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新莫干山会议·2017”定于2017年9月15-17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行,主题为“科技创新与社会变革”。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出席致辞。他指出,表面上看,技术是中立的,不会带来偏差,但实际上这些设计和数据背后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偏见。互联网上的歧视也有很多。比如你在互联网上买东西,如果你总是喜欢按价格排序,总是倾向于去点击收藏购买那些最便宜的东西,那个性化推荐系统推荐给你的全部都是特别便宜的商品。这背后是价格和经济上的歧视,系统会认为你很穷。
以下为演讲实录
周涛:在大数据时代,我们面临的最大矛盾,就是可获取数据总量的爆炸性增长和普通人分辨甄别数据的矛盾。亚马逊上有500万本书,淘宝上有12亿单品。人类是通过几百万年的时间,才慢慢适应从一个树上活动的猴子变成在大地上行走的人,但是短短半个世纪,我们从一个信息匮乏的社会,变成信息极度充裕的社会。不管从身体,还是大脑,我们其实并没有做好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社会生活的准备。与其说我们是信息的主人,我们去驾驭这些信息,不如说我们很多时候是出生的婴儿,我们被互联网、服务机构、中介一勺一勺的喂下去这些信息,但我们不知道这些信息背后到底哪些是营养,哪些是副作用。
所以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是看我们这一代人是否真正做好了进入大数据时代的准备,还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在我看来,大数据时代,或者我们说未来数据时代,带来最大冲击和挑战,还不在于数据的安全和隐私,而是在数据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
我给大家讲两方面的东西,第一方面,我想谈一下数据中立性的问题。我们表面上看起来,技术应该是中立的,它本身不会带来偏差。实际上这些设计和数据背后可能会带来很大的偏见。举个例子,这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美国有一个设计师叫罗伯特·摩西斯,这个人有一定的种族歧视,但在那个时代很常见。他在给纽约城市做设计,过两边桥口都有一个低矮的桥,这个口实际上是公共汽车过不了,只有私人小轿车才能过,而那个桥又很长,这就使得往往穷人乘坐公共工具,他们是到不了这些公园,这些公园则变成了能够乘坐私家车的富人之地。
虽然说它没有把歧视写进某个文件中,但这个设计本身就使得歧视嵌入在城市中。在五六十年前在美国这种歧视是非常常见的,但现在是不得了的歧视。
那互联网上比这个还要更隐讳的多。我是从2007年开始做一些个性化推荐的工作,个性化推荐,其实不是一件神秘的事情,他本质上就是去看,一个人原来的消费记录和他消费的习惯,去判断他喜欢什么东西,忍受什么价格,然后给他们推荐。在个性化推荐中,对一个人会给出充分的画像,其中很重要一块就是价格敏感度,就是这个人对价格是不是很敏感。
大家可以想像,如果一个人,他平时很穷,或者就像学生党,一般没什么钱。那我在搜索一个类型的商品之后,我总是喜欢按价格排序,总是倾向于去点击收藏购买那些最便宜的东西。如果我长期有这样的习惯,将来你搜索任何一个东西,因为你在系统中价格敏感度这个维度得分特别高,所以你能看到,所有推荐给你的,和你看到前N页全部都是特别便宜的。这是一个小事情,但是它的背后其实代表着是,我根据计算机表面上做起来是非常中立,我是为了提高你的点击率做了这个判断,实际上他背后带来是价格和经济上的歧视。比如LV店门口挂一个穷人与狗不得入内,肯定会被砸掉,但是互联网上这些歧视会隐讳的多。
