字,我希望经济学家进一步来分析。近两年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和东北的GDP是反着的。这说明什么问题?由于时间问题不再展开,有一种说法是GDP大幅度下降有一部分原因,比如高楼大厦、造船厂,实际上GDP增长很大,和居民的关系并没有太大的密切关系,你的GDP下降了,居民也没有什么太大变化。本来我想做一个图,辽宁的GDP下降的情况和生活水平增长的情况,可以看到很多问题。

  根据前面讲的情况,我谈一谈个人的意见和在东北调研的学习体会和思考。全面振兴东北的几点思考。

  第一就是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东北地区,政府出面分解投资指标,分解招商引资指标、党政纳入全国。省委书记一上来就是我今年投资增长不得低于40%,去年增长40%的基础上今年再增长40%,而且不能造假,但是到了市县就不行了,说实在不能投了,这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一个问题,这是东北特有的吗,绝对不是,但是东北更为突出。所以如果不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会出现问题。

  第二,国有企业占比过高,重大占比过高,至今仍然存在,有很大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国有企业改革,刚才大家讲的很好,我就不讲了,我是按照他的思路来讲,我只说一下,提出国有企业改革实行价值所有权的分离。

  再一个是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并重,现在不要再用旧的动能分解指标,这实际上是用旧动能办新产业,而如果我们改善新的经商环境,一个税收、金融、融资问题,给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实际是促进传统产业的新生,所以不要把传统产业看成旧动能,把新生产业看成新动能。旧动能把钢铁水泥划成破铜烂铁,这两个要并重。

  再一个要加强区域合作,整合资源优势。另外加大对外开放,拓宽国际市场。这个东北同志不太服气,在国际环境下,有人跟我说,我别的不说,你就在深圳的地方,你看看深圳还是不是这样,还有多少国际投资,你说这话我也不好反驳你,但是这并不表示我们东北就可以不努力的去开拓一个市场,抓紧一带一路去开拓市场。

  还有一个思考除了东北要做的工作,国家也要做,比如实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减轻老工业基地负担。为什么国家迟迟不执行呢,那是为全国做贡献,现在造成了东北的企业养老负担非常重。企业效益大了,我在深圳投资交养老保险7%,到东北投资交22%,这差多少。所以这次振兴东北,一定不应再把GDP或人均GDP指标作为第一衡量标准或主要衡量标准,而应该重点看以下两个指标。

  一是东北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和区域生活条件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否缩小。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设施基本完备,即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民生状况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供水、供气、供电、供暖全面覆盖,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航等现代化交通设施基本具备作为衡量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准。

  二是人口分布、经济布局、生态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按照各地区功能定位,促进人口分布和流动与经济、产业相协调,使人口、经济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