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世华智业和商界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球企业家生态论坛”于2017年9月9-11日在北京召开。华泰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梓木先生发表了演讲:
我知道大家现在都很累了,好在我是最后一个发言。
华泰保险是我从21年前于政府下海创立的,一路走来走过的风风雨雨,走得不是很快,做得也不是很大,但做得很稳很扎实。坚守了保险的本质,坚守的诚信、规范和创新发展的初衷,一路奔波,经历了国家四个五年计划,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战略转型。
首先走了一条文件经营和健康发展之路。看起来简单,但实际做到并不那么简单。
纵观国内保险业,华泰保险属于一家稳健发展的代表,有数据表明企业活过五十年不过5%,超过一百年的连1%都不到,我们华泰保险到现在已经存活了21年,我们的目标是要做百年老店。
在我们国家的保险业里做董事长超过20年的只有三个人,平安保险的马明哲、泰康人寿的陈先生还有华泰保险的我,在一个岗位上做过二十年就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今年全国召开经济工作会议,除了国有公司以外,只有我们这三家公司应邀会议,说明我们是稳定的、健康发展的。我们一直希望成为中国保险业的一颗健康种子,代表一股健康的力量,我们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自成立起就盈利和分红的保险公司,这在全国200多家保险公司当中绝无仅有。
企业办得好不好究竟是看规模还是看效益?这是企业们常常讨论的问题。
世界500强比的是规模和效益,一般来说规模大效益并没有那么好,上市公司看市值,中国企业500强多半看规模,因为多半是国有企业。
我们在2008年国企协发表的500强当中,我们在规模上牌位294位,利润第48位,但收入利润率我们排在第一位,说明我们的效益还是很好的。所以我们将公司定位为质量效益型企业,质量效益成为公司的精英。
这样对不对?这涉及到企业家是干什么的。
企业家两个功能:创新、创立。通过创立增加社会财富,通过创新推动社会进步,这是企业家的两大社会职责。
那企业存在的商业价值到底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盈利,而不是有多大的规模。盈利表明了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被社会认可了,如果企业不创造价值,不为股东提供利润,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浪费,而且你也不能成为一个真正各个意义上的企业家。
按照新的商业文明,企业家的最高境界是追求企业社会价值的最大化,而不是短期利润的最大化。换句话说,赚钱不应该成为企业的唯一目的。
如果仅仅盯在赚钱上还不是一个合格的称职的合格社会企业家,什么是社会价值在我看来是客户、股东和员工三者利益构成的。等边三角形构成企业价值的内容,等边三角形越大企业价值越大,在等边三角形的周围画一个圆,这个圆就是企业的社会价值。
我们是从一个内生式积累变成集团,刚才主持人介绍了我们有财险、寿险、资管、基金。我们的净资产由初创期的13亿万增加到130亿,总资产400亿,寿资管理资产最高规模达到了3600亿,主营业务的复合增长率达到33%。公司股东不仅通过分红收回了他们的投资,并且账面每股净资产也增加了7倍,市场交易当中实际上是增加了17倍。
大家对保险业稍加关注的会注意到保险公司到底是姓“保”还是姓“资”,国务院总理喊出了保险公司要姓保,为什么?这涉及到保险与投资功能的证券化。
这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保险公司确实出现了两类:一类姓保,一类姓资。华泰保险是属于前者,姓保。所谓姓保,就是坚持保险的风险保障与风险管理功能,吃保险这碗饭,挣保险这份钱;姓资是将保险作为融资平台,追求保费规模的增长,资产驱动负债。这曾经在我国大行其道,对资本市场带来大量的影响。
稳健型保险公司应当是负债驱动资产。当然也有人说负债和资产可以双轮驱动。但就我看来,就保险的本质来看,还应该是负债驱动资产。保险资金的来源、性质决定了保险资金运用的特点,就是保险钱虽然来得容易但不是随便投的。所以不仅保险要姓保,资金运用也要姓保。
保险的使命是使生活更安宁而不是更美好。保险是雪中送炭,投资是锦上添花。如果把保险的投资作为雪中送炭的话,当危机来临的时候一定会感到雪上加霜。
保险公司负债成本过高,投资风险过大,保险公司就进入非常危险的地位,不能把一家保险公司的命运压在资本市场上。如同不能把一家老小压在赌场上一样,不能把中国的资本市场变成赌场,把险资变成赌资,管家变东家,劣币驱逐良币使保险业成为冒险家的乐园。管家变东家,其实你是管人家的钱,不是你自己的钱,不是你想投什么就投什么,赌赢了自己是英雄好汉,赌输了胜负买单。
这种情况市场存在了好几年,好在今年全国金融会议后,国家出重拳治理并出现了扭转。
中国许多企业家想学巴菲特、做巴菲特,但如何把握巴菲特投资理念的阵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7年前我在央视《对话》栏目中和巴菲特做过面对面的沟通,我说您作为投资大佬更应该喜欢寿险资金,可买到的公司都是财产保险公司,为什么?巴菲特认为,寿险确实提供长期资金,但是这种长期资金有着固定的副成本,这种负债的要求在资产配置上的要求水平特别高,尤其是受利率影响非常大。尽管我每个月都能和美联储主席吃饭也搞不清楚利率的走向。财险公司好在成本率不过100,你的资金就是白用。所以巴菲特选择财险保险公司,也就是说巴菲特非常注重资金取得成本,过高的资金成本巴菲特也是不要的。
我们这20年完成了两次战略转型。
