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08日14:21 新浪财经
SFI理事长、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姜建清 SFI理事长、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姜建清

  新浪财经讯 “第七届上海新金融年会暨第四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于2017年7月8日-9日在上海举行。SFI理事长、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姜建清以“为金融科技正名”为题发表了演讲。

  姜建清首先回顾了金融科技的历史,金融科技在每个时代都有鲜明的特征。由于近几十年来,人类的科技创新成果比过去几千年的总和还要多,所以金融科技突飞猛进。“金融业的高速发展和现代科技,尤其是计算机快速发展的阶段衔接,促使金融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他强调,不少人给新兴科技企业贴上了创新者、颠覆者的标签,而认为金融业是传统色彩很浓的行业,“其实,金融业在科技应用方面,从来不是保守者、落伍者,而是最早的实践者、改革者和推动者。中国金融业的科技革命,一直在静悄悄的进行”。

  姜建清表示,金融科技革命已经引发了货币形态从实物货币向虚拟货币方向发展,银行概念从支付融资中介向信息中介方向发展,柜台服务从人人对话向远程移动互动方向发展,金融与科技之所以能够密切融合,当代金融科技之所以如火如荼,是因为金融与科技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两者记载和处理的核心都是“符号+数字”。

  在他看来,金融主动拥抱科技是金融竞争推动的结果。探寻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增长点是金融创新的直接诱因。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金融与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几乎所有金融创新的背后,都可以找到技术因素的支撑。金融业利用科技创新产品和服务也对科技提出了个性化的要求。科技的优势也成为新兴金融科技企业打入金融圈的利器。“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量的跨界机构进入金融领域,他们以强大的信息搜集、处理和学习能力,对特定市场的聚焦,通过降低成本,提供便利,重造业务流程,创新金融模式,推动金融竞争和金融普惠。金融业和新型金融科技企业,从两端驱动,加速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有利于改进金融效率,改善社会福利,更好服务社会经济”。

  在谈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时,姜建清认为,世界金融业的发展面临着经济周期、行业周期和科技周期三个周期叠加的影响,正处在一个再平衡、再定位、再整合的新拐点。同时,以云计算、移动互联、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风起云涌,金融创新呈现出蓬勃的生机,进入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的阶段。

  “这一阶段对传统金融的模式和中介功能提出挑战”,他表示,金融科技本质上是一场关于金融信息的传输、接受、分析和处理技术的革命。借助于数据技术优势,从掌握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延伸到支付、融资、投资等金融核心业务领域,而且在金融与科技的融合过程中,实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

  在姜建清看来,传统的金融行业的界限和市场的格局被打破,信用卡的业务被无卡支付、手机扫码所分流,支付账户与资金理财结合,兼顾了流动性、便利性和效益性,增揽金融机构负债来源,融资业务也出现了多元竞争格局。社会对金融的传统认识有所改变,金融业原来的规模、地域、网点等优势正在减弱。市场正在迅速的分化和演进,消费者较大程度掌握了信息的主动权,主动寻找自己想要的产品和服务,愿意学习和尝试新的金融科技,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宽容的市场监管,成为推动中国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关键。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总量超过38万亿元,已经是美国市场体量的5倍,变化比人们的想象还要跑得快。

  此外,金融机构自身的变化同样巨大,利用金融科技实现了工厂化、集约化的运营,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样的机构人员,承担了比20年前增长了几十倍的业务量。大量的员工从中后台转移到前台和营销岗位,人力资源潜能得到释放。金融服务移动化、智能化和便捷化,导致金融消费渠道发生变化,客户离店化趋势不可阻挡。

  据悉,中国银行业电子银行替代率普遍达到了90%以上,客户到银行柜台办理业务的比例逐年递减,70%以上的业务是在智能设备完成,柜面人工办理只占30%以下。“金融市场的格局正处在大变革、大演化的阶段,金融机构借助大数据技术,形成客户状况的全景视图,通过数据挖掘客户行为和交易特点,识别真实需求,为精准的营销提供数据基础,数据华的信贷,通过对异常信息的准确识别,使风险的控制从单客户、单品种,局部化、碎片化的管理方式,向业务关联、上下游联动,跨账户交易的数据风控方向转变,实现了资产的安全转化,风险定价和资本配置”。

  姜建清认为,金融科技改善了长尾客户的服务供给和适应了小微企业,小额、高频、期短、急迫的融资特点。“世纪之交曾有人预言,传统金融业将会成为21世纪的恐龙,会在金融脱媒和网络走向灭亡”,“但是十多年时间过去了,金融业依然发挥着资源配置的主导地位,这在于金融业持续变革与转型,归功于金融科技深入和广泛的应用,使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的模式重构,成为一种可能”。