我们假象,走到一个城市里面去看,我们如果需要设计一日游一条线路,很多时候我们都把它交给计算机来设计。有的时候到系统中去看我们的顾客,有几百万顾客可以选择,很多时候计算机会做推荐。当我们在大学的时候,规划我们的人生,也许将来依赖于人工智能。随着人工智能能越来越深入清晰的去了解我们的过往,包括了解我们的经济生活水平,了解我们的家庭,它原则上能够作出越来越适合的推荐。
在未来一个穷人,一个富人,会抵达城市中不同角落,他会下载不同的课程,会规划不同的人生,那在那个时候,我们原来在虚拟世界,正是因为人工智能获取越来越多的数据,所以它更好了解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习惯,我们的背景。
那么这些看起来越来越精准的信息推荐,实际上可能使得我们穷人和富人,抵达了不同的角落,规划了不同的人生,选择了不同的课程。而未来在虚拟世界带来的差异可能更大,从而他们有可能从小这些出生好家庭的人和一般家庭的人,可能他的人生观,他的视野,他的格局,以及他的成长轨迹可能会变得更不相同。
其实技术本身发展的不平衡,也会带来一些中立性的偏差。那中国是一个在几千年来都重男轻女的一个国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女婴一出生就夭折,甚至被活活的淹死,被活埋掉等等。虽然现在扼杀女婴的事情在现代中国已经很少,但直到现在我们依然不允许公立医院的医生告诉爸爸妈妈,婴儿是男是女。
我们除了男女抛开不提,我们现在有了更多的技术,通过B超,通过彩超,通过基因技术可以发现出生前的重大残疾。如果发现重大残疾,医生一般建议流产,这是很好的技术,没有什么坏处。但是我们想想,由于彩超技术发展在前面,所以能够被B超发现的一些重大残疾,这个孩子活下来的可能性就变小了。最近基因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很多重大的隐形疾病可以通过基因发现。如果基因技术发展跑到B超前面,显然容易被基因发现的这些问题,可能小孩出生的概率就会变小。
看起来哪怕是同样严重的先天性的疾病,一个孩子,有多大概率能够出生出来,我们且不说出生下来是好是坏,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不同生物医疗技术发展的现状,其实是这些技术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要不要放弃这个生命。
现在我们通过一些代谢的分析,我们是可以找到一些疾病的,它能够在二三十岁以前,他都能够生活的很健康,但是它二十多,三十岁以后,可能会遗患重大的疾病。有些人的智商他不是弱智,但他好像比平均的智力要稍微低一点。当我们对一个人未来健康、生理、心理能力描摹越来越清楚的时候,那这些人未来有没有机会出生?还有多得大机会?这些都是涉及到技术,会不会由于它自身发展不平衡,或者技术本身带来一些中立性偏差。
第二个大的问题跟大家讨论技术时效性的问题。
我翻译一本《大数据时代》,曾经举了一个很极端的例子,说将来我们能够有技术去预测犯罪,从而在你没有犯罪的时候就逮捕你,这样的例子好像在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发生。但是美国国土安全局已经在反恐系统中,通过人脸识别以及轨迹和记录,来判断一个乘坐飞机的人,多大可能性是恐怖分子。如果你被判断疑似恐怖分子,就可能有几个小时的检查,经常会误掉这些飞机,这依然是相对比较极端的例子,它背后的问题是,尽管这个技术能够提升社会安全度,但是我们应不应该为尚未发生的罪行来买单?如果这个例子跟我们生活还。
那我再举近的例子,也就是酒驾的例子。酒驾背后其实也有很强的数据支撑,但是酒驾本身法理是微妙的,因为你喝了酒,所以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大,因此在没有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就先把你逮起来。但是它背后依然想做的事情,是为了避免更严重的公共安全事故,所以把它写进法律。如果我们觉得酒驾习以为常也都能接受,那我们再往后看未来三四十年,如果无人驾驶变得非常普及,大家可以想像,人驾驶毫无疑问,在一半以上无人驾驶车辆中是最危险的因素,因为其他人通过物联网早就排好队了,现在我们看到酒驾入行可以接受,那再过二三十年,我们会不会接受手动驾驶入行,因为在那个时候,可能90%交通事故都是由真人造成的,那是不是要剥夺我们手驾的行为。