第一次占战略转型是2000年,公司成立了三年多经历了快速成长后,召开了一次香山会议。提出不以保费论英雄,要以质量效益比高低,建立集约化管理、专业化经营、质量效益型发展的方针,实现了第一次战略转型,当时人员就减少了1/4,市场份额随之下降,由第四位下降到第十几位。证券市场周刊还发表了封面文章《华泰滑落》。但这一天我们公司首次呈现了承保利润,成为我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一个企业追求什么?是做大做强还是做好做久?应当说做大做强是企业发展的美好愿景,谁都想,但不是谁都能做得到。脱离了市场环境和自身能力的两个关键因素,盲目的做大做强就可以进入危险时速,掉进失败的陷阱。
我们看了看,世界上保险公司破产的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多元化,第二就是投资失败。中国的经验教训主要是部分保险公司追求保费规模的盲目增长带来公司业务的长期亏损。历史上有的保险公司已经出现了负资产100个亿,这种情况在国外是一定要破产倒闭的。但是在我们国家为了避免引起社会上的动荡,我们用保险保障基金实行了资本救助。其结果是什么?公司没有倒但市场环境遇到很大的破坏,其实是劣币驱逐良币。
中国保险市场要想真正走向成熟必须建立起真正的退出机制,不能为了稳定该倒的不倒、该死的不死、该活的也活不好。
在最近全国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中国金融企业没有大道不能倒的这一说”。
现在有一些大公司也面临着改革。
就华泰来说我们选择了做好做久,尤其是作为一个金融企业经营的是一种长期信用,应当选择做好走久。2000年元旦时我给未来50年董事长写了一封信,放在封存箱里,能看到这封信就很荣幸了,因为企业毕竟存活了50年。
两个转变。华泰财产保险市场上率先实现两个转变:简单规模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过度依赖投资收益实现承保利润转变。2010年承保利润首次超过了投资收益。“十一五”期间,华泰财险以1%的市场份额赚得整个财险行业31%的利润,成长为业内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典范,被业界称为“华泰现象”。
第二次战略转型是什么?中国保险业是大公司形成历史垄断、规模优势明显,行业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愈演愈烈,中小保险公司生存艰难,路在何方?
十二五期间,华泰保险启动第二次战略转型,在集约化管理、专业化经营、质量效益型发展的战略定位中增加了差异化竞争的新内容,提出要做细分市场的领导者。EA门店模式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目前已经建立起4000多家门店,现在以每年1000家递增,其价值特点表现在一个贴近、两个创造、三个转变、四个实现、EA文化。
这是我们近十年的业务增长情况,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4倍,复合增长率是24%,净利润18.1倍,复合增长率是33%。
这是总资产增长了4倍,复合率是17恩%,净资产回报率是13.22%。
下面还要看看战略转型升级迈入价值成长之路。
战略转型的目的是什么?有的是公司是为了生存,有的公司是为了发展,我们是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一次战略转型是从简单的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这时期重的是利润,成长性很好,但规模成长不够,不够变成边际效益受损,在中国垄断市场上非常难以生存。
第二次战略转型是从利润成长到价值成长的转型,主要任务是换跑道,实行差异化带完成。前年我们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明确提出华泰保险要从利润友好型向又好又快的价值成长型转变。
我们看看科尔尼企业的模型,这是企业最简单最容易看到的一个经济模型,左下角是表现不佳者,企业没有做大也没有做好,这种企业是失败的企业。左上角是简单增长型,很多企业重规模,利润不佳甚至亏损,这样的企业在保险业、很多行业不是少数。右下角是利润增长型,我们华泰这十年基本就是利润增长型的企业,但现在是否具备条件向价值增长型升级了呢?右上角是非常好的,又好又快,在规模和利润增长上超过同行,取得行业领先定位。
价值成长,我们确定的4要素:一是客户,二是品质,三是规模,四是利润。现在客户竞争已经成为竞争的主战场。
根据我们的“十三五”规模提出1+2倍增计划,就是主营业务收入增加2倍,利润增加1倍。那我们做到了吗?2016年华泰保险保费收入、人寿的新单标保、华泰自官的投资收益同比均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财产险保费增速是35%,是行业的2倍多,车险保费增速是行业的4倍,承保利润同比增长13%,华泰人寿新单标保连续三年增长,实现43%的增长,承保利润也上升了22%。应该说又好又快的价值增长在华泰开始有所体现。
机遇永远存在,就看准备好了,在同样的历史环境下有的等待转型,有的公司在弯道超车,还有的公司在转型后加速发展。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状态?就是企业的准备度不同。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不论遇到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机遇比挑战大,办法必问题多,就是一个好公司,一个有价值和成长性的公司,否则是没有希望的公司。08年金融危机华泰提出不求大富大贵,但求从容面对。在目前监管风暴来临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华泰提出机大于危,努力实现公司的价值成长。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