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2017陆家嘴论坛”于6月20日-21日举行,主题为“全球视野下的金融改革与稳健发展”,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白伟群出席并发言。
谈到自贸区债券市场的发展,白伟群表示这不是说要分割出这么一个市场,中国本土的债券市场是水乳交融的,区域性创新先行也是有适度的。
以下为发言实录:
白伟群:第一个观点,自贸区的开放创新实际上是国家战略,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一局棋当中非常关键的点。用围棋形容来说这是一次打入、一次腾挪和一条大龙。自贸区的开放创新是它的使命。我们看其中的关键点和难点就是要能够助力建成一个和国家“大国金融”战略相匹配的、和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如果能建成,自贸区的战略就成功了。从大国金融战略这个本质,应该有开放性、自主性、稳定性三个要求。
开放性体现在吸引资本上,更体现在输出规则上。一方面我们输出产品,可以引进资本。另一方面,中国也要有大国的自信、制度的自信,我们要输出中国的规则。通过制度创新和开放为全球提供中国方案。刚才小加总也提到,沪港通、深港通可能是让境外投资人可以不改变国际规则进入到市场的一种很好的制度安排。这可能也存在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必然要去考虑,那就是中国在金融开放的环节当中也会形成的自己的制度优势,我们要输出这样的制度优势。昨天开幕小川行长专门讲,中国金融会因为开放而获得改变、发展。我想世界也会因为中国金融的开放而发生改变,两者都要改变。开放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定价权,一个金融大国从一个关键环节来看就是有金融定价权。所以自贸区的开放也要紧紧抓住这个要点做制度安排和创新的设计。
稳定性很好理解。金融风险的控制、市场创新和发展要形成稳定的机制,才可以让自贸区建设行稳致远。如果围绕满足实体经济发展来看,自贸区开放创新要求要有广度和深度。国际金融中心有各种各样的。有的是特色性的,还有一些中心注定要成为全能型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自贸区开放创新,就是要助推上海成为全能型的国际金融中心。我们既要有股权、债权活跃的市场,也要有雄厚的基础市场、灵活的衍生品市场。要面对境内主体和境外投资发行的主体,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资本、资产、资讯全方位的服务。这样才算一个成功的开放创新。
第二个观点,自贸区开放创新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自贸区债券市场的发展。我们不是说要分割出这么一个市场,中国本土的债券市场是水乳交融的,区域性创新先行也是有适度的,我们分开来做讨论。债券市场是中国金融体系当中的基础市场、核心市场和基准市场。现在债券市场总的估值市值已经超过了70万亿,这个时间点股票市场的市值大约53万亿左右。融资功能方面,2016年社会融资总额17.8万亿,直接融资占到24%。这个24%当中有17%是债权融资,7%是股票融资。从开放度看,股票市场通过沪港通、深港通已经做了开放。债券市场从去年已经实现面向全球的全面开放,引进境外投资人8000亿资本。
自贸区债券市场的开放,对整个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于自贸区的开放创新,都非常重要。我简单说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是会推动中国整体债券市场的发展,作为试验田、破冰船的作用。在注册制、信息披露、会计准则互认等方面,怎么把中国规则和国际惯例相融合?在这些方面我们会形成一系列的创新成果,推动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也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服务“一带一路”的战略。自贸区的开放创新、债券市场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深度融合,就能在吸引全球资本配置到“一带一路”产业方面,吸引更多的资金。
第三个观点,自贸区的开放创新可以把建设在岸的离岸市场作为一个考虑方向。这点我也还没有研究透,我们可以借鉴境外的经验。美国从1981年开始,为了提高本土金融市场的吸引力,在纽约建设了在岸的离岸机制——IBFs。这是为了鼓励国际金融机构在美国本土做国际美元借贷、吸引美元回流。日本1986年在东京建设了一个离岸市场机制JOM,鼓励日本本土做欧洲日元债券的发行和借贷,在日元国际化进程当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各国背景不同,发展路径也不同。但是监管的放权、税收的优惠、账户的隔离等方面的一些安排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自贸区的发展,从离岸市场的角度来考虑,希望有更多的政策空间。创新和开放的主体活力都来自于市场,有时候给予市场空间的政策才是最好的政策,我就说这几点。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谢长杉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