  在谈到“金融科技的未来趋势”时,姜建清表示,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金融机构不能因为自身已经取得的金融科技成就而形成路径的依赖。只有因需而变、因势而变,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才能生存。任何的思维方式固化,习惯路径依赖,不适应数据信息时代生存环境的金融机构,将成为竞争的失利者。“展望未来,科技发展和金融的融合会推动金融业发展,使金融生态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在融资领域,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会显著提升资产转化的能力,风险管理会实现质的改变,信贷决策将不仅依靠实践和失误积累经验的传统做法,而是通过AI自我学习积累经验。

  在金融市场、私人银行业务领域,通过大数据的分析、量化投资模型,智能化算法,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财务状况,预期收益目标等理论模型,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组合资产配置方案,人工智能技术的完善,将使金融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岗位失去价值含量,区块链的技术不仅会在支付交易等多金融领域提升安全性,甚至将可能改变现有金融的体系架构和基础设施,VI技术会在信贷现场调查等领域崭露头角,非结构化的图象数据为远程的决策者提供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数据的建模分析会发现市场潜在金融需求,针对性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技术加强了金融业获取转化数据的能力,从数据中获得洞察力,攫取价值,成为经济体系中重要的数据服务提供商,云计算技术使金融业的数据结构再从集中走向分布,提高金融效率及安全。

  远程移动互联网技术会大幅替代实体网点的功能,生物识别技术将提供辅助的安全验证,服务的便利性和覆盖面改善,服务水平、客户改善和安全保障提升,金融交易和服务的时空扩展,金融服务从线下为主、到线上线下结合、到基本以线上为主,在未来10年会完成。金融业去机构、去人工,已是一个渐进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从国际上来看,商业银行的机构呈现逐步收缩的趋势,近20年来,美国的银行业机构从1.4万家下降到4000多家,传统的金融柜台服务的模式,将来会有巨大的改变。更大的改变在货币领域,数千年来人类经历了从经营到铸币到纸币,再到电子货币的历史,数字货币将来会第一次作为主权货币形态出现,不远的将来,会看到它基本替代纸币的现实,又会给社会和金融业带来一系列的深刻变化。

  姜建清认为,全球金融业已经进入了新周期,金融业和新兴的金融科技企业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金融业会加大科技投资,对金融科技发展更敏锐,跨接企业会掌握金融技能,重视风险控制,两者互相学习,竞争和合作现象会交替出现,甚至不排斥资本的合作。“金融业在未来的竞争中是否会保持优势,关键在于与时俱进”。

  在他看来,金融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会有所变化,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重会有所变化,金融业的组织形态和服务模式会有所变化,金融业的排名顺序也会有所变化,但金融科技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与功能,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一直是金融为本,科技为器,至今为止金融科技虽然改变了金融交易的载体、渠道和技术,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但是没有改变商业的目的和对象,也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和功能。

  姜建清指出,金融竞争的真正优势不仅仅在于昂贵的硬件设备、复杂的算法模型和天量的数据信息,也不仅仅在于机构网点的众多和资产实力的强大,更多依靠品牌及信任,客户及流量和规模,管理及风险控制和信息及数据基础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在新的科技周期里,金融业和新兴科技企业殊途同归,两端隔墙相望,谁能更大限度服务客户,并能控制风险的金融企业,才是最后的成功者。

  而市场的参与者和监管者,开始认识到金融的功能和服务的本源,认识到线上线下,无缝连接,尊重客户体验的重要性,认识到监管领域的技术构成也需要同步提升,金融科技没有改变金融业的风险属性。当前的金融规模总量更大,结构更复杂,金融科技所导致的开放、高效、关联、互通,也使金融风险更隐蔽,传递更迅速。

  他认为,金融科技监管如果过分滞后,或过分提前,都会在产生混乱或者阻滞创新两端摇摆。认识到风险管理和匹配资金的能力、效率和质量才是取胜的根本,认识到金融业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创新要促进金融普惠性,不能推高金融交易成本,认识到金融业作为特殊行业,必须履行信托责任,必须平衡好收益与风险,边界与安全,创新与合规,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全球金融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金融科技革命,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业渐行渐远,但一个富有活力和效率的金融业渐行渐进,对世界金融业而言,这是一次转身。当前全球金融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的金融业应该在这个历史剧变中担当先行者,用实践和努力探索一条新路“,姜建清表示。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