这就是我们要不要为可能性来买单。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年轻的时候有过很多不该做的事情,犯下不该犯的错。举个例子,比如说当大家在中学的时候,可能打过一次架,因为这次打架,可能在公安部门有过一些不良记录。在大学为了爱美,为了爱虚荣,买iPhone,借了校园贷,拖欠很多年。这样的事情在现在数据分析能力中,都能够被记录下来,所以十多年前的一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三十岁的你去买车,买房,而影响你的创业,第一笔融资,尤其是债权融资,可能影响你在婚恋网站中的排名,使得你找不到心仪的对象。
我们经常有一句话说,我们要怀揣梦想,但绝大多数都还生活在当下。如果说某一天,我们生活前五年,十年,二十年的时候会影响现在,而我们现在的行为自然又会影响五年,十年,二十年以后的生活。大家可以想像,这到底是一种幸福,还是一种巨大的负担。在那个时候,尽管中国有一句古话:浪子回头金不换。是说我们犯了错误,我们的兄弟姐妹,爸爸妈妈会原谅我们,但是计算机会遗忘这些问题吗?人工智能会相信我们吗?当长期信息被记录,我们可能最好的选择,按照主流价值观,按照最正确的方式前进,这个时候所有的特立独行,所有的放荡不羁,恐怕要付出的代价都比以前更大了。
最后我想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发展,未来除了它会带来伦理问题,未来整个伦理和道德规则的建立也许不再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举一个简单例子来看,为什么说将来我们连道德伦理法则制定可能都不能拿在手上。依然回到自动驾驶这个例子,我们想象一个场景,我们在路上开车,突然路上窜出来一波人,这波人是违反交通规则的,横虫马路。一种方式是开过去,压死这些人。另外一种可能性,左转一下压死旁边这个人,但这个人是无辜的,但可以少死。另外一种是干脆,我右转,自己会受重伤死亡,但其他人都不会死。
有的人牺牲自己,不愿意伤害别人。但有些人相对自私一点,愿意伤害别人,不愿意伤害自己,但不管我们那个时候做什么样的抉择都是自己的抉择。
但是我们现在坐在一辆车里面,我们需要人工智能机器人,帮你判断你到底是牺牲自己,还是压死四五个违规者,还是压死一个无辜的人。在这种大的道德伦理拷问的背后,也许作出回答的是人工智能或者至少他需要我们,把我们的道德伦理变成一条条冷冰冰的规则,然后再变成一行行代码,最后写在机器里面去。那个时候,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人类的尊严会受影响吗?我们谈我们人类的道德和人格力量会受影响吗?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传感器在我们人类社会中逐渐渗透到社会里面,我相信很多原来需要我们做决策的地方,会逐渐由计算机来做决策。
我们不知道未来的世界,现在我们人类很厉害,在这个世界中是绝对的统治,但是任何一个物种都有盛衰,它也会消亡。我们不知道人类会因为什么样的原因,某一天走向衰落或者走向灭亡。比如说是小行星碰撞,把人类撞没了,也有可能由于自己导致环保问题埋了自己,也有可能人工智能发展改变了这个物种或者重塑了这个物种。
回过头去看几千万年前,可能有某一只猴子,他从树上下来行走,最后变成了人。假设这些猴子都能活到现在,有人这么聪明思考,他可能会埋怨这只猴子,因为这只猴子变成了人,所以其他的猴子被赶出了栖息地。如果我是这一群猴子的话,我会觉得很骄傲,也许我生活的家园大幅度缩小,但是从我背后走出了一个更强大,更智慧的种族。
所以我不知道在人类往后发展,通过机器的进入,通过基因工程,通过很多大的变化,我不知道人类最终会走向何方?会不会从我们下面几代就有一个更高的智慧。作为一个研究人员,我仍然希望科学家,还有我们的艺术家,还有经济学家,社会学习,依然包含热情在前沿上探索。不管是为我们自身,还是为下一个新的智能形态做最好的准